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酸性和鹼性體質與健康來源: 網路採集 發表時間: 2011-01-20 關鍵字: 健康酸性鹼性體質專家解讀傳言

  網路傳言專家已否定

  「如果你能平衡身體酸鹼度(PH值),讓你的身體轉變成弱鹼性,不管你得的是什麼癌症都會轉變和被治好。」

  「癌症不能在弱鹼性的人體中形成;癌症只能在酸性身體中形成。」

  「人應該多吃鹼性食物,讓身體變鹼性。」

  把人的體質分為酸性體質與鹼性體質兩種。提倡人多吃鹼性食物,把身體改造成鹼性體質。這種說法由來已久。這種說法有科學性嗎?

  這個說法又源自哪裡呢?查找源頭,酸鹼體質分類的說法應該源自素食者理論:大多數素菜被人體分解後,形成鹼性物質,而肉蛋類蛋白質分解後人體產生酸性物質。所以多吃鹼性食物,讓身體呈現鹼性更健康。

  關於「食物改變身體酸鹼性」

  食物酸鹼改變不了身體酸鹼

  專家說:僅因食物而導致體液的酸鹼改變幾乎不可能。從營養學的觀點,所謂人體酸鹼是個帶學術性的笑話。

  營養學把食物分為酸性、鹼性、中性三種,但食物的酸鹼性不能改變身體的酸鹼性。如果這個PH值指的是血液的PH值,正常人血液PH值在7.35~7.45 之間,人體本身有極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舉了個例子,比如鹼性食物蔬果中的鉀、鈣含量較高,但人體不是食物給多少它就照單全吸。吸收不了其實會通過尿液、大便排出來。這種精確的身體運作正是防止某一種成分過多而導致身體的改變造成疾病。

  無論吃酸性食物或是鹼性食物,人單單吃某一類食物,偶然出現過量狀況,人體能自動調節修復。但如果長期在如此,人體來不及修復就會形成疾病。而一旦形成了疾病,人血液的PH值確實會有變化。

  但不能反著推,認為「體質變酸才有疾病」臨床上也沒有實驗數據證明這一點。

  • 更多>>
  • 分享到:
  •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開心網

  • 人人網

  • QQ空間

  • 百度空間

  • Google Buzz

  • 白社會

  • 豆瓣

  • Myspace

  • 搜狐微博

  • 收藏

    上一篇全球流行醋養生:怎樣吃醋長命百...

    下一篇我們吃得太「酸」了嗎 小心身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