數據中心的建設浪潮,正一浪高過一浪。

2014年,山西陽泉,百度設計裝機規模超過16萬臺的數據中心投入使用。

2015年,寧夏中衛,亞馬遜AWS全球第10個數據中心奠基動工。

2016年,國內雲計算巨頭阿里雲陸續在中東、歐洲、澳洲和日本開設四個全新的數據中心。

2017年,騰訊雲宣佈開設成都第二數據中心、廣州第四數據中心,步步緊逼阿里雲。

蘋果、谷歌、百度、阿里、騰訊等巨頭跑馬圈地,為了搶佔雲計算和大數據等科技制高點,砸錢眼都不眨。

那麼最得益的是誰呢?

當然是賣晶元的了,比如當紅炸子雞英偉達,挾GPU晶元以令諸侯,股價3年漲了10倍。

要知道,英偉達一塊擁有210億晶體管的Tesla V100,要價可是高達15萬美元的呢。

(算力的霸權,英偉達的偉業和錢途)

搭建一臺用於深度學習的高性能計算機,1塊弱了點,至少得來10塊Tesla V100組成GPU陣列吧。

所以,建數據中心,那可是有錢人的遊戲。

錢就是旗幟,錢就是號角。

於是除了晶元廠商,各類計算機零部件巨頭、軟體廠商呼嘯聚義,拍馬趕來。

今天我們要講的,正是其中被喻為數據中心保護神的UPS。

1

UPS,全稱「不間斷電源」。

不間斷,是指即使在停電時,UPS依然能依靠電池的直流電,通過逆變器轉換成220V的交流電為設備提供電力。

回想一下自己是否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碰巧突然停電,辛苦了一天的電腦文件忽然消失於無形,是不是有砸電腦的衝動?

個人尚且如此,如果是數據中心呢?

那損失的可將不僅僅是時間和金錢了,還將涉及到下遊客戶無數珍貴資料的安全,比如互聯網、醫療、國防、通訊、交通……

後果不可想像。

而造成的這些後果的原因,可能極其簡單,比如雷擊、電壓突變、電流浪湧、脈衝幹擾等,讓你防不勝防。

所以,別看UPS好像很簡單,但由於不容有失,行業的門檻其實挺高。

尤其是如今高端精密設備越來越多,在數據中心裡,各種伺服器一年365天持續運行,寧願花貴點錢買個好的,也不能用便宜貨呀。

另外,除了互聯網企業需要大量數據存儲外,還有銀行、證券、通信等行業也需要快速及時而穩定的數據服務。

也就是說,在當下數據為王的時代,各行各業已經都離不開UPS了。

2

國內有勇立潮頭的UPS企業嗎?

答案是有的,今天的主角:科士達(002518.SZ)是也。

科士達,1993年成立。

這比國內UPS行業的另一派:華為-艾默生系的出道早多了,論輩分,科士達絕對是UPS屆的老大哥。

據賽迪顧問統計,從銷售數量來看,科士達的UPS產品自2000年以來連續17年佔據國產品牌第一,如今市佔率約10%左右。

當然,這個行業過去也存在一些問題未能解決,導致公司增速緩慢。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2017。

科士達的數據中心產品業務重回中高速增長態勢,其營業收入達到27.30億元,同比增長55.94%,比過去幾年高出了一大截。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翻開年報中營收構成,可以發現,新能源產品由2016年3.57億營收直接幹到2017年的10.6億,很是奪人眼球。

原來是這樣,增長的動力竟然是新能源產品。

那麼,作為專業UPS供應商,咋不務正業去熱門的新能源裏插了一腳呢?

這就要從科士達的主營「三駕馬車」講起了。

3

三駕馬車,是科士達三大業務板塊。

除了UPS這駕最大的馬車外,另外兩輛分別是光伏逆變器充電樁,在營收分類中,被計入了新能源產品類。

其中光伏逆變器受到630搶裝潮的影響,2017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25%,營收佔比達到了37%,成為了科士達近期最大的增長點。

而充電樁則是個跟隨性的產品,跟隨電動汽車的發展。

雖然電動汽車長期看是光明的,但短期受補貼退潮等不利影響,2017年的增長還是不如市場預期,充電樁的鋪開速度因此也略有下降。

前者業績受政策影響,後者也要看政策臉色,這說明,兩個行業都充滿不確定性。

以企業經營角度看,不確定性是企業的大敵。

那為什麼科士達還要發展光伏逆變器和充電樁業務呢?

