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新娘這幾年來,逐漸成為許多有意娶大陸新娘的內行人選擇;因為,梅州地區的梅州新娘素質高,梅州地區的客家新娘大多仍保有客家傳統婦女勤儉持家精神,而使得梅州新娘成為娶大陸新娘的內行人選擇!

客家新娘的萬種風情客都梅州

這是一座看似極為普通的橋,靜靜地橫在江上,水泥的橋面,拱形的護欄。但就是這座橋,不知多少次走進海外客家遊子的夢中。橋下的一脈江水,不知灑落過多少客家人思鄉的淚水。

這座橋叫梅江橋,橋下流淌的是梅江水。靜靜站在梅江橋畔,一縷悠閒,柔柔地爬上萬裏尋蹤客家路汴梁晚報特別報導組成員的心頭,如美酒般溫潤醇厚……

任這彎江水靜靜淌著的小城,就叫梅州。這座古老的小城中,生活著從中原移來的客家人。這些客家人,以他們特有的、悠然自得的神情生活在這座小城中。這座小城,靜靜地等著漂流四海的客家人探訪尋蹤。

梅州,這就是世界客都梅州。許多人第一次來到梅州,來到這個溫馨的小城,都會沉浸在這美麗的畫卷中,都會打心底愛上梅州。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在當地500多萬人口中,98%以上都是純客家人。梅州還是大陸重點僑鄉之一,海外僑胞廣泛分佈於世界五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330多萬人。作為客家人最為重要的聚居地之一,梅州有"世界客都"的美譽。

客 家母親河汀江,自甯化賴家山發源,出龍門,過水口,下回龍,一路回環曲折,在閩西長汀、武平、上杭、永定幾個客家縣境內闖過三百灘頭,進入廣東地界不久, 便在大埔的三河壩與梅江、梅潭河匯合,變身為韓江然後東流入海。順汀江而下自閩入粵的客家人,在三河壩雍容而舒緩的水波間休整,一部分再度順流而下,直抵 潮州出海口,成為客家山地文化最早擁抱海洋文化的先驅;大多數則溯流而上,在梅江的上游、在梅潭河的上游、在粵東廣袤的土地上拓開一派洪荒,打造出客都梅 州最初的輝煌。

"羣雄爭中土,黎庶走南疆。"推開厚重的歷史之門,人們看到的是一條無數客家人為了遠離戰亂而踏上的南遷之路。西元310 年,以匈奴攻破洛陽為始端的永嘉之亂”之隨後的五胡亂華,中原大地一片刀光劍影。胡騎過處,城池被毀,生靈塗炭。這些歷經九死一生的客家先民來到了江淮流 域,走進了贛江流域,還有一些家族越過武夷山脈,輾轉進入閩地。

由於平坦地區已有人居住,客家先民只好遷於山區或丘陵地帶。在新的土地上, 他們以"客"自居以示不忘故土,白手起家,繁衍生息。接下來的數百年間,黃巢起義、靖康之難、遼金南擾,在一次又一次改朝換代的兵荒馬亂中,迫使中原百姓 一次又一次遠離故土,一路南逃。無數南遷的客家先祖千里迢迢來到閩西,到了南宋末年,遷入的姓氏超過63個,人口也增加到11萬之多。激增的人口遠遠超過 了這片土地的承載量,於是客家人開始了第四次、第五次大遷徙,他們向著陌生的閩南、粵東、廣西、雲南、四川走去,甚至連大海也不能阻隔客家人的腳步。南宋 末年,崖山兵敗。當時倖存下來追隨文天祥的客家人,不願屈從元朝的統治,乘船漂泊到婆羅洲(今印尼西加里曼丹島)定居,開墾荒地,創家立業,之後又再次漂 洋過海,向臺灣、南洋等更遙遠的地方遷徙。

回望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客家先民的遷徙自北而南,先是贛南,繼而閩西,在以寧化石壁為中心的 閩、贛交界處的一大片區域中形成客家民系,然後再繁衍遷播至粵東。在今日稱作客家大本營的閩、粵、贛邊地帶三個著名的州府中,梅州的發展無疑遲於贛州和汀 州。可梅州的名氣卻遠遠超過贛州、汀州,這是為什麼?

完整詳細內容:http://www.match1314.org/custom/hakka-custom/933.html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