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本我 其三: 人鬼之間

認識本我 其三: 人鬼之間中,我談了自己對靈肉體和對死後世界的想像,若其中的邏輯是可以成立的,死亡恐怕無法為人世間的痛苦畫下句點,甚至只是另外一場苦難的開始。但就算是能夠投胎轉世,並不代表問題就會隨之消失:



轉世投胎後的我們,或許能夠得到一個全新的肉體,而且大多數人還可以得到一個已經被"格式化"過的空白記憶體。但是這又代表了甚麼?如果我們像"故事"中的男女一般,不滿意投胎轉世後的新身份時,我們該怎麼辦?
佛教認為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人們的命運實質上是受到業力的影響,所以今生不過是前世的延續,而人們只有跳脫六道輪迴才能真正結束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的循環,而佛教也是藉由傳授逃脫輪迴的技巧來度世間無數的痛苦眾生。但佛學的課程不是保證班,甚至師資也參差不齊。

業力的觀念把人世間的痛苦合理化:透過強調此生的痛苦是來自前世的罪業,來讓人們接受自己的宿命,並且相信我只有還完冤親債主的債,纔有機會"逃離"這些苦難。所以投胎或許能得到新的生命卻無法帶來重生。

這樣的說法和觀念,確實帶給人們許多心理上的慰藉,而我也願意再度把這些都假設成為事實,但它同樣無法提供人們對於自我認知的合理解釋:
當"我"承認今生的痛苦是來自於前世的業時,這個"我"指的究竟是誰,是今世的"我"還是前世的"我",還是更無數世之前的"我",亦或是所有累世所加總起來的"我"?

如果我們相信轉世輪迴的觀念,並且對於自我身份的認同,不只是侷限於今生的肉體和記憶,那麼我們的自我認同究竟是來自於何處,是來自於身份?想法?記憶?還是關係?

為何我們在世間時有清楚的人我之分,卻能夠輕易的把前世的另一個"我"視為自己的一部份,即使"他"的身份、記憶、關係都與今生的"我"無關,我卻願意概括承受,並且也願意為來世的另一個"我"盡心盡力。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轉世輪迴,不過就像是角色扮演,我們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扮演不同的角色,經歷不同的人生,擁有不同的性格和回憶,但在這些角色背後,還有一個真正的我,能夠在所有身份、想法、記憶、關係,都隨著投胎轉世而消失時,還能繼續存在。而我就將這個永遠存在的我,稱之為"本我"。

這個"本我"超越了身份、外表和性格,即使一個剛出生還沒有任何真正屬於自己的意識和想法的嬰兒,也擁有這個"本我",亦或是有人得了失憶症或生病而性格大變,這個"本我"並不會因此而消失。

"本我",是我們能否獲得重生的關鍵,也是我真正感興趣的部分,因為它超脫了肉體、記憶、性格、觀念而獨立存在著,是人們內心深處最重視的一部份。

人們雖然沒有意識到"本我"的存在,卻對"本我"保有最大的包容和耐心,也願意為了這個"本我"犧牲付出,即使最冷酷無情六親不認的人,也不會割捨或否認"本我"與"自身"的強烈連結和關係,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注意到"自我"的存在,卻對"本我"一無所知,自然也無法進一步去回到生命的源頭,重新建立起自我與本我之間的關係。

就在我以"本我"這個名詞來形容時,我能找到的資料只有心理學中佛洛伊德對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解釋。但那種將原始的、本能衝動的慾望視為本我,根本上是把人侷限在物質世界中的生物屬性,而否認了人有超越肉體存在的可能,而心理學的超我,在實質上更接近於文化中所定義出來的道德價值判斷及善惡觀。

另外,我在新時代的觀念中曾經看過"大我"與"小我"的觀念(也可稱"超我"及"自我"),在這類觀念中,人被分裂成兩個"我",其中一個我是狹隘、自私、具有各種缺點的我,稱之為"小我";而另外一個我,則是可以超越小我,具有完美、神性的人格原型,也較接近於靈魂的形象,稱之為"大我"。我們必須時時"觀照"和"覺知"小我的存在,而不要讓"我"被"小我"所佔據,除此,我們還要相信自己擁有一個完美、神性的大我,能夠超越及跳脫小我的侷限,而用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這