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玩家的電腦裏要是不裝上一塊SSD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很多玩家在選購SSD的時候會糾結裡面的顆粒是MLC還是TLC,但其實對數據安全影響更大的是顆粒的級別,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水深的顆粒。

固態硬碟中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級別有3種:原片(正片),白片和黑片。原片也就是正片,是指通過了晶圓廠篩選和嚴格檢測的顆粒,品質最好。白片是指封裝後的原片部分檢測未通過的顆粒,下游廠商會買回來自行測試並使用。黑片則是沒有通過檢測的廢片,由下游廠商自己封裝,品質沒有保障。

綠色為原片,藍色為白片,紅色為黑片(圖片源自Insignis)

此外,在SSD中還存在降級片和拆機片,降級片是指顆粒中壞塊多導致容量無法達標,會減少容量或作為黑片流入市場;而拆機片則是將已經損壞或報廢的產品上拆下來的顆粒回收使用。

下游廠商購買的晶圓

瞭解了不同級別的顆粒,就到了山寨SSD商家和消費者鬥智鬥勇的環節。判斷顆粒的來源需要我們拆開外殼看NAND顆粒。所有顆粒都是由晶圓廠製造的,所以原片(正片)上肯定有晶圓廠的標誌,這就包括了晶圓廠的logo和型號參數,兩者缺一不可。

英特爾(i)、鎂光(M或S)、三星(SEC或SAMSUNG)、海力士(SKhynix)、東芝(TOSHIBA)、閃迪(SanDisk)都是原片廠,如果是原片則應該是這幾家之一的logo,另外,還要查看顆粒表面的印刷是否清晰均勻,避免造假。

如果不是英特爾的SSD卻用英特爾的顆粒那就趁早別看了,英特爾從來不出售顆粒,所以遇到這種SSD請繞行。

沒有任何廠商標誌的黑片

如果不同顆粒上的字體不同,或者型號有很大的差別,多半也是黑片打磨之後製作的,同樣要避免。

英特爾ES版顆粒

經常研究CPU的玩家會知道有ES版即工程版,而NAND同樣有ES版,如果看到這樣的顆粒用在市售的SSD中,那你也知道該怎麼做了。

打磨之後打標的顆粒

在選擇SSD的時候很多情況下不能拆開外殼看內部,還需要依靠評測或網友的拆解來判斷顆粒,筆者也提醒大家,在無法判斷顆粒的情況下還是優先購買大品牌的SSD更有保障,不要貪便宜買到山寨或劣質產品,硬碟有價數據無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