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足夠的銀行授信,完全可以行得通。近日央行人士表態,說有企業利用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的倒掛賺取收益,實際就是這種操作。本人曾在前幾日的評論中有所論述,現作個揭祕。

  插個廣告,本人有長期銀行工作經驗,對企業融資及套利有豐富實戰經驗,歡迎來詢。

  第一步,開出銀票。這一步需要銀行授信配合,只要能得到銀行授信,就可開展下一步。下一步操作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自己控制的關聯企業,二是關聯企業與自己有上下游關係,即保證要有真實貿易背景。

  第二步,關聯企業背書後向銀行申請貼現。銀行貼現利率往往是最低的,因此有利差空間。

  第三步,貼現資金存入銀行,購買結構性存款。舉例:某行的六個月結構性存款利率是3.3%,而貼現利率是是2.8%,那麼就有0.5%的利差。

  能下能開出100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取決於銀行能不能給你500萬元的風險敞口授信額度。銀行給你授信,一般要你有合理的用途,而且也還要一定的抵押擔保措施。兩者缺一不可。從提問者的意思看,可能是純粹爲了去賺利差套利,如果是這樣的是肯定不能批授信額度的,還不要說那500萬元風險敞口你也需要另外增加一定的抵押物或者其他擔保措施。所以,如果只有500萬元存款,上述兩個條件不滿足,也是開不出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也就不能套利了。

  明面上你企業確實是賺了,至少是得到了保證金那部分的利息,可你沒想想下游供應商憑什麼收取你的承兌,人家收承兌是要支付時間成本的,要不貼現損失貼現息,要不得等到期後解付,那麼在供貨時(或者提供服務)人家要把這塊考慮進來,報價肯定高了,你的成本不還是上去了。所以靠這個賺錢是個笑話,更多的是緩解自身資金壓力而已。如僅屬於套取資金而無實質業務的行爲,且不說違法,那你開出去的承兌得有人接收吧,據我所知如此大額承兌至少要給到5%左右的貼現息纔行,像前段時間爆發的寶塔石化承兌案件,貼息都在10%以上,合年利率都在20%左右了,你有那麼好收益的投資嗎?可別把本錢摺進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