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一對父母在吵架,那位媽媽指責丈夫對孩子管教太少:「你也不管管兒子,老師又告狀了,他在班上盡惹禍,把人家小女孩打哭了,還把同學的水杯掉地上打破了!」

那位爸爸卻說:「就憑你那碎嘴子,孩子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你會管孩子嗎?」

「我不會管孩子?你管呀!以後我還不管了!」 「你別管,我兒子錯不了!」

那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旁邊又蹦又跳,一會兒又跑回來對父母說:「你們就會吵架,吵什麼呀!我的事不用你們管,我自己會管好自己!」

如今,應該如何做個受孩子歡迎的父母呢?

剛柔相濟角色到位,家教成功是孩子成才之保障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共同組成一個健全完整的和睦家庭,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歡樂家園;那麼,父母的角色與作用各具什麼特點與優勢呢?

母親,象徵著自然形象,更多關注孩子自然性的一面。主要是身心健康,並注重教孩子學會生活;母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生活上的精心照料和心靈上溫柔撫慰方面,偏重於耐心的教導,細心的叮囑,多表現於「管理」和「語言」上。

父親,則象徵社會形象,更多關注孩子社會性的一面。父親一般有能力教會孩子如何適應社會,善於人際交往,並開發孩子的創新能力;父親的作用表現為,是堅定、勇敢、敏捷、探索方面的楷模,多表現於「形象」和「行為」上。

孩子的心理需要是全方位的,父母的作用,應是「剛」與「柔」的組合,柔情的體貼加上強有力的支持,才能使孩子的心理發育順暢,人格塑造完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應該是各有特色和優勢,分工合作,互動互補,剛柔相濟,協調一致。

典型個案

個案1.全職媽媽為何擔憂?

一位全職媽媽帶自己的女兒來進行家教諮詢。這個女孩外表健康漂亮。她可以一兩個小時專心看書或練書法,可以一個人關起門來自覺練習舞蹈、聲樂,可以在雙休日參加四項課外培訓,可以在掰手腕時戰勝班上不少男生。而另一方面,她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她特別愛哭,有時哭上一兩個小時,自訴害怕死亡,怕地震,怕遇上小偷;她對同齡夥伴說,班上有人欺負她,但她決不會對父母說任何令人擔心的事情;她見了陌生人從不主動叫人和說話;她的語文和作文成績較差,與她不善於表達有關……

給人印象少年老成,但內心又是複雜、憂鬱、幼稚、脆弱的,這是10歲女孩嗎?到底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假象?而這位全職媽媽有著十分矛盾的心情:她說女兒有點怕爸爸,與爸爸相處時間很少,但又強調她爸工作太忙,常出差,他還是非常愛孩子的。她想解決孩子存在的種種問題,但似乎又怕抹殺了自己的努力,而不斷羅列孩子的優點和特長……

個案2.父親為何忽略了兒子?

11歲的小星是五年級學生,他在心理諮詢中談到以下的問題:媽媽太嘮叨,什麼事都要管,讓人煩,最大的意見是:媽媽天天給自己增加家庭作業;自己總是膽小,不敢一個人單獨睡一屋;有同學好欺負人,不知該怎麼辦,媽媽只讓自己忍耐;爸爸輔導功課效果好,可他老是工作忙,星期天他不帶我出去玩;晚上爸爸還老愛鼓搗電腦,電腦比兒子更重要嗎?

本來很聰明的小星,現在學習成績很不穩定,高興時能考全班第一名;可最近竟落到第21名。小星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他十分看重與父母的感情,可父親顯然並不理解兒子的感情需要。

個案分析

可將家庭中父母的角色進行一些分析:母親的作用是:精心的教養,周到的照料,溫柔的撫慰,耐心的誘導;父親的榜樣是:堅定的意志,勇敢的行動,忍耐的力量,勤奮的探索。

夫妻若在對子女的教育中,發揮各自優勢,互助、互補,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其合力不是簡單的加法,而猶如核反應堆中的中子與原子核撞擊發出的能量,培養一個聰明健康的孩子,就需要這樣巨大的「連鎖反應」的能量。

父母在家教的合作協調中若有問題,不良家庭氛圍就會影響著孩子的心態,這些孩子常出現許多心理障礙。一是情緒不穩定,常伴有憂鬱、恐懼、緊張、焦慮;二是自卑心理嚴重,女孩不自信,男孩少陽剛之氣,而導致膽小、怯懦;三是極易與父母鬧僵,表現為偏執任性;四是意志薄弱,承受不了一點挫折;五是拙笨無能,動手能力較差,生活自理能力較欠缺等。

許多孩子,常會對媽媽的嘮叨和過分管束非常反感。有的孩子下學後一走進自己小房間,就將房門鎖上。下列現象在孩子中很常見:避免與媽媽一起喫飯;不願意和媽媽上街購物,不讓媽媽給自己購買衣服和用品;不讓媽媽開家長會;不許媽媽走進自己房間,以避免書包和抽屜等被搜查……有些母親,尤其是有不少「全職母親」,甚至放棄了自己的事業,而對孩子下足功夫,簡直操碎了心,但往往費力不討好,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在家教心理諮詢中,聽到孩子對母親的不滿意也是最多的,什麼樣的母親不受孩子歡迎,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1)經常嘮叨,過度教育;(2)一切滿足,過度溺愛;

(3)強迫命令,過度專制;(4)動輒打罵,過度粗暴;(5)怯懦擔憂,過度保護;

(6)壟斷家教,忽視丈夫;(7)不會打扮,過度淺薄;(8)情緒低落,過度憂鬱,等等。

至少要提出下列問題:孩子的童真、童趣哪裡去了?孩子還有時間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嗎?孩子為什麼不會主動交往?孩子的自由活動時間是否被媽媽剝奪了?全職媽媽究竟應該怎樣評價自己?怎樣帶孩子?

