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攝影時,光線的應用十分重要

尤其是我們在拍攝人像攝影時,輔助光是絕對少不了的

今天我們就說說輔光的應用

什麼是輔光

畫面上起輔助作用的光被稱為輔助光或輔光,畫面上人像的各部分的細節層次的多少是通過輔光來控制的。

而輔光又分為陰輔光陽輔光兩種。

陰輔光,又叫陰光輔光,一般用200W~300W的淺口散射光的燈,這種燈具射出來的燈光比較柔和,屬於主要輔助光,散射光,補充暗面的光線,調節明暗反差,改善暗部的層次和質感。

放置於相機的對側,高度一部與人的頭部平行,使其不產生陰影。通常來說陰輔光與主光的光比為1:2或者1:3。

陽輔光,又叫陽光輔光,一般也是用200W~300W的淺口散射燈,屬於散射光,使人像面部的亮部和暗部過渡的柔和,自然,均勻,銜接完美,控制明暗關係。放置於相機的附近,一半比頭部要高一些,有時還能當作眼神光使用。

輔光的使用

當主光在15度~45度的側位時,我們可以只使用一隻輔光燈。但當主光位當大於45度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考慮使用兩隻輔光燈進行補光了。

使用一隻輔光燈時:我們就使用我們的主要輔助光-陰輔光,在相機主光燈的另一側安置輔光,把輔光燈置於相機位置旁邊並與相機等高。

使用兩隻輔光燈時:使用兩隻輔光燈時,陰輔光陽輔光就都要用上了,陰輔光方位還是一樣的,陽輔光就要在主光燈的同一側,靠近相機,不能太高了,更不能太側了。陽輔光的照射亮度應隨主光照度變化而變化。主光強,陽輔光也可強些。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拍攝兒童與女性人像的光比應該小一點,而拍攝老年人與成年男性人像光比則要大一些。

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大功率的燈作為主光,小功率的燈做輔光,改變燈的遠近距離,和改變燈的亮度大小來調節光比。

許多人都弄不清陽輔光和陰輔光的區別,為什麼不能只用一種輔光呢?原因是在某些時候,比如拍攝低調人像時,如果只用一支輔光來解決明暗交界線和暗部的層次問題,那麼整個暗部就可能灰成一片,造型的立體感就會被嚴重破壞。

拍攝低調人像,如果實在要減少一支燈的話,那麼只能減少陰輔光而不能減去陽輔光。在實際拍攝時,陰輔光也經常可以用反光板來代替。

在這張光點陣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陰輔光就是用反光板進行補光的

另外,在使用陰輔燈時要特別注意,主燈照射出的一些細微層次不要被輔燈照淡了,利用燈的邊緣光照射暗部,不使過多的光射向亮部,這樣達到既減少暗部反差,又不沖淡亮部的層次。在有的人眼睛小眼毛長眼睛無神的情況下,陰輔燈稍低一些還可起到提出眼神光的作用。主光燈在90°左右時,即全側光或半逆光照射時,陽輔燈還要起到提起臉部正面層次的作用,這時,陽輔燈就必須適當高一些,近一些,亮一點。相反,主光燈在15°~45°之間的順光或半側光的照射時,陽輔燈就可少用或者根本不用。

當拍攝對象臉比較瘦時,陽輔光不要全照過去,而是用邊緣光,把邊緣過渡柔和一些即可,不要照到暗部了,暗部的邊緣則用陰輔光來處理,這樣照出來會飽滿一點,不會過於癟。

當拍攝對象臉稍微圓一些的的話,主光燈稍微強一點,把過渡處理好,陰輔燈減弱或乾脆不用,使陰面反差加大一些,這樣臉會顯瘦的

輔光說到底,也是為了拍攝效果,配合主光和其他光使用的,要和主光配合運用完美方能達到效果。三個燈的亮度在人的臉上形成三層亮度,即主光燈的亮部的亮度(包括亮部中的高光光斑部分)、陰輔燈的暗部亮度,陽輔燈在臉上形成的中間過渡的亮度,這三層亮度形成從亮到暗臉型的立體形狀,在三層亮度中還有不少的明暗差別,有高光部分也有較深的陰影部分。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