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是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返回伊薩卡島上的王國,與妻子珀涅羅珀團聚的故事。《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其四周的汪洋大海為主要情節的背景,充分展現了自由主義的情景,並為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為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 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懼。 《荷馬史詩》 於是成了「希臘的聖經」。

荷馬史詩真假一直存在爭議,因為一直沒有考古文物考證。 

荷馬史詩有多達27800行,在中國的造紙技術傳到西方前,他們用羊皮做紙,至少上千張羊皮,還能抄送、傳存幾千年,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象中國在商之前有夏朝,因沒有直接的考古證物,而不被學界承認。

文字的記錄工具,記錄有龜甲上,才能保存幾千年,刻錄在石頭上的,經過幾千年自然風化,也是一點痕迹都沒。即使有幾千張皮記錄,這種有機物,如何保存幾千年。

中華文明是一直延續,西方文明是斷代的(斷過許多次),所謂的西方古文明,早就一點痕迹都沒。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文明源頭之爭,也是話語權之爭,什麼人喜歡說,也可想而知。


近現代的西方人一度只將荷馬史詩當神話看待,但後來有個德國人在土耳其境內發現了特洛伊城,又有人在希臘發現了荷馬史詩中的 邁錫尼,慢慢他們就意識到荷馬史詩中的故事並非完全空穴來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