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看過品牌的靈魂,可曾摸過它,感受過它,可曾真真確確的知道它在那裏,不是一個口號而是真實無比的東西。

你可曾想過你每天所接觸到的任何東西,其實都在傳遞某種訊息給你,而你所做的任何不起眼的小事,也同樣的在傳送訊息給外界。

我們都是訊息的接送器和發送器,而品牌的靈魂就在那之間迅速的流動著。



去年底,我的朋友拿了他們公司活動所做的簡介給我,他們的簡介歷年來都非常精美,不論是文字和設計,都讓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已經擁有他們公司四本簡介了。

然而,到了去年,就在我翻開他的第一時間,我說:你們公司的人事是不是有調動?他說你怎麼知道,我說是一種感覺。他問我,我感覺到了什麼?

我說:我覺得你們應該內部的成員結構一定有很大的調整,特別是主事者,我想你們現在的新主管,應該是個女生,大約是三十幾歲,之前應該做的是廣告或是公關業,是個精明的人,不過應該蠻女性化的而且喜歡打扮。

我朋友驚訝的說,一點都沒錯,你完全猜對了,你從哪裡判斷出來的。

我說:很簡單,我手上的這份簡介已經說明一切,雖然他跟往年的形式大致一樣,只有一些細微的調整,但是就只是那一些不起眼的差異,就會讓人在感受有許大的差別。

像這樣的情形和場景發生許多次,不知道從什麼時後開始,我培養起這種"臆測"的能力,一開始,我以為這是自己是個直覺比較強的人,後來我發現並不是這樣,這種能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擁有的,只是很多人並沒有去注意,也沒仔細去想過它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
我還記得,從我回臺北之後,我如果要剪頭髮,不是自己剪,就是會去肯夢AVEDA剪。

我去那邊剪的理由很簡單,不是因為那是有名的店家,或是我特別喜歡他們剪出來的髮型,而是因為每次從那裏剪頭髮回來之後,我都感覺很開心。

頭一兩次,我還沒有多想這背後的原因,直到第三次去時,我在剪頭髮剪到一半時,我從鏡中看到我的髮型師正開心的微笑著,他並不知道我在看他,所以那微笑是由衷的流露出來的。

我問他,你很快樂嗎?

對啊。

為什麼?

我想是因為我幫你剪頭髮很開心吧!

可是這不是工作嗎?你每天幫那麼多人剪頭髮,你還會因為剪頭髮而開心?

恩.....

我心裡想這不尋常,我去過很多地方剪頭髮,但其他髮型師可不是像他這樣;後來,我又注意到,不只是我的髮型師,其他的髮型師,表情也是一樣很開心。於是,雖然我那時完全不瞭解肯夢這個品牌,但是我知道這應該跟他們的公司有關係。

所以我就鼓起勇氣問他:我知道這有點不禮貌,但說真的,你喜歡你的公司嗎?

他很肯定的說,我很喜歡我們的公司,我就是因為喜歡這間公司,才來這工作的。

後來我又去了幾次,也換了不同的髮型師,我都問了他們一樣的問題,而最後的結果都是肯定的。我很清楚的知道,他們並不是因為在顧客面前,刻意這樣回答,因為他們的神情是騙不了人的。

終於,在一次座談會中,我見到了肯夢的老闆朱平,所以我就跟他分享了這些事,並問他,他是如何管理它的員工,因為我知道他的背景是藥師,而在他創業之前,也並不是從商學領域出身,所以我還問了他,是從哪學到如此好的管理技巧。

他笑了笑回答:因為我不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創業,我創業時年紀已經夠大了,我清楚自己要追求的是甚麼,也知道人們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我能做出比較好的決定。

我 非常滿意他的答案,後來我注意到,他管理的最大技巧就是洞悉人性,不像一般髮廊一個髮型師為了多賺錢而在同一個時間"應付"許多客人,肯夢一個髮型師只專 心服務一個客人,這讓這些髮型師能夠有更多時間跟客戶互動,感受到客戶的情緒,也讓他們可以把每個客戶的髮型,當作一個自己的"作品"。除此他們的薪水並 不是靠抽傭,而是固定底薪並且用眾人共享紅利的方式,使得髮型師之間,不需要為了爭客人而勾心鬥角,上班自然心平氣和,最重要的是,朱平先生,在做這些事 情時,都清楚的讓員工知道他的用意,並且與員工溝通。

