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左鎮人,還有哪些古代人們在臺灣生活過?  原載於泛科學

長久以來,大家對最早的臺灣人印象,大概 就是「兩、三萬年前」的左鎮人,不過最新同位素定年結果卻顯示,最古老的左鎮人樣本距今只有3000年 [1]。不是左鎮人,那麼臺灣地區最古老的人究竟是何時何人,媒體列出的候選人:「澎湖原人」、「亮島人」、「大坌坑文化人」又是誰[2]?

TW  取自這裡

 

澎湖原人:不是智人的奇特古人種

 

智人起源於非洲,再散佈到世界,然而智人並不是最早離開非洲的,早在100多萬年前,往東的直立人(Homo erectus)已經來到東亞最東邊,相關化石中最知名的是東亞北方的北京人,以及南方的爪哇人。

 

直立人或任何古代人種(archaic Homo)有沒有到過臺灣?臺灣現在是個島,但冰河時期海平面降低之際,會與東亞大陸相連,因此古代人種有機會直接走來臺灣。最近這個可能性,由不是在本島陸上找到,而是在澎湖海底撈到的澎湖原人證實[3]。

臺灣第一個古代人種化石,不是人類祖先的澎湖原人

 

考量澎湖海底曾是陸地的時期,與參考也在 當地撈到的動物化石,估計澎湖原人生存的年代不會超過45萬年,較可能是1到7萬年,或13到19萬年間, 這兩個海水退潮,讓這些沒穿褲子的人可以行走的時期(為什麼臺灣媒體普遍報導是19到45萬年前,不得而知)。澎湖原人化石形態具備直立人的特徵,不過整 體看來比距今70到120萬年的爪哇人,以及40到75萬年前的北京人更原始(primitive),但年代竟然更近代。

 

f1  

澎湖原人化石面面觀,它保留了半截下顎與數棵牙齒。(取自ref3)

 

澎湖原人人類演化上意義在於,地理上它是 最東的古代人種(再往前走,就是沒加蓋的太平洋,不可能更東),延伸了古代人種的分佈範圍;另外形態看似更原始,與周圍直立人明顯不同,年代卻十分接近現 在,意謂可能有一枝不同於直立人的古老人種,與直立人長期在東亞共存。澎湖原人怎麼來的?這問題沒有答案, 但依舊能確定,澎湖原人與後來抵達的智人沒有直接關係,只是遠房表親。

 

舊石器時代:不知何許人也

 

目前臺灣原住民的祖先,大概在6000年 前跨海移民臺灣,然而更久以前的1到7萬年前這段期間,臺灣與東亞大陸直接相連,有不少動物穿梭兩岸 [4]。智人至少在8萬年前已經抵達東亞,4萬多年前登陸澳洲,這些以採集狩獵為生的早期智人族羣,在南島語族的祖先之前,有沒有到過臺灣?

 

f2  

從澎湖海溝中打撈獲得的古菱齒象化石,骨架復原圖。(取自ref4)

 

應該有,代表性的證據是長濱文化,沒有發 現人類遺骸,但有人生活過的跡象,雖說確切年代不明,卻可以肯定比南島語族更早,至少超過15000年 [5]。這批臺灣智人界最早的居民,有人懷疑過是左鎮人,不過既然最老的左鎮人只有3000年,那麼顯然另有其人。另外,澎湖海底也曾直接打撈到萬年以上 的智人遺骸。

 

也許這些最早踏上臺灣的智人,還曾見過澎湖原人?

 

亮島人:尚未成為南島語族的大陸居民

 

亮島人生活在8000多年前,與臺灣原住民關係密切,不過地理上亮島位於馬祖旁邊,其實算是東亞大陸邊緣。

 

從古至今的人代代相傳,遺傳上逐漸累積差 異,科學家把粒線體DNA上的一系列變異,定義為各種單倍羣(haplogroup),同一個單倍羣之下, 再細分為衍生的單倍型(haplotype),以此追蹤親緣上的先後次序。亮島人最關鍵的價值,在於他整套粒線體DNA都被定序成功[6]。

古埃及與古代DNA(下)──法老與子民

 

亮島人粒線體的單倍羣是E,E旗下還有一 大堆衍生出來的單倍型,在目前所有屬於南島語系的族羣,也就是「南島語族」中都存在,除了玻里尼西亞例外; 有意思的是,亮島人在地理上其實更接近中國,然而現在全中國族羣中,卻完全沒有E;相對的,E本身是從M9這個單倍羣演變而來,但M9儘管普遍見於中國沿 岸,卻在臺灣原住民中完全不存在。

