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父尼赫魯眼中的世界史:中國的革命和日本的入侵

2016-07-06 17:01:07 來源: 鳳凰讀書 作者: 尼赫魯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這一切都發生在佔領上海後短短几天內。在背叛了武漢國民政府之後,蔣介石開始大肆逮捕殺害共產黨員、左翼進步人士和工會成員。那些曾為蔣介石佔領上海掃除障礙的工人,那些曾經興高采烈地歡迎他指揮下的國民革命軍進入上海的工人,現在卻成了他追捕和鎮壓的對象。許多人遭到射殺或者處決,還有無數人遭到逮捕和囚禁。國民革命者本應給上海帶來自由,但是這座城市卻經受了一場血雨腥風和黑暗恐怖。

僅僅一兩個月,中國的面貌就徹底改變了。在此之前,國民黨是代表中華民族的統一政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對抗著外國在華勢力,正是志得意滿、躊躇滿志之時,但是現在它已經分崩離析,黨內勢力分裂成勢不兩立的兩派。而曾經給它帶來勃勃生機和強大力量的工人和農民現在卻面臨著迫害和追捕的命運。四分五裂的中國看似就要取得革命的勝利,但是這場革命戛然而止,一敗塗地,遭到瘋狂的反革命運動的反撲和吞噬。這個故事還沒有講完,各種事件層出不窮。有意識的階級利益矛盾遠遠勝過了民族主義力量的團結,這是這場革命失敗的原因。富裕的地主階級和其他利益集團更願意破壞民族主義運動,絕不願意讓農民和工人大眾佔據統治地位,從而避免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中國不光受困於錯綜複雜的內部矛盾,它現在還不得不面對敵國在所難免的侵略。這個敵對的國家正是日本,它一心想要趁中國國力衰弱之時從中漁利,也想從其他早已進入中國的列強手中分得一杯羹。

日本一直鍥而不捨地努力,試圖在亞洲大陸上找到立足點;它首先侵入朝鮮,之後又來到了滿洲里。日俄戰爭後,俄國將旅順港的租借權和特權都轉讓給了日本。沙俄帝國修築的中東鐵路滿洲里段也落入日軍之手,並更名為「南滿鐵路」。儘管發生了諸多變故,不過滿洲里全境名義上仍舊歸中國政府管轄,因此中國國內移民不斷沿著這條鐵路湧入滿洲里。史稱「闖關東」的移民潮的確算是世界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人口遷徙運動之一。

在接下來的數年裡,日本的行為有所收斂。但是,它利用金錢和其他方式,在背地裡扶持了一些中國軍閥,讓中國不斷爆發內戰,從而削弱中國的國力。它大力扶持張作霖,在來自南方的民族主義力量到來之前,這位中國軍閥一直統治著滿洲里以及北京地區。1931年,日本政府在滿洲里的行動表現出了極其明顯的侵略性態度。這或許是因為日本國內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迫使日本政府在海外採取行動,以此來轉移國內注意力,緩解國內的緊張局勢;也或許是因為軍國主義勢力在政府中佔據了主導地位;又或者是因為他們認為其他列強都忙於應對自身的問題和貿易蕭條,分身乏術,因此不可能干涉日本的行動。可能是以上所有的原因,誘使日本政府走出了這關鍵的一步。因為這一舉動公然違背了1922年簽署的《九國公約》,也違反了《國際聯盟盟約》,因為中國和日本都是國際聯盟的成員國,所以它們都不能在不知會國際聯盟的情況下相互攻擊。最後,它還明顯違背了《1928年巴黎公約》(又稱《凱洛格-白里安公約》),因為這場戰爭完全是非法的。日本政府對中國採取了軍事行動,蓄意破壞了上述條約和承諾,公然對全世界提出挑戰。

1932年1月,一支日本軍隊突襲上海近郊,犯下了現代最為恐怖的屠殺罪行。他們不願意激怒西方列強,於是繞過外國租界,直接進攻人口稠密的中國人聚居區。上海近郊的大片區域(我認為是閘北)遭到轟炸和炮擊,最後完全淪為廢墟,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死於炮火之中,還有更多的人無家可歸。你要知道,這可不是兩軍交戰,而是對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進行的殘酷轟炸。指揮這次大規模侵略行動的日本海軍上將在面對外界質疑時,聲稱日本已經仁至義盡了,決定「對平民的無差別轟炸再持續僅僅兩天時間」!就連駐上海的《倫敦時報》(London Times)親日派記者都驚駭不已,他將此稱為日軍對中國人的「徹底的殺戮」行動。我們完全很容易想像中國人的感受。恐懼和憤怒沖刷了整個中國,各個軍閥和政府面對這次野蠻的外來侵略,忘卻了(或者看似忘卻了)彼此之間的權力之爭。各方表示要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甚至在中國內陸的共產黨政府也表示要協助南京國民政府。但奇怪的是,南京政府的領袖蔣介石面對進犯的日本軍隊,完全放棄了保衛上海。南京政府唯一的舉動就是向國際聯盟提出抗議。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列強更關心他們的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儘管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死於這次屠殺,但是它們對日軍在閘北的屠殺行徑漠不關心,也對日本公然違背神聖條約以及國際公約的做法毫不在意。儘管國際聯盟的會議多次提起有關日本侵略行徑的動議,但是國際聯盟總能找出借口推遲制裁行動。對國際聯盟來說,實際戰爭爆發以及無數人喪生或正在遭遇屠殺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據說,國際聯盟指出真正的戰爭並沒有爆發,因為日本並沒有正式宣戰!由於國際聯盟在此事上表現軟弱,而且幾乎算是刻意縱容了日軍的惡行,因此它的威望和聲譽一落千丈。最終,國際聯盟指派利頓勛爵帶領一個國際委員會,前往滿洲里進行調查。

