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要發,那就是要發的。移軸不是大畫幅的專利,中畫幅、小畫幅也都可以移軸。但要真的能完全實現各種移軸,唯有大畫幅,最好是單軌。寫這個文章就是普及點知識,不要以後聽到移軸就是微縮景觀沙氏定律,這是表象,不是內因。說文化一點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就談談所以然。移軸移軸,包括tilt傾斜和shift平移兩個動作。這兩個動作可以各自應用於前組(鏡頭)和後組(底片)上。只有單軌機器才能完整實現前後組的tilf-shift。摺疊雙軌機後組只能tilt,不能shift的。雖然很多是等效的。移軸鏡頭的成像圓一定要大於底片,否則移軸就沒有可以操作的空間,這不是本文的主題,在此按下不表。大家一定要分清楚tift和shift是不同的,從tilt說起。1、tilt傾斜移軸—景深控制這裡只以大畫幅為例,因為大畫幅鏡頭的光學中心和物理中心基本是重合的,所以tilt不會導致光心位置的偏移,也不會改變圖象。此外,實際用過便知道,對稱鏡頭tilt的時候,哪怕鏡頭傾斜看著地板,只要成像圓足夠,拍攝的景物還是正前方的,tilt不改變構圖(光學中心和物理中心不重合的則不然)。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就是中學物理的成像公式。物距長的,像距短物距短的,像距長。一般拍攝時,如果兩個對象有前有後,普通相機無法同時讓其落在焦平面上

而技術相機則不同,可以通過tilt鏡頭前組或者後組的方式,使得不同位置的景物都落在焦平面上。傾斜後組比較好理解。

傾斜鏡頭組,等效改變了物距和像距。

不管傾斜前組還是後組,延長線如果交於一點,那麼這兩個或者多個景物就都落在焦平面上了。沙氏定律只不過是一個快捷的方法而已。

與之相反的就是故意使得本來能一同落在焦平面上的物體,只有一個或者一部分能合焦。微縮景觀效果就是這麼來的

對於tilt來說,傾斜前組同傾斜後組是等效的(不是等同的)。當然,傾斜前組比較方便…但對於tilt來說,前組傾斜程度越大,參與成像的邊緣光線也越多,而傾斜後組則不會有這個問題。還有一些反望遠設計或者望遠設計的鏡頭,光心和物理中心不重合,這種時候就是傾斜後組比較便利了。因為傾斜前組會導致影像移動。還有傾斜後組不太依賴成像圓的大小,傾斜前組則不然。實際中可能還有其他一些問題。2、shift平移移軸對於一般攝影而言,大概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仰拍高樓大廈總是下大上小…

而shift的話則能避免這個問題。

根據相似三角形,平移量雖然不大,效果則很明顯

對於shift而言,成像圓是一個關鍵…在這裡我們可以說,移動前組和移動後組,基本上沒什麼差異,相對運動而已。此外,技術相機配合軌道俯仰等動作,能實現更大幅度的tilf-shift。也可以前後兩組同時雙向tilt,這些實踐性的內容就不多講了。以上。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