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在事務所工作四年,很多懵懵懂懂也漸漸變成有懂有懂……

我本來對『辦公室戰爭』是置身於外,畢竟從我開始一個組上只有四個人,是可以有多少戰爭?同心協力不要互扯後腿就是最好的福氣了!

所以,當新人一號跟二號先後進了組上以後,本組業績增加不少,但是紛爭跟爭執也跟著一起增加。

 

甚至連總經理都曉得這兩個人不對盤。

 

本來,吵吵鬧鬧也當作一點點人生調劑品,但是當清明假期前發生那一點點、二點點的事情以後,事後回想起來,其實感觸很多。

 

先講一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

 

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總經理阿莎力要帶大家去宜蘭放鬆,可是哩!我很不爭氣的感冒破病。那個禮拜的工作行程,副理同事指定由我帶隊,要帶新人一號、二號出門去查帳。這個查帳客戶是個美國客戶,美國客戶沒有什麼不好,就是會計小姐脾氣琢磨不定,很容易歇斯底里,偶爾採中死線,就會引發會計小姐脾氣大發。

 

以前都是我負責這個客戶,領教過會計小姐的大發雷霆。今年終於擺脫它,輪到新人二號負責。

 

我呢!並不想害新人二號,所以我很乖,事前該處理的事情都盡量處理完,才順順利利交接給她。一方面是我很怕新人二號給我亂來,二來呢,老鳥帶菜鳥,我多多少少有不能推卸的責任。

 

但是,感冒卻成了我的另一個勁敵。在查帳的第二天,也是收隊的那一天,我利用下午稍微的空檔,請假去看醫生,一個半小時的空檔,我諒新人一號和二號應該也不敢亂來。

 

出門前,我還是不放心的問新人一號跟二號:「我現在去看醫生。你們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

 

新人一號:「喔!我沒問題。」

 

新人二號:「嗯。我也沒有問題。」

 

嗯。真乖。兩個人都回答沒問題,那『應該』真的沒問題吧!

 

可是,天底下就是有那麼多的『不應該』。當我看完醫生回到客戶的辦公室,新人一號出來替我開門,一開口就說:「我跟妳說,新人二號跑去問會計小姐關於薪資調節表的問題耶……會計小姐講了好久,可是我看新人二號好像根本沒有聽懂……」

 

光聽到前面『新人二號跑去問會計小姐關於薪資調節表的問題』,我就要火山爆發了。也不管還沒進會議室,我就問新人一號:「薪資調節表?為什麼要去問?我去年花很多時間搞定那張表,底稿寫的不夠清楚嗎?還會有什麼問題?」

 

新人一號湊到我耳邊,小聲說:「我知道妳在去年負債的底稿寫了落落長一大段,就是為瞭解釋薪資調節表。可是新人二號沒有拿底稿去看,她直接跑去問客戶……」

 

聽到這裡,我發火了。是的,我氣炸了。

 

我們出去查帳,第一重要的東西是電腦,第二重要的就是去年度底稿。去年度底稿等於是前人查帳的心血結晶,每一家客戶的去年底稿都是今年查帳的指標,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會紀錄在去年底稿上。特別是有一些客戶最恨查帳員每年問『重複』的問題。所以我們這些老鳥查帳員在教菜鳥查帳員的時候一定會耳提面命:「有問題的時候當然可以直接來問老鳥,但是我們會希望你們先看一遍去年的底稿。因為答案很可能就在上面。」

 

這就是我氣炸的原因。我曾經讓美國客戶的會計小姐對我大發雷霆,原因就是薪資調節表。而我已經在去年花了很多力氣搞定這張表,為什麼新人二號不看?為什麼她直接跑去問客戶?萬一會計小姐有大發雷霆,讓遭殃的是誰?

 

是她?還是我?

 

我跟新人一號一進會議室,就聽到會計小姐滔滔不絕在跟新人二號解釋。我不知道會計小姐解釋到哪裡?但我只看到新人二號眉頭深鎖,會計小姐站在她旁邊,講得口沫橫飛。

 

這當下我決定插手打斷。

 

我:「會計小姐,真是謝謝妳啊!

 

會計小姐:「喔喔!沒關係沒關係!我想妳應該對我們家的薪資調節表很清楚吧?」

 

我:「沒錯!我知道的非常清楚!妳想說的,我應該都知道!

 

衝著這句『應該都知道』,我總算笑吟吟的把會計小姐請出會議室。剩下的爛攤子,就是我們三個查帳員之間的事情。

 

我是真的非常不高興,非常非常非常不高興。

 

我:「妳現在薪資調節表還有什麼問題嗎?」

 

新人二號神色自若,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有錯:「喔!沒問題了。反正客戶這樣解釋,我也只能這樣接受。」

 

我承認,那時候因為氣過頭,氣到我一點也不想再跟新人二號講話。幸好她沒有惹會計小姐生氣,事情過了就讓它過去吧!