透過這樣的方法,肯夢留下的不是為了薪水而來的員工,而是理念相同的事業夥伴,所以朱平先生管理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給員工高薪,而是在於用心,而擁有一羣快樂而且理念相合的員工也成為他品牌的最大資產。

同樣的,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四年前,那時我在花蓮健康食品店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發現一塊小小的肥皂,卻賣很貴的價錢,不但沒有精緻的包裝,反而是質樸素雅的模樣。我還記得那時店裡的老闆,跟我說了一些關於這個肥皂老闆的故事,聽起來很傻,卻很動人。

幾年後,這個肥皂竟然在臺北各大百貨商圈都看到了,一樣是當初質樸的模樣,但如今排在眾多包裝華麗的商品旁卻顯得更加的耀眼,這個肥皂就是阿原肥皂,而那個傻老闆正是阿原(前陣子,他還出書了呢。)

這些事都不是偶然,我會注意到阿原肥皂不是偶然,因為它的成功證明,每個人都跟我一樣注意到他。

而它成功的故事,並不是關於一個高明的策略或是一個擁有龐大組織和資金為後盾的計畫,而是一個腳步接著一個腳步踏實的走下去,沒有一個偷懶的環節或取巧的做法,才能讓名不見經傳的小工作室變成一個相當像樣的品牌。

很多會覺得這是僥倖的一夕爆紅,是透過媒體炒作或是行銷廣告炒作出來的。這是錯的,這個品牌會成功是需要很多年的人生歷練,真正的血汗才能譜寫出來的,在第一塊肥皂都還沒做出來時,阿原這個人就已經在積累自己品牌的厚度和實力,所以這怎麼可能是僥倖或是一夕爆紅呢?

當你讀著朱平或阿原的部落格你們都能清楚的感覺到,他們把自己的靈魂完全的融入自己的品牌之中,你拿著他們的產品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價值觀和態度。

我並不是說他們兩個人或是他們的公司是完美無缺的,我只是說出兩個我在臺灣看過很好的例子,除了這兩個例子之外,我還看過其他很多類似的故事,遍及社會上各個角落,或許是一間麵店、一個小攤販,如果他們有足夠的用心,他們就足以打造出一個真正的品牌。

當然負面的例子,也是相當多的,因為之前工作的關係,我接觸過許多不同的業主,有大企業也有中小型企業,在進出那些辦公室時,不需要有人跟你打小報告,你只需要感受那個環境的氛圍就能知道這間公司是貨真價實還是虛有其表。

從 他們跟你言談對話之間的小細節,你也能察覺到這間公司目前的問題和營運狀態,沒有一件事情藏得住,好事壞事,都會慢慢的流傳出去。那些在職或是離職的員 工、周邊的廠商,甚至是一個臨時的工讀生,或是網頁上的一小則留言都是品牌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即使他們沒有參與任何行銷的環節,但他們卻是行銷能否成功的 關鍵。

大家都喜歡聽小道消息,特別是這個年代小道消息散撥的速度比登廣告砸大錢的速度還快,我記得在花蓮時,學校有人在某大飯店打工,回 來之後就告訴同學那間飯店的東西有多難喫,做事有多隨便,雖然我們沒有半個人實際去喫過,但當友人來訪時,我們都會跟他說,不要去那間飯店,一傳十、十傳 百如果那間飯店一直遲遲不改善,最後苦果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回到最根本,品牌靈魂其實還是繫於人,一個靈魂品質好的主管,才能吸引靈魂品質好的員工,當這些人聚在一起時,所創造出來的能量和氛圍會遠遠強過幾百萬的行銷活動或是產品策略,即使人員會流動,但如果精神常在,品牌就常在。

我過去投履歷時,我會在履歷表開端放著一段話:

著名投資顧問亞瑟‧洛克曾說:[如果你能夠找對人,他們總會改變產品. 我所犯的每個錯誤,幾乎都是因為挑錯人,而不是挑錯計畫]


我很相信這句話,因為隨著我年紀和經驗的增長,所有經歷和接觸過的事情都是在應證這句話。許多創業者常犯這樣的錯誤,他們只看到產品沒看到自己,所以最後都是自己毀了自己的事業,很諷刺吧!

所 以,我覺得如果我是TiC100的主辦單位,如果我要鼓勵年輕人創業,我一定會跟他們說,培養你的靈魂、鍛鍊你的靈魂、使你的靈魂發光發熱,然後你纔能夠 開始創業,在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的靈魂之前,你就算僥倖創業,你的成功也不會有厚實的基礎,而你的人生旅程也終將會忠實的反應出你靈魂的狀態,這是你們永遠 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