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與行星是一個孃胎誕生出來具有天壤之別的天體 科技 第1張

恆星與行星都是星雲聚集的產物,一個孃胎裏出來的。但又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天體。

有人會把恆星比作老大或者母星,而行星等天體比作子孫或者徒子徒孫。事實上,星雲的聚集只是為了恆星的誕生。恆星孕育誕生以後,殘留的渣滓才會形成行星等小天體,這類天體本身不發光,只是依靠恆星的光茫才能反射出自己,它們與恆星有着天壤之別。

首先,行星被恆星引力所吸引,等天體是圍繞着恆星來公轉的;其次它們的質量體積相差懸殊,比如太陽佔據了太陽系質量的99.86%,八大行星等所有太陽以外的天體只佔有0.14%;再次,行星是依靠吸收恆星的熱量才使自己保持溫度,否則就會冷到接近絕對零度。

宇宙中最小的恆星有木星質量的70多倍,小於這個質量就激發不了中心的核聚變,就成為不了恆星。而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其質量是其他7顆恆星總質量的2.5倍。木星在人類發現所有太陽系外行星中也算大的。

恆星與行星是一個孃胎誕生出來具有天壤之別的天體 科技 第2張

所有的恆星系統都是起源於一坨巨大的星雲。

大團稀薄的星雲在自身引力下會慢慢聚攏,漸漸成團,隨着收縮的加快,中心引力會越來越大,導致氣體物質向中心急劇坍縮,最終在巨大壓力和高溫下引發了氫核聚變,一個恆星就生成了。

在星雲急劇向中心收縮的時候,會導致快速旋轉,由於離心作用,這個旋轉的分子雲會漸漸成為一個旋轉着的盤狀物,叫恆星吸積盤。這樣就初步形成了一個恆星系的雛形,這種旋轉的狀態會一直保持下去,其角動量會成為今後行星公轉的速度。

恆星形成後強勁的恆星風會把剩餘的一些渣滓氣體吹向遠方,這些渣滓和氣體在旋轉碰撞中成團,有了自己的凝聚力(引力),漸漸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並逐步把軌道上的殘渣餘孽吸收乾淨,這樣行星就形成了。

恆星與行星是一個孃胎誕生出來具有天壤之別的天體 科技 第3張

宇宙大爆炸時,第一代星雲幾乎只有氫和氦,只有通過大質量恆星死亡的超新星大爆炸,才會產生較重的元素,比如我們地球上的很多元素。

這些超新星大爆炸後,絕大多數氣體物質又回到了太空,形成再生星雲,等待着下一次恆星形成的機會。所以我們太陽系很可能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星雲形成的,重元素就多一些。

這些較重的元素物質就難以被恆星風吹遠,因此就成了靠近恆星的內行星。比如我們太陽系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就是靠近太陽,這些行星叫類地行星,組成成分是一些較重元素;而距離太陽較遠的幾顆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叫外行星,都是氣態行星,而且都比類地行星大很多,所以又叫巨行星。

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渣滓就被吹的更遠了,太陽系的半徑預計有1光年,在遙遠的引力邊際,聚集着一個彗星帶,叫奧爾特雲,那裡有幾千億顆大大小小的彗星。彗星主要是由水分組成,因此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塊,這些冰塊裏有很多星際塵埃,因此又叫臟雪球。

恆星與行星是一個孃胎誕生出來具有天壤之別的天體 科技 第4張

我們太陽系和很多恆星系統一樣,成分和形成星雲的成分是一樣的,氫約佔90%,氦約佔9%,其餘所有的幾十種成分加起來只佔1%。

我們地球是類地行星裏最大的,但質量只佔太陽系的0.0003%。

這就是恆星系統的形成機制和成分狀態。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原創版權,抄襲可恥,侵權必究,謝謝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