 

可是那天晚上加班,新人一號卻質問我:「為什麼妳下午沒有罵新人二號?」

 

我對她這樣問很意外,只好反問:「那個時間點,妳說我要怎麼罵她?她做錯的事情可大可小,既然客戶沒生氣,我想就算了。」

 

新人一號不可置信的說:「怎麼可以算了!羽翔!妳對她的回答不生氣嗎?她不是回答『喔!我知道了』,或是『喔!我應該有懂』,她回答妳的是『客戶這樣解釋,我也只能這樣接受。』,妳知道這個差別是什麼嗎?說穿了,她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她還覺得是客戶的邏輯很奇怪!妳應該要罵她才對啊!去年底稿已經寫好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去問客戶?妳錯過可以教訓她的時間點了!」

 

新人一號生悶氣的繼續說:「因為美國客戶的負債是我做的,所以我一開始有看到妳在去年底稿寫關於薪資調節表的東西。我承認一開始根本看不懂妳在寫什麼。可是當我順著妳的一個個字慢慢去想,再勾稽數字,就可以想懂妳要表達的東西。妳明明去年就已經把最重要的薪資調節表的關鍵寫在底稿上,新人二號連看都不看,如果是副理同事,她一定會修理她的!」

 

看新人一號這樣不開心,我才覺得那樣『算了』,好像不對的是我……

 

因為如果類似的事情再來一次,沒有發現自己做錯的新人二號,絕對還會犯第二次錯誤……

 

想不到很快,一個禮拜後,清明假期的前一天,這個『第二次錯誤』就來了。

 

這次的苦主是新人一號,對我們這些老鳥而言,那不僅是菜鳥之間的戰爭。

 

新人一號手上有一個大型記帳客戶,是總經理眼中的超重量級客戶,不容許瑕疵,不容許錯誤。本來都是她一個人在忙,但考量她一個人負責的辛苦,就把付款的業務分去給新人二號。

 

這一分的確是減少了新人一號的負擔,但也只是讓這兩個人更不合。

 

新人一號常常跟我說:「新人二號瞧不起她。」

 

我不確定她感受到的『瞧不起』是怎麼回事?但是我知道新人二號接手新人一號的工作以後,出包的次數多到數不清。錯一次兩次就算了,但從工作交接到現在,沒有錯一百次也至少錯了五十次,到底原因是什麼?

 

是新人一號教得不對嗎?可是隻要換一個人(例如副理同事)跳下來按新人一號的指示執行,又可以全對。

 

那到底問題是什麼?是新人一號的錯?還是新人二號真的沒有用心學?

 

因為這樣,到現在我們都維持新人一號是唯一與香港主管對話的窗口。所有事情都要透過新人一號去連繫。

 

換言之,凡是新人二號出的包都會算在新人一號頭上,因為新人一號是對外窗口,她要概括承受。

 

替外商客戶記帳還要兼付款,整個流程是這樣:臺灣員工請款→香港主管批准→香港知會付款→我們執行付款。

 

那天會發生問題,原因是一張『高鐵車票』。有一名員工搭乘高鐵出差,之後向香港請款,一千六百塊的高鐵車費,員工只請領一千五百塊。香港主管批准了,也通知新人一號記得付錢。

 

星期四下午,我只知道新人一號很忙,忙著結帳、忙著接電話,還忙著檢查新人二號做的東西。

 

這時候我忽然發現新人一號接到一通電話,靜默了三十秒以後突然大喊:「新人二號,妳自己接電話。人家香港在問妳到底要幹嘛?」

 

我沒看過新人一號氣成這樣過。

 

另一個奇怪的點是:為什麼香港主管會打電話找新人二號?明明新人一號纔是對外窗口,不管有什麼問題都不應該問到新人二號那裡去。

 

原來,新人二號跑去問新人一號:1600元的車票為什麼只付1500元?差100耶!」

 

新人一號回答:「喔,香港說只付1500元。」

 

就因為這句『香港說只付1500元』,新人二號就很神氣並自作主張發MAIL到香港主管那裡去……

 

電話講完了,副理同事把新人二號抓來。

 

