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可謂聲勢浩大,氣勢滔天,最終雷聲大,雨點小,作鳥獸散,失敗告終。何也?非兵不利,將無勇,皆因各路諸侯內部矛盾重重,各懷鬼胎,保存實力,彼此掣肘。孫堅為先鋒討伐董卓,袁術卻不給供應糧草,怕的是"驅狼添虎",孫堅做大。人是鐵,飯是鋼,孫堅無糧,必敗無疑。

劉備在各路諸侯中實力最弱,然而劉關張三兄弟洞若觀火,對其它諸侯的所為心有不齒,故孫堅慘敗,各諸侯你爭我怨時,三兄弟卻在一旁冷笑。

笑別人,是比別人站得高,看得遠,劉備胸懷一統天下之心,併吞四海八方之志,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氣魄,不是不出頭,而是機未到,機會一到,如鮫龍入海,鳥出樊籠。

果然,後來三兄弟同心協力,投入到天下爭霸的事業中,各路諸侯灰飛煙滅,他們卻創造輝煌,劉備稱帝創建蜀國,三分天下有其一,英雄,終歸與當初那些格局狹隘的匹夫不可同日而語!


十八路諸侯集結討伐董卓,劉關張三兄弟響應其號召,參加討伐軍。然而,他們只有三人,別的諸侯最少的都有三五萬大軍,這一點上就被別人所看不起,所以孫堅慘敗,他們冷笑,也算是小小的報復一下。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劉關張看出了十八路諸侯表面上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實則都是為了利益,各懷異心,對於他們能掃除董卓,匡扶漢室,劉備是一點信心都沒有。只要董卓表現出一點頹勢,十八路諸侯就會自相殘殺。而事實也正是如此,董卓被迫遷都,孫堅剛得到傳國玉璽,就被其他的諸侯圍殺。還沒到江東就被劉表射殺了,其子孫策不得不投靠袁術麾下,最後還是用玉璽換來了自由。

所以,劉備三人對於十八路諸侯是一點都不感冒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