今天的孩子也在呼喚:父親!父親不僅是家庭經濟的頂樑柱,也是孩子成長發展的頂樑柱,父親應該為孩子撐起一片自由成長的藍天!

在近年來的家教諮詢中發現,中小學生來進行心理諮詢時,80%以上是由母親陪同來的;父母一起陪同孩子來諮詢的約佔10%;而由父親陪同孩子來諮詢的不到10%;一項調查表明,幾乎所有的父親都把教育孩子放在第四位;而居前三位的是:看書報、做家務和看電視。

建議與謀略

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做母親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①多傾聽,自己的聲音不可佔據家庭,給孩子和丈夫更多說話機會,創造良好對話氛圍;

②要溫柔,以穩定心態、開朗樂觀情緒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③不告密,對孩子的錯誤、缺點決不向丈夫、向老師「告密」和告狀,相信孩子可改正;

④要自信,在生活態度、待人處世、良好習慣方面給孩子做出榜樣,要有自信心;

⑤多寬容,在家庭內外對人寬容理解,體現女性的善良、愛心;

⑥要學習,在知識、觀念上加強學習,向孩子學習,使自己不會落伍;

⑦少代替,從小訓練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孩子的生活顧問,但不做「保姆」;

⑧要得體,在打扮、氣質風度、言行舉止上要大方得體,符合時代發展。

如果您能夠經常注意以上8個方面,一定會不斷有所進取,做一位使孩子引以為自豪的好媽媽,就是您終生的幸福。

家教中父親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與母親教育的互補作用,協同作用,奠基作用和深化作用。在現代社會,父親應是孩子的好榜樣,也時刻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和引導孩子。

以下10個方面是一位父親可以給予孩子的寶貴精神財富:

1.合羣與合作性:善於交際,奉獻愛意,關心他人,寬鬆天地;

2.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規律,營養合理,不嗜煙酒,鍛煉身體;

3.知識廣信息靈:求知若渴,日有所得,博知有識,勇於思索;

4.心靈手巧全能:動手動腦,勤於創造,善解難題,追求美好;

5.誠懇嚴謹信用:待人誠懇,信譽為本,言行一致,做人標準;

6.應激沉著鎮定:辦事有方,遇難不慌,自主果斷,轉危為安;

7.民主平等和諧:有話就說,平等切磋,良師益友,父子親和;

8.敢於承認錯誤:有錯不瞞,心地坦然,知錯就改,性格更堅;

9.豁達睿智幽默:心胸豁達,教子多法,含蓄風趣,疏導點化;

10.夫妻配合默契:優勢互補,協作有術,目標同一,成功無疑。

一位父親,如果每天下班後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與孩子在一起活動,或每週安排3~4個小時與孩子一起進行一些戶外活動,您的孩子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從中小學生的口中,也會聽到他們談父親的一些缺點,主要的有:教育孩子方法簡單、粗暴,有時打人、罵人,無耐心,愛發脾氣;說大話,不講信用;懶惰,不愛幹家務;不愛學習,一問三不知等。

當孩子早上醒來時,父親應該說:「孩子!快起牀,跟爸爸去跑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親應該說:「好小子!勇敢點,你會成功的!」當孩子受到挫折流眼淚時,父親應該說:「好孩子!別哭,爸爸來給你講個故事吧!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呀……」請試試,只要您真心關心孩子,向他伸出您寬厚的臂膀,您一定會成為一位受歡迎的好父親,您的孩子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進步。

父親與母親在教育孩子上如何矯正和避免不和諧的問題?可從以下6個方面來努力:

①孩子出現問題時要冷靜分析,研究適當對策。父母間不應相互指責、埋怨。

②父母要經常商量教育孩子的有關問題。父母間要有基本一致的教育孩子的態度和方法,只是有分工、有合作,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不下。

③父母在教育觀念上要基本一致。父母之間要相互補臺,不要拆臺。

④對孩子的態度與要求上要有比較接近的尺度。當與孩子發生衝突時,父母之間應互相「發信號」,暫時離開孩子一會兒,商量一個合適的辦法,再來疏導孩子。

⑤經常進行有效的溝通。要使孩子感到父母是一個牢固的整體,是無懈可擊的。

⑥家庭文化素養需要提高。父母需要不斷學習,提高家庭的文化品味。

父母親在家教中的和諧,應表現在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給其理解和尊重,父母應該以一個統一的「團隊」形象出現,並吸引孩子加入這個團隊,從而使整個家庭成為一個和諧一致、幸福美滿的集體;應突出下列的特點:1)各有獨特性;2)互補協調性;3)默契一致性;4)應急變換性;5)科學合法性;6)情感融合性。

有心計的父母,最好能夠為孩子建立「成長日記」和「成長檔案」,這是您的家庭的一筆寶貴財富,甚至可代代相傳。當孩子18歲成人時,父母可將孩子的「成長日記」和「成長檔案」移交給孩子,讓他自己去保管和「續寫」,作為「成人儀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使他對自己真正負責起來,走好今後的人生之路,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