這次調查歷時很長,最終利頓委員會向國際聯盟呈交了一份調查報告。這份報告十分謹慎,語言溫和,措辭公正,但是它徹底針對了日本,這讓英國政府十分惱火,因為他們是站在日本一邊的。國際聯盟再次推遲討論,但是最終它還是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美國的態度與英國截然不同,它與日本是完全對立的。美國已經表態,宣稱它不會承認日本在滿洲里或其他地區通過強制手段所帶來的任何改變。儘管美國持有如此強硬的態度,英國卻完全站在日本一方,而法國、義大利和德國多少也對日本表示了支持。

這次事件充分顯示:國際聯盟在面對明顯的國際惡行時,毫無效率,完全起不了作用。它也顯示了歐洲列強兩面三刀、耍盡手段的特性。在此次事件中,美國(不是國際聯盟的成員)試圖對日本表現出強硬的態度,幾乎擦槍走火,引爆了兩國戰爭。但是隨後英國和其他列強暗地裡支持日本,這就讓美國的強硬姿態完全失效,而美國也害怕因為對抗日本而遭到孤立,從而變得更為謹慎小心。國際聯盟裝模作樣地譴責了日本,但是並未有任何後續的懲罰措施。國際聯盟成員國表示不承認「滿洲國」這個傀儡政權,但是這無異於一場鬧劇罷了。

【書籍信息】

書名:《尼赫魯世界史》

作者:[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 著,梁本彬 等 譯

定價:68.00元

出版時間:2016年6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內容簡介

印度國父尼赫魯是創造歷史的偉人,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也是一位書寫歷史的偉人。1931年起,一段為時三年的牢獄生活給了尼赫魯回顧世界歷史、反思人類文明的機會,促使他寫就了一部世界通史的鴻篇巨製。

《尼赫魯世界史》精選了尼赫魯這部分著述中比較重要、精彩的歷史篇章。從文明建立之初到20世紀,跨越5000年人類文明史,尼赫魯站在尋常歷史學家難以企及的高度,重新審視了希臘、羅馬、波斯、印度、中國、阿拉伯、土耳其、西歐、俄國、美國等偉大文明的歷史命運;從亞歷山大大帝、阿育王到成吉思汗、拿破崙,再到列寧、甘地、凱末爾,尼赫魯撥開眾多偉人身上的歷史光環,中肯地評析了他們的功過得失。

這是一曲文明興衰的詠嘆調,一部人類理想與艱辛的沉思錄。尼赫魯會向你講述現代世界從何而來,與你一同探究文明盛衰的原因;也會與你、與過去的人們一道,或者為文明的成就而歡欣慶祝,或者為悲劇與惡行而扼腕嘆息。

發展與繁榮何時可以不建立在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究竟什麼是值得為之奮鬥的公正、幸福與自由?我們的世界將何去何從?……尼赫魯書寫著世界的過去,思考著人類的未來。在《尼赫魯世界史》中,他為我們展現了一位積極的思考者和卓越的領導者所達到思想高度。

相較於尼赫魯作為歷史作家的博學和作為政治領袖的胸懷,他作為散文家的才華也毫不遜色。故事與反思的交織,理智與情感的交融,思想與藝術的精緻,戰爭與革命的雄渾,一位偉人胸中廣闊的山河與歲月將在你面前徐徐展開。

作者簡介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 1889—1964)

印度共和國首任總理(1947—1964),印度現代民族國家的締造者。

尼赫魯誕生在印度一個婆羅門貴族家庭,從16歲起在英國哈羅公學度過了中學時代,兩年後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21歲時又進入倫敦法學院攻讀法律。畢業後,他投身於印度民族解放鬥爭,參加過甘地領導的反對英國殖民者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並繼承了甘地的衣缽,逐漸成為印度國大黨的領袖。從1921年至1945年,他先後9次入獄,在獄中撰寫了《自傳》《尼赫魯世界史》和《印度的發現》等重要著作,直到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後,成為印度歷史上首任總理。他在任期間,曾於1954年訪問過中國,並與周恩來總理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中印兩國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和構建和平的國際環境做出了努力。

尼赫魯常被稱為「博學的尼赫魯」,在歷史、政治思想、生物學、詩歌、戲劇等領域有廣泛愛好。他曾謙虛地說:「我在很多事情上都只是愛好者。」看看《爸爸尼赫魯寫給我的世界史》,知識廣博、思想深刻、著名詩文信手拈來,就知道尼赫魯之博學所言不虛。

梁本彬 (主要譯者)

重慶市翻譯家協會會員、重慶第二師範學院翻譯教師,長期致力於人文類圖書翻譯,出版譯著數十本,包括《第三帝國》《法國外籍兵團》《激戰時刻》《堅不可摧》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