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空间:把家人连结起来的住宅隔间术

 

好空间:把家人连结起来的住宅隔间术

  • 作者:佐川旭
  • 译者:黄怡筠
  •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05日
  •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6179129
  • 装订:平装

好空间,串连「家」的声响、气味与颜色—《好空间:把家人连结起来的住宅隔间术》

文/M872011年05月05日

最近觉得自己失去了「生活感」,一直不知道问题发生在哪。尝试做了许多改变,像是早点下班,感受街道上纷杂熙攘的人潮气息、或是假日亲手做料理,转换心情,甚至是选购喜爱的家饰品,改变房间布置…等等,原以为调整生活的节奏、改善家居品质,做了这些具体的转变之后就能找回「生活的样貌」,但效(more)

你对「家」的想像,影响了家的空间规划,也影响了家人间的互动。

文/菜小配2011年06月01日

不止是期望「我想要这样的房子」,更要萌发「我想要建立这样的家」。 在一片打房声浪高涨却不见房价下跌多少的情况下来谈这本书,实在心酸和愤慨,但话说回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其实还是挺迷人的梦想。 不管你是正要换大房、或刚要买房、或打算租房,成家?成家,成立一个「家」,说起来是需要点(more)

 

 

内容简介

空间不好,家庭关系也会随之出问题!
幸福人生,就从掌握住宅隔间术开始。

  日本住宅空间规画博士倾囊相授!
  教您从「沟通」的角度看居家空间!!

  夫妻关系或家暴问题也和住宅设计有关?
  想教出资优生,学习环境就不能太舒适?
  小孩一回家就窝在房间怎么办?
  诱人的不动产广告,其实处处暗藏陷阱!
  风水学如何做现代诠释? 
  失眠问题,也可以透过空间调整解决?

  作者佐川旭是日本知名建筑家,拥有三十年以上的住宅设计经验,被誉为空间规画博士。

  在住宅沦为商品、逐渐丧失「家」的面貌的今日,佐川先生决定以「促进沟通」为要旨,出版一本谈空间规画的书籍。

  本书从社会事件、日剧、漫画、不动产广告、现代风水……中取材,主张「好空间」与坪数、房间数、设备等条件无关,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连结家人、展现居住者的生活态度、呼应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以及传达居住者对未来生活的想法。

  空间规画、隔间平面图的哲学、思考、专业知识,不只是室内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居住者更该了解。想建立和乐家庭与亲密感情,可以从学习住宅的空间规画著手。打破隔间迷思、创造适合自己与家人的「好空间」,就从儿童房位置、料理台高度、餐桌照明……开始。

  这是一本单身者、夫妻、父母必学的住宅空间规画术。

第1章 从「社会事件与居住关系」看空间规画的重要性

  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家庭关系疏远,原因出在家人不再沟通,很可能是空间规画出了问题!
  从本章学习如何利用家具、装潢、空间规画增进沟通,维系家庭关系。
  .调整桌子的位置、形状、座位、高度,就能改变沟通
  .如何营造晚餐的正式气氛
  .夫妻分房的五种空间模式
  .选择最具放松效果的装潢材料
  .儿童房不宜太舒适,推荐游牧民族式学习法……

第2章 有助于「锻炼大脑」的空间规画

  大脑在7岁前发育最快!住宅环境对孩子的脑力发展有极大影响。
  本章学习如何规画有助于活化大脑的空间,对儿童成长、亲子关系、夫妻对话皆有助益!
  .因应不同场合,弹性改变家具陈列
  .利用照明营造新婚气氛
  .提升影像想像与直觉反应的空间规画
  .活用畸零空间作收纳……

第3章 看「漫画、电视剧」学习到的空间规画术

  看经典日剧与漫画也能轻松学空间规画! 
  知名人物的住宅问题大公开,搭配「改造前.改造后」平面设计图,详尽解说何谓好空间!
  .《哆啦A梦》的家出了什么问题?
  .《蜡笔小新》的无穷精力和空间规画有何关连? 
  .《灌篮高手》《天才小钓手》《男人真命苦》空间都各有玄机……

第4章 「不动产广告、传单」的空间配置另有文章

  列出不动产广告、传单上的空间设计检查重点。不同生活形态与人生阶段所需的空间规画也大不相同,对自己的住家抱有想法,才不会被广告文案或看似便利的设施所诱惑!
  .样品屋的尺寸陷阱、中古屋的装修陷阱……
  .租屋也能创造男性自豪空间
  .从恋爱迈向结婚的空间规画……

第5章 「风水、方位」与空间配置的关系

  .风水学中哪些是迷信、哪些是至今适用的先人智慧?
  .所谓的吉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本章教我们如何从现代观点重新解读风水,并作为住宅规画的参考。

第6章 不一样的「空间配置」改变一生

  .空间的配置,展示了居住者的生活态度。
  .什么都想兼顾的房子属于「加法式」的空间规画 ,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尽量留白、减少固定配置的「减法式」空间,才能保持高度弹性,让住宅能随著世代交替,满足不同的生活阶段。

作者简介

佐川 旭

  空间规画博士、一级建筑士

  1951年出生于福岛县,日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佐川旭建筑研究所负责人,擅长住宅空间规画,人称空间规画博士。