因為從技術上來說,兩者同UPS有同源性,即都是通過內部組件進行直流電和交流電的轉換,並對電路進行控制和保護。

而且,UPS技術更複雜,如果UPS做的好,那麼拓展光伏逆變器和充電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先說說光伏逆變器。

君臨在之前詳細介紹過光伏產業格局,上游有光伏半導體,下游有如火如荼的分散式光伏電站的應用。

正是由於分散式光伏電站的大面積鋪開,科士達的光伏逆變器產品纔有了高速的增長,2016年銷售同比增長75%,而2017年光伏逆變器收入已達9.15億,較2016年增長137%,毛利率達到了35%。

科士達的光伏逆變器客戶有國電投、中廣核、華能集團等電力巨頭,憑藉出色的質量控制,科士達的光伏逆變器順利殺入行業前三。

展望2018年,光伏行業發展速度可能會放緩,但天花板遠遠未到。

目前,科士達進入了國家能源局的光伏「領跑者計劃」,也入選了2017年工信部《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藉助這些政策和規範,科士達的光伏逆變器業務是有保障的。

再看充電樁。

正如前文所述,充電樁是個跟隨性的產品,雖自2014年電動汽車初次爆發起就被市場熱議,但始終乏善可陳。

充電樁的前景,一方面和電動汽車銷量直接相關,另一方面也和電池技術息息相關。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停滯,行業下滑,科士達的充電樁業務也受到較大影響,同比減少了77%。

然而,2018年1-2月電動汽車銷售數據又遠超市場預期,充電樁投資的熱情似乎又再次被點燃了。

不過終究來說,充電樁業務目前的營收只是千萬級別,佔比很小,那些炒作也不過是概念罷了,不值一提。

最具看點的,還是UPS。

4

放眼行業內外,科士達的競爭者實力都不容小覷。

在UPS領域,雖然科士達的銷量在本土品牌中領先,但以山特、APC、艾默生為首的國際品牌其實佔據著國內大半市場。

國際品牌具有先發優勢,入行早,質量過硬,跟很多其他工業領域的情況一樣,科士達的業務更多隻是盤踞在中小功率的UPS上。

但你要知道,大功率UPS的銷量雖然只佔整個市場的百分之十幾,銷售額卻能佔到70%以上。

顯然,得大功率者得天下。

科士達自然也沒閑著,近年來一直在向大功率產品發力。

至於搞的如何,還要跟同行們比劃一番。

A股市場上,還有另外兩家公司的產品與科士達相似,一是廈門的科華恆盛,二是東莞的易事特

科華恆盛在UPS領域走的路線是專註中高端,在大功率UPS上目前也是國產品牌第一,而除了UPS製造,科華還切入了IDC運營和光伏電站運營服務。

易事特則剛好與科士達相反,將重心放在了光伏產品上,佔比高達67%,於是在2017年上半年的光伏搶裝潮中營收大放光彩。

我們從幾個財務指標粗略比較下。

先看毛利:

科華的毛利率只比科士達略高一點點,似乎並沒體現出科華走高端路線的優勢。

原因在於兩點:

1、科士達具備出色的生產成本管理水平;

2、科士達在利潤更厚的大功率UPS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縮小了與科華的毛利率差距。

將放大鏡轉向易事特。

表面很光鮮,實際呢,掙的都是辛苦錢,與科士達在光伏行業34%的毛利比起來,生生差了18個百分點。

營收和凈利潤增長方面:

三家企業都有不錯的表現,易事特近幾年表現最好,但波動也最大,而科士達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穩定,2017年出現了增速向上的勢頭。

總體來說,科士達的財務數據中規中矩,並沒有在行業內表現得特別亮眼。

君臨分析,這可能和科士達管理層的戰略偏保守有關。

科華和易事特上市以來都有過一次增發募資,而科士達上市七年多,竟從來沒有過一次增發。

不僅如此,科士達的資產負債率也是三家中最低的,三季報只有36%,且鮮有併購。

可以看出,科士達是一家依靠內生動力成長的公司,經營穩健且業務專一。

這麼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在UPS上,靠同源技術順便把光伏逆變器和充電樁也做了,是一家典型的從1到N的公司。

而如今,三家同是以UPS起家的企業,發展已是在三岔路上。

科士達繼續堅守著UPS和同源技術的產品;

科華在穩固大功率UPS的同時,開始試水數據中心和光伏電站的運營,往下遊走了;

易事特則將重心轉移至光伏產品和光伏電站的運營,越走越遠。

三種模式,到底孰優孰劣,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但無論是當下,還是歷史,科士達的財務數字都是最穩健的。

穩到什麼程度呢?

就看一個簡單的指標:凈利潤。

科士達穩到連續10年都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

放在A股,至少也是稀有動物級別了。

可以預知,UPS和新能源產業未來無限美好,從來不缺激情,也不缺機會,更不缺滾滾而來的熱錢。

真正缺的,只是腳踏實地,細心打磨產品的工匠精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