 

f3  

單倍羣E1在各地南島語族中,各自所佔比例。重點是,除了玻里尼西亞以外,到處都有。(取自ref6)

 

用分子演化估計E誕生的時間,大概介於 8000到10000多年前,換句話說,所有從E衍生而來的粒線體單倍型,至少都出現在萬年以內。另外臺灣原住民與漢人在遺傳上分開的時間,也與E誕生的 時間幾乎一致。因此亮島人的發現強烈支持南島語系的「出臺灣說」,也就是南島語系發源於數千年前的臺灣,再從臺灣擴散到各地。

 

大坌坑文化:南島語族在臺灣的奠基與擴張

 

南島語族的祖先來到臺灣時,從亞洲大陸帶 來一些農作物,將農業引進臺灣,讓臺灣步入新石器時代,並奠定未來南島語族的農業基礎。大坌坑文化是臺灣最 老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約4200到6000年,相關遺址分佈遍及臺灣南北[7]。除了出現臺灣最早的陶器與農耕記錄外,語言學估計如今超過1200種語言 的南島語系,最初誕生在5200年前,第一次分化發生在4200年前,這段期間差不多就是大坌坑文化的時期。

 

f4

 位於臺南,屬於大坌坑文化的南關裏東遺址中,出土臺灣最早的稻米。(取自這裡

 

由目前資訊推論,現在的臺灣原住民與漢人,大概是在一萬多年前分化。原住民祖先那時住在中國東南沿海附近,生活到6000年前左右[8],帶著農作物渡海向臺灣移民,取代或融合了原本的居民,之後兩岸間陸續有文化交流,遺傳上卻相對獨立。

 

這些移民的後代在臺灣島上,發展出大坌坑 文化與最初的南島語,部分人在4000多年前又從南臺灣出海,把語言與生產技術(例如構樹[9][10] [11])帶出臺灣,幾千年來多次與當地族羣混血及遷徙,最終形成如今跨越印度洋與太平洋,龐大的南島語族;另一方面,當初留在臺灣的人,則形成我們所知 的臺灣原住民,後來遇見再度由亞洲大陸渡海來臺的漢人。

 

f5  

由目前資訊推論,早期南島語族進入與離開臺灣的路徑:(1)尚未來臺前,處於福建沿海一帶(2)跨海來到北臺灣(3)迅速在西岸由北往南遷徙、擴張,出現大坌坑文化,發展源自亞洲大陸的農業(4)一羣人從南臺灣出海,前進菲律賓。(取自ref6)

 

最早的臺灣人是……

 

在認識澎湖原人、亮島人、與大坌坑文化人之後,終於可以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臺灣最早的人是誰?

 

不知道讀者覺得如何,不過個人認為,比起這種百萬小學堂般的問題,也許更值得探討的是這些曾出現在臺灣的古代人,在人類歷史舞臺上的角色為何,以及他們對臺灣的意義。這些問題沒有,也不該有標準答案,只應取決於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觀點。

 

參考文獻:

1. 大翻案!左鎮人距今3千非2萬年可能改寫臺灣史前史

2. 左鎮人「出局」 誰纔是最早臺灣人?

3. Chang, C. H., Kaifu, Y., Takai, M., Kono, R. T., Grün, R., Matsu’ura, S., … & Lin, L. K. (2015). The first archaic Homo from Taiwan. Nature communications, 6.

4. 潛進歷史–水下考古:水下考古與臺灣陸橋動物羣

5. 淺談臺東舊石器時代晚期長濱文化

6. Ko, A. M. S., Chen, C. Y., Fu, Q., Delfin, F., Li, M., Chiu, H. L., … & Ko, Y. C. (2014). Early Austronesians: into and out of Taiwa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94(3), 426-436.

7. Hung, H. C., & Carson, M. T. (2014). Foragers, fishers and farmers: origins of the Taiwanese Neolithic. Antiquity, 88(342), 1115-1131.

8. Bellwood, P. (1978). Man’s Conquest of the Pacific: The Pre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and Oceania (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9. Chang, C. S., Liu, H. L., Moncada, X., Seelenfreund, A., Seelenfreund, D., & Chung, K. F. (2015). A holistic picture of Austronesian migrations revealed by phylogeography of Pacific paper mulberr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2(44), 13537-13542.

10. 民俗植物訴說的「出臺灣說」?臺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

11. 你有想過構樹如何證明出臺灣說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