  主张「当地木材当地消费」、「环保的住宅建设」等建筑观念,积极推动森林资源循环使用的木造房屋,希望透过建筑设计解决环境问题、活络农林业,并推动森林保育工作。

  曾获第7届日本木青连木材活用大赛最优秀赏(林野厅部长奖)、深入人心教育设施奖(文部科学省)等奖项。著有《独栋住宅的兴建方式》(钻石社出版)、《创造社区活力的建筑》(建筑期刊出版)、《跨世代居家建筑》(IMS出版)等。

译者简介

黄怡筠

  专业日文翻译

  译有《拉一条思考辅助线》、《台湾别记》、《形塑生活者大国》、《打造营业军事力》、《东京建筑散步》、《京都1200年历史(下)》、《崭露头角的成功法则》等书。

详细资料

  • 丛书系列:better
  • 规格:平装 / 248页 / 19.5 *15cm / 普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湾

 

目录

前言 和乐家庭逐渐凋零

第1章 从「社会事件与居家关系」看空间规画的重要性
从沟通观点来思考居住空间

第2章 有助于「锻炼大脑」的空间规画
大脑灵活度取决于住家中的活动与交流

第3章 从「漫画、电视剧」学习到的空间规画术
追求带来良好沟通的居住空间

第4章 「不动产广告、传单」的空间配置另有文章
不同生活形态、人生阶段的室内设计重点解读

第5章 「风水、方位」与空间规画的关系
活用先人智慧并作现代诠释

第6章 不一样的「空间配置」改变一生
空间规画是打造住家的基本

结语  「顾及需求」才是空间规画的根本

内容连载

  • 内文1
  •  
  •  

§内文1

前言 和乐家庭逐渐凋零 
东京奥运举行十年后,日本1970年代的当红电视连续剧是由作家向田邦子撰写脚本的「寺内贯太郎一家」。剧中家庭成员包括奶奶、贯太郎夫妇、孙子,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当时的社会已普遍是核心家庭,这出戏则以乌托邦式的观点,展现大家庭结构,与核心家庭做对比。 

不过剧中家人共聚一堂的情景,却掺杂些许痛苦、悲伤的气氛,似乎在提醒国人一些逐渐被遗忘的事物。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在1965年虽然达到了73%,但是到了1998年却降到40%。米饭配汤,再加上腌渍酱菜,和食传统逐渐式微,目前日本人透过米饭所摄取的热量已经占不到整体的 30%了。有些家庭不开伙,有些家庭相当偏食,国人的饮食习惯呈现多元样貌。 

另外,家庭结构也逐渐出现变化。孩子总是外出,丈夫晚归,有的主妇经常买现成食物一人独自用餐。

除了饮食安全问题令人担心,过去一家人围著餐桌和乐融融的景象也不复见。所谓的家人,简单地说,也就是「一起吃饭」的人。全家一起用餐,孩子不仅可以学习到文化及社会关系,同时也能加深亲子关系。 

近来媒体报导中经常出现少年犯罪、家庭暴力、网路教唆杀人、茧居族、霸凌等问题,这些都是过去难以想像的现象,表示社会中存在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隐含著社区文化的衰退,以及家庭关系逐渐淡薄。 

日本2010年已婚有小孩的家庭占整体的29.1%,单身家庭占27.9%,可想见今后家庭的力量将越来越弱。以前的大家庭中,每个人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因此才能培养出家庭意识以及彼此的牵系。 

今日,居住环境因为设备、机能的齐全更加方便舒适,但是一家人之间却欠缺良好的沟通。往后,在核心家庭占多数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将孤单的家人连结起来,势必会成为更重要的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身为建筑师该向这个社会传递何种讯息呢? 当我自问这个问题时不禁想到,过去我们在建造房屋时,只考虑到房间数,或是要具备哪些设备与功能,却鲜少从最重要的事情著手:家人之间的沟通,或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沟通。 

建筑物成了建筑师的「作品」,建商的「商品」,不动产仲介商口中的「物件」,却丧失了自身的面貌。 

建筑物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个人的根基,是家庭、家人存在的场所,是自己的家。站在沟通的角度思考,建筑物也是自己与家人的「栖所」,而当中最重要的,不是房间数,不是房子的方位,而是空间规画。 

近来社会事件不断,逆子弑亲、因埋怨父母而随机杀人、夫妻离婚、情人分手等情形其实都与家庭的空间配置有关。本书将详细谈及这些状况,同时不断强调︰如何从促进沟通的角度来慎重思考一家人的生活空间规画。 

大家可以自行规画空间,不过在计划时,一定要以「充分沟通」为主轴。 

本书将从社会事件、大脑的活动、漫画、广告传单、风水、方位等各种不同的观点来看空间规画,从案例中找出该空间配置背后隐藏的问题点或可供参考之处,并在最后一章中综合各章提出结论:空间的配置,展示了居住者的生活态度。 

直接面对客户时,我可以和他们讨论我对住宅的想法、我的家庭观,不过这样的沟通毕竟有限。本书命名为《好空间:把家人连结起来的住宅隔间术》,正是希望读者在阅读后,不再只是期望「我想要盖这样的房子」,而是萌发「我想要建立这样的家」的念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