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瘋狂的石頭》,就沒有後來那麼多多線敘事結構的國產電影,沒有《你好,瘋子》,便沒有《無名之輩》。

看起來,這是一部題材不佔先機、名字容易被忽略的小成本國產影片,只不過它巧不巧地戳中了太多平凡人的痛處。畢竟,對普通人來說現實永遠是五味雜陳,期望並失望著,痛苦並煎熬著。就像那首歌唱的,誰最難受誰知道。

於是,它成了2018年度國產電影市場的口碑黑馬,被不斷追捧、被口口相傳,火得一塌糊塗,甚至有與《瘋狂的石頭》一較高下的功力。

談饒曉志,想起了那部《你好,瘋子!》。那時,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和《驢得水》為話劇改編電影開了個好頭,有了風口,就有了跟風者。

電影《你好,瘋子!》市場表現波瀾不驚,卻讓人記住了風情萬種,而又爆發力十足的萬茜,對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小成本懸疑國產電影,有了更多的期待。

畢竟,視覺特效看多了,休息下眼睛,動動腦子,未嘗不是件好事。

《你好,瘋子!》中,饒曉志對故事節奏的把控,對人物性格的塑造,對戲虐嘲諷的尺度,以及在製造懸念、設計對話、處理色調上的嫻熟老練,都被很好的移植到《無名之輩》裏。

不過,對舞臺劇的任性和執拗,對結構化的癡迷與偏執,也原封不動的被帶到了《無名之輩》。

結構化敘事並非單純的取巧,而有著實際意義。

對導演編劇來說,精準的把控劇本總比臨場控制演員表演容易,對普通觀眾來說,一個順溜、有趣、能看懂的故事,要比人物豐滿、演員彪戲、場景調度要重要得多。

最重要的是,上帝視角的故事,誰不愛看?

事實證明,有一幫全情投入的演員,有一個脈絡清晰的主題並不能包打天下。電影是講邏輯、講動機的,而不是隨心所欲、用力過猛,就能填滿野心的。

看起來,《無名之輩》存在著兩明兩暗四條主線,然而,只有陳建斌這一條線,是一以貫之、清晰順暢的。從得槍、丟槍、尋槍,男主在找回面子立大功的動機之下,上演了一場荒誕卻無奈的人生悲喜劇。

陳建斌老師的張弛有度,讓這條主線有聲有色,有力的撐起了全片。

本來,任素汐與章宇、大潘的虐戀戲足夠出彩、爆發力十足。然而,為了飆戲而飆戲的舞臺劇通病再次暴露出來。不得不承認,幾位演員演得漂亮,誠意十足,但對於影視劇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演得有多好,而是服務全局,符合邏輯,不喧賓奪主。

至於房地產老闆與小三、曖昧的高中生男女則成了沒頭沒尾的夾生飯,除了為推動主線做貢獻外,就剩下幫生湊出來的大雜燴式圓滿結局,貢獻出些許巧合與煽情。

《無名之輩》成功挑起了話題,在於戳中大眾的痛點,更在於在荒謬、戲謔中,勾勒出真實的生活。片中,每一個小人物的不幸遭遇,或多或少的映射了,我們這個社會的陰暗角落,而每個角色對尊嚴的不同理解,則進一步觸動了人們的敏感神經。

尊嚴真的重要嗎?因為它證明瞭,我們還活著,而不是為了莫須有的尊重和崇拜死要面子活受罪。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世間的因果都是人選得,哪有那麼多兩全其美、一箭雙鵰,既然選擇了,就要擔得起後果。正如片中那樣,如果最後所有人皆大歡喜,那也就不會有《武林外傳》片尾曲中那句: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