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前的一個坑,當時翻好了只發了1-4,前天發現弄丟了5和6的譯稿,昨晚也是忙了一下重新補翻了這兩個part,這回學乖了翻好了先扔上來省的夜長夢多…

不過之前的1-4還是過於草翻了點,自己都有點不太看得下去……專欄裏反正也有,我自己是不太好意思鏈接過來了233肯定等之後完整版。有幾個模式的名字我想看這次官中的《新馬U DX》用上去,所以最後修過然後整合的全篇應該要到正式發售後才會放……

(所以這篇可以不看了,等下週吧233)


?

登場的製作人:

足助重之 情報開發本部 製作部

巖本大貴 情報開發本部 製作部

竹本聖隆 情報開發本部 製作部

5. 在手邊閱讀評論

巖田

於是就將所有地圖相連,

這樣的製作也大費周章吧?

巖本

一般來說是切成一塊一塊的…

巖田

那在製作上會相當的簡單。

巖本

所以最初猶豫是否要真的這麼做的意見很多。

但竹本先生堅持這個做法(笑)。

竹本

嗯。不管別人說什麼我也要這麼去做。

足助

當然設計師們也是提出了各種各樣反對的意見,

但是竹本先生認為這次這一點是重中之重,

這樣堅定的認知堅持到了最後,

也因此大家最終能夠團結為此努力。

巖田

不過這樣的努力也是相當有價值的吧?

足助

是啊,很有價值。

這次最終目的地是桃花公主城堡,

無論何地都可以遠望看到這裡,

這樣一來就有更多體驗,

比如可以知曉「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路途」,

又比如在岔路可以一覽全部地形,

為做出選擇而煩惱其實也是很有意思的。

巖本

竹本先生在這上面可是很講究的,

就比如山的高度太低或者一些形狀欠佳都會相當在意。

足助

登上高山就是要一覽接下來的關卡嘛。

巖本

所以足助先生也是一樣,

會在每個點對接下來關卡觀察的鏡頭關卡非常執著…

相當細心周到。

足助

是的。花了不少功夫。

不過看到最終成品之後,

大家都對此感到很開心。

巖田

這個地圖還可以和Miiverse聯繫起來。

巖本

Miiverse是我負責的,

自己的評論可以像氣泡那樣浮現在地圖上。

實際上完成這個模塊,

將地圖合而為一,可以縱覽關卡全局,

還是挺重要的。

巖田

啊啊,這麼說的確是,如果不能把地圖相連,

這種表現方式也就難以實現了。

巖本

是的。

巖田

原本Miiverse要如何應用,

在各個遊戲裏也是交給大家去發揮的,

《新馬U》中,就變成了可以在地圖上顯示自己的位置,

用氣泡展現發表的評論。

巖本

是這樣的。

足助

這次的Miiverse也是Wii U的一大特徵,

和Wii U同時發售的《新馬U》,自然要活用這一點。

於是我也考慮很久要怎麼用Miiverse才能吸引人,

雖然這個想法是巖本先生提的(笑)。

巖田

巖本先生又是怎麼想的,把Miiverse的功能和遊戲相連?

巖本

我得知Miiverse有個關鍵詞是「共鳴」,

就首先思考了什麼情況下會有「共鳴」然後想發表評論一番。

剛好我對動作遊戲不是很擅長,

經常在同一個地方失誤很多次。

巖田

「又掉進洞裏了——」這樣的?(笑)

巖本

就是(笑)。

我覺得這種時候應該是情緒激動很想和人吐槽的吧。

反過來,如果很快很精彩地通過了關卡,

也會想要將這種喜悅之情分享給別人。

巖田

的確是的。

巖本

發表了這樣的心情和想法,

就會給人「自己也是這樣」的共鳴,

這樣一來大家也會在遊戲中得到激勵。

巖田

然後Miiverse也可以發表手寫的內容,

所以可以滿載感想心情傳達出去。

巖本

是啊。

不過能發表手寫的內容我的確是後來才知道的(笑)。

巖田

很正常啦。

實際上最初的計劃和說明裡也沒有發表手寫內容這一環節。

足助

除此之外,Miiverse也可以用手頭的Wii U GamePad來讀這些評論。

巖田

啊,是的。

足助

原本TV畫面上,

Miiverse展現的氣泡非常多的話,

畫面就不太看得清了…

巖田

氣泡太多也會干擾視線。

足助

但是還是會想很快讀到這些有「共鳴」的短消息。

所以TV畫面會顯示Mii的面孔,

表示這裡誰寫了評論,

而具體大大的文字則可以在手頭就看到。

巖田

文字的話還是捧在手頭讀更方便呢。

足助

就是啊。

而且不用按按鍵更舒適。

比起TV畫面,還是手頭的畫面能看的更遠,

好奇前方會是什麼樣子的時候,

用GamePad的畫面更適合一些。

巖田

哎~

足助

看不到的話也可以用觸摸的方式進行滾動擴展視野。

巖田

然後就是,雖然TV和GamePad兩方面看上去畫面都是一樣的,

但實際上還是不太一樣的對吧。

足助

嗯。地圖畫面是不同的。

畢竟這次的地圖實用度還是相當強的。

巖田

就是說活用Wii U的雙畫面的想法和技術也在積累對吧。

足助

嗯,我覺得一定如此。

?


?6. 去觸碰萬物吧

巖田

這次可以4人同樂,

加上操控GamePad的夥伴的話,就是可供5人同時享樂。

雖然系列不乏多人同樂的內容,

但這次的確是首次可以用Mii來體驗的。

竹本

實際上在之前Wii版的開發中,

我也試著將Mii加入。

不過除了服裝的顏色基本上分辨不出來…

足助

那時候我和竹本先生的Mii混在一起,

完全分不清自己在哪裡。

巖田

明明你們兩個的臉差的還是挺多的?

