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智慧城市是如何呢?科學園開放日相信可以帶給大家一點啟示。

創科浪潮席捲全球,通訊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創新科技的應用越趨普及。為了讓大家更瞭解創科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香港科學園舉行開放日,讓公眾人士參觀園區內充滿活力的創科生態圈,親身體驗到及接觸到創科項目。

香港科技園公司宣佈與5家科技公司開設新的數據分析平臺。(本網記者攝)

香港科技園公司又宣佈與5家科技夥伴公司開設新的數據分析平臺,打造香港更進一步成為智慧城市。現時科學園的數據工作室設有129個數據庫集,涵蓋健康,金融及交通等不同領域。開設新的數據分析平臺後,能夠加速大數據分析及加強數據視覺化,以加速開發智慧城市。

科學園舉行開放日,吸引不少人前來參觀。 (本網記者攝)

現時園區內已設有一支智能街燈,街燈設有24GHz雷達感應器,在取得車流和人流數據之後,除了調節街燈光亮度,又可以協助整合交通資訊,以利智能人流管理。

開放日有不少新科技產品展出。(本網記者攝)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和營商環境予初創企業,科學園亦舉辦了創業培育計劃,為初創公司由公司成立直至產品上市,都提供支援。今年畢業的公司數目達到72間,為歷屆最多,獲得的本地及國際獎項達到45項,提交或註冊了專利有39項。這些公司在科學園設立辦公室之後均受惠不淺。

VIEWIDER創辦人楊兆偉。(本網記者攝)

其中一家畢業的公司,負責開發電子商貿平臺的初創企業VIEWIDER,在進駐科學園後,便將其業務轉型,盈利更大躍進。其創辦人楊兆偉表示,科學園為他聯繫了很多機構投資者,或一些不同企業的管理層,給其公司提供很多寶貴意見,「他們會瞭解認識你的業務模式,然後去給予批評或回饋,之後再反問你,訂立的方向有沒有錯等等。」

佰盛立醫學三維科技公司創辦人施君易。(本網記者攝)

為了配合對全球對醫療科技的需求日益增長,科學園今年二月推出護康儀器創新中心,專為一些和醫療科技有關的初創公司研究新產品。中心面積達到8900平方呎,可供使用的辦公室共有22間,並且為進駐的企業提供共享設施及業務發展諮詢。

佰盛立醫學三維科技公司創辦人施君易表示,3D打印技術無孔不入,其技巧、技術,可以應用在不同的層面。其公司只是搬進來一個月,便結識到新的合作伙伴,「在這裏,有不同的醫療器械類公司,他們也有不同的研發難題,大家交流後才發現,我們的3D打印技術可以協助他們的業務。」

時間囊開啟儀式。(本網記者攝)

開放日的另一焦點是時間囊開啟儀式。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很高興能見證時間囊出土,以及當中的願景在十年後得以實現。他展望未來十年,科學園能夠繼續協助更多創科企業,並促進香港經濟邁向多元發展。

未來十年,本地創科公司會有甚麼成就?科技又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大家便要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