副理同事:「妳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嗎?」

新人二號:「錯什麼?」

副理同事:「我說,剛剛這件事情,妳知道自己哪裡有錯嗎?」

新人二號:「就是以後金額不一樣可以不用問。」

副理同事:「不是,不是這個。而且金額不同也有分狀況。妳到底曉不曉得跟香港主管對話的窗口是誰?」

新人二號:「是新人一號。」

副理同事:「那妳應該也知道當妳發生錯誤的時候都要算在新人一號頭上吧?」

新人二號:「嗯。」

副理同事:「那既然這樣妳為什麼會自己發MAIL去問香港主管?妳知道這樣對客戶來說是很奇怪的事情嗎?妳知道總經理非常介意這個嗎?而且1600元的車票,員工只請款1500元,那是員工的事情。香港已經指示付1500元,那就只付1500元。如果日後要補100元的差額,那日後再說。這樣妳搞清楚了嗎?我們負責的工作是會計跟出納,不是替香港抓錯。」

 

同事講那麼一大串,新人二號非常面無表情。

 

副理同事:「那今天妳為什麼可以繞過新人一號直接問到香港主管那裡去?妳有搞清楚自己的身分和職責嗎?妳的職責是付款,誰會指示妳付款?新人一號會指示妳。這種事情是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照道理也根本不應該發生。我說過很多次,妳有問題的時候可以直接問新人一號。那些以前都是她做的,她最清楚也最熟悉。妳今天這樣突然發MAIL給客戶,客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他們甚至會以為我們的窗口是不是改了?不是說妳不可以亂問,而且妳今天問的問題根本稱不上是一個問題!」

 

副理同事一口氣講完一大串,本來想說這樣就沒事,孰不知新人一號挑這時候發難,又把新人二號抓來。

 

新人一號:「妳知道剛剛香港主管在電話裡一開口說什麼嗎?『欸,那個高鐵車票的問題,是不是因為新人一號妳不懂這件事情才叫新人二號來問我們啊?』,老天爺!我有不懂?我這件事情從頭到尾根本沒有不懂,妳剛剛如果有繼續問我為什麼,我就會跟妳解釋為什麼只要付1500元。拜託妳搞清楚狀況,現在的問題不在於『妳不是窗口所以妳不能去亂問』,也不是說是我比較厲害,還是妳比較厲害,問題是妳有沒有搞清楚職場的倫理啊!妳有問題不問我,有愛自己去問,然後搞出別的問題。可是妳根本不曉得自己不曉得這件事情的重點在哪裡!妳到底有沒有搞懂我們現在在意的事情啊?」

 

那是我第一次看新人一號如此灰心又沮喪,也是第一次看同樣是菜鳥的兩個人發生這麼嚴重的磨擦。

 

 

那天晚上加班,新人一號情緒依然非常差。從接了這個香港客戶以後她就非常努力想達成總經理定下的『零失誤』目標,但她都跟我說:把業務分給新人二號以後,離『零失誤』只是愈來愈遠。

 

新人一號:「羽翔,我跟妳說。我絕對不會再忍。像那天那個美國客戶的事情,新人二號可以看去年底稿,卻不死看硬去問客戶,妳不罵她是妳的事情,但如果是我絕對會罵她。她擅自發MAIL去給香港主管,副理同事罵她的時候妳有看見她的表情嗎?她的表情像在說『喔~我沒有錯。唯一錯的是因為我不是窗口』,我就是因為看到她那根本沒有反省的表情才會把她抓來罵!反正我也是一個菜鳥,我們兩隻菜鳥互啄,會比副理同事罵她來的有效,說不定她之前都以為那只是副理同事用職位壓她吧!我是絕對絕對不會再忍了!總經理這麼重視香港客戶,卻因為她給我那麼多罵名,我絕對不會再任她這樣囂張。」

 

 

跟我講完這些話,新人一號就下班去了。

 

現在想想,事情都好戲劇性,卻也真實的讓我跟著複雜。

 

說來職場真的是一個很神奇、很弔詭的東西。我沒有當過主管,只有老鳥帶菜鳥的小經驗,但從新人一號、新人二號發生的事情來看,都給我很多的想法。

 

綜觀兩次事件來看,我想第一個美國客戶的時候,我可能真的做錯了,錯過好好跟新人二號解釋的時機,應該跟她解釋為什麼她不應該去問客戶。如果那時候我有跟她說,如果她願意把我跟她說的放在心上,也許,只是也許,就不會有後面新人一號的香港主管事件……

 

老鳥帶菜鳥,菜鳥不聽話的時候,老鳥很痛苦;但是菜鳥不聽話還會跟別的菜鳥幹架,老鳥不把罩子放亮真的不行啊!

 

四月了~距離五月底的忙季結束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

 

希望不要再有太多的老鳥VS菜鳥,或者菜鳥VS菜鳥的事件。大家都夠忙的,經不起一而再再而三這樣亂鬧啊!

 

菜鳥要有EQ,老鳥的EQ要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