一同

(笑)

竹本

不過這次,在HD化的Wii U上嘗試了一下,

畫面擴寬的時候,Mii形象清晰可見,

表情的差異也可以盡收眼底。

足助

HD也讓馬力歐眨眼的小動作能清楚看到。

巖田

Wii的時候馬力歐就開始會有眨眼的動作了。

雖然基本上很難注意得到。

竹本

如果把Mii角色加入到故事模式中,

雖然是馬力歐的動作,

但並沒有在操控馬力歐的感覺。

巖田

這就不像一個《馬力歐》的遊戲了。

竹本

是的。

所以在故事模式中,還是隻用馬力歐等角色來玩。

而Mii角色可以在「With Mii Mode」裏,

用在「おだいモード」「ブーストモード」「コインバトル」三個模式中。

巖田

馬力歐作為主角是不會改變的。

不過在多人中使用Mii角色是會讓人情緒高漲。

足助

是啊。

火球砸中自己也會覺得是自己受了傷喊出「痛!」。

巖田

嗯,畢竟潛意識裡Mii就像是「自己的分身」這種想法很強烈。

竹本

是的。前作中也會有「路易吉是誰在玩來著?」這種混亂的情況,

這次有了Mii就很清楚了,

就比如「反正不不能讓足助先生贏」(笑)。

一同

(笑)

竹本

這次和人在一起玩遊戲的實感非常強。

巖田

話說回來…手塚先生?

手塚

啊,怎麼了?

巖田

今天作為觀察嘉賓,手塚先生也參加了這次訪談,

你覺得你想做的內容,這次都做到了嗎?

手塚

唔,我覺得是的。

我強烈感覺到這是個能讓更多人享受樂趣的遊戲。

多人共樂的時候,比起Wii版,這作能讓人體驗到截然不同各異的樂趣。

與平常多人遊戲時的大喊大叫不同,

這次是互相喊鬧。

巖田

這兩者聽起來差不多但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

手塚

我也覺得多人遊戲變得更好玩了。

巖田

明白了。

那麼最後,向玩家們說點什麼推薦的話吧。

足助

這次的地圖合而相連,

可以隨時在大地圖上信步來回,

地圖之上,可以和小耀西成為同伴,

可以得到一些道具,當然敵人也會亂入惹禍,

在這個地圖上探索會有各種各樣的發現。

巖田

不只是在地圖上移動,也是在地圖上玩耍一樣吧。

足助

是的。然後就是可以在遊玩的時候查看Miiverse的評論,

請好好體驗享受這次的地圖。

巖本

自《超級馬力歐64》以來這次也是我首次參與馬力歐的開發。

除了主菜的故事模式,這次其他模式的內容也是相當充實,

請享受這些模式帶來的樂趣吧。

巖田

也就是各種各樣的人都能樂在其中的遊樂場對吧。

巖本

是的。

手塚

然後我們也在考慮一些追加的關卡。

巖田

就像是3DS的《新馬2》那樣的吧。

手塚

是的。

不過這次也想和《新馬2》採取不同的方式。

只是…現在還沒做任何東西(笑)。

巖田

嗯,比起在之後發布要做的內容,

還是從現在開始就決定吧。

手塚

是的。追加關卡的組件已經包含在內,

所以今後會有什麼內容敬請期待…

巖田

好的,那麼輪到竹本先生了。

竹本

在很多人的辛苦工作之下,

我這次實現了自己所想要的內容,相當滿足。

尤其是「バディプレイ」模式,

也是希望對遊戲不太拿手的人也能享受。

巖田

因為在GamePad上沒有複雜的按鍵操作只要觸控就行了。

竹本

是的。嘗試去觸摸各種各樣的東西吧。

巖田

並不是隻能放置磚塊哦。

竹本

是啊。

通過觸控來停下機關,

也可以用來趕縮吞食花,

還可以一下子掀翻慢慢龜,

希望大家能夠在各種觸摸操作的反饋中獲得歡樂。

巖田

就是不能理解言語的小孩子也可以體驗哦。

竹本

是的,沒問題(笑)。

巖田

在今天的對話中,我感受到了這作的各種要素,

地圖漂亮,內容充實。

手塚先生,這都是預料之中的吧?

手塚

那當然。

一同

(笑)

巖田

雖說是「預料之中」,

除了實現一開始設想好的內容,

也可以實現預想中沒有計劃到的要素,

這種情況也有發生。

這就是宮本先生說的「偵探的直覺」。

手塚

啊,這麼說的話我們是後者。

一同

(笑)

巖田

這也是手塚先生頭一次同時參與兩作馬力歐的開發吧。

(《新馬2》和《新馬U》)

手塚

嗯,是的。

巖田

工作高峯重疊了呢。

手塚

不過我也在其中取得了平衡。

以Wii U版為重點的時候,

對3DS的新馬2就稍稍放鬆一些,

而有了一定的進展之後就轉為另一方進行努力,

就這樣重複來回,

其實沒有特別的艱難。

不過的確是個馬拉松…

足助

果然還是手塚先生最為辛苦。

巖本

我也這麼想。

不過即使處於這種狀態,

手塚先生也完全沒露出疲憊的表情,

一直都是面帶笑容地工作著。

這樣的狀態也附在了遊戲上,

將這樣的情緒傳達給玩家,真的相當重要。

手塚

啊,這麼誇獎我啊(笑)。

巖本

看到這種面容姿態我就想真不愧是手塚先生。

手塚

哈哈哈。

巖田

努力了這麼久,辛苦了。

謝謝大家。

一同

謝謝。

(全文完)

還是等之後校好的整合版看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