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藍孝威╱北京報導】

「新南向」政策不受臺商青睞,北京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殷存毅觀察,雖然蔡英文政府欲藉「新南向」在經濟上和大陸分庭抗禮,但是2年來,臺商赴大陸投資的規模不但沒降低,反而超越以往。他分析,大陸近年來經濟成長模式升級換代,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整體市場購買力增強,兩相抵銷,讓臺商認為大陸市場仍有獲利空間。

蔡英文總統上臺2年多,兩岸關係持續向下探底,沒有最差、只有更差,但這並未阻擋臺商西進大陸投資的腳步。殷存毅表示,近2年臺商赴大陸投資規模超越以往,包括服務業和臺積電等高科技行業。

殷存毅表示,臺灣要發展的「新南向」國家,大致和東協國家一致,是傳統上臺灣重要的貿易夥伴。但自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10年來積極發展和東協國家的經貿關係,特別是2011年大陸和東協10國的自貿區協定生效後,彼此的關稅降至零,區內貿易往來更暢行無阻。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臺執行長唐永紅表示,對臺商來說,大陸市場的優勢在規模統一而且龐大,各種配套設施和產業鏈成熟,市場相對穩定值得投資;如果前進東南亞,由於臺灣不是東協自貿區成員,面對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稅率。

唐永紅表示,相較於大陸在東協國家享有零關稅的優勢,臺灣產品進入的成本就比大陸還高,臺商會自己精打算盤,光靠政治力介入並無法改變其意向,所以「新南向」成效不彰也在預料中。

唐永紅並直言,臺灣積極和東南亞國家商簽FTA,不只要看對方是否有意願,也要看大陸是否同意,因為這些國家都是大陸的邦交國,大陸向來反對其友邦和臺灣開展正式的經貿合作。「如果臺灣遲遲無法和東南亞國家簽訂FTA,盡管東南亞市場潛力可期,但沒有FTA加持,臺灣將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經貿實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