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早晨在被窝刷微博,正巧看到某台综艺节目谭晶演唱的《九儿》,本来想要再睡会儿的我,瞬间满血复活。激动人心。陈力宝的唢呐声,谭晶的歌声,顶尖的两种声音巧妙融合,一张一弛,虽然只有四句歌词,却让人泪目。

我一直感觉任何正向发展的东西到了极致所产生的美,都会令人生悲。正所谓「美哭了」、「感动哭了」其实无外乎是极致美所导致,人心里都有一个不可碰触的弦。一旦碰到,便泪水连连。某年我曾在西湖边看音乐喷泉,旁边一位姑娘看著喷泉真的哭了,她闺蜜问她怎么了,她说美哭了。那年在大学看某个失踪孩子重新回到家人怀抱的综艺节目,同宿舍的我们都被感动哭了,这种人类情感的致命点,很多人都不堪一击。 乐极生悲,喜极而泣,任何事情到了极致大多其实都是悲。如人活了一辈子,到临死都是哭声。再如今日听到的音乐,好听哭了。吃到妈妈包的饺子,好吃哭了。眼耳口鼻舌身意。其实无一例外。

今天讨论的当然不是悲的问题。

昨天下午我看了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感动甚深,那种对唢呐,对故乡情感,让人身临其境,选择的演员也恰到好处,陶泽如,李岷城出色的演技让人感觉事情如发生在自己身边。也让我对唢呐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唢呐在我的印象里,是家乡白事上会用到的东西,现在很多人学习钢琴,小提琴,吉他,但没有听说过要学习唢呐的,可能对于民族乐器,在电视上听过见过最多的就是古筝,但也极少有人学习。我们小区里有钢琴培训班,但没有听说过有民族乐器培训班的。我不知道这是否意味著,我们的后代已经听不到民族音乐,不知道民族乐器为何物了?更令我担忧的是我们这一代还能不能再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继承下去?

前些年,我看到王潮歌导演做的印象国乐,又见国乐的音乐会的纪录片,真的很为王导点赞,能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再次发扬起来,结合现代舞台设计,巧妙的融入国乐,把音乐人的情感极其细致的表达出来,那种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情感,在那一刻集中迸发。据说现场许多人都留下了眼泪,有些人是美哭了,有部分恐怕是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担忧而哭。我不知道中国的民族音乐道路还能走多长,还能不能实现民族音乐的伟大复兴,但是我知道在我们都在追寻西方乐器的时候,日本已经把某些中国音乐做到了极致。

日本有位顶尖音乐大师一个喜多郎,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已经发挥到极致,经典之作《宋家王朝》竟然出自外国人之手,而且还是日本人,当然艺术无国界。还有很多中国电视剧的配乐都是来自于喜多郎的作品。打脸不?

在我们大范围流行西方音乐的时候,国外的音乐家却在研究我们的民族音乐。是谁之过?

中央民族乐团的大师们,我实在不知道每天在忙些什么,显少有作品问世或播放,难道你们都是在家里自己做做自己听吗?我们的民族音乐需要发扬,需要光大,需要复兴。这不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这是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

写的有些乱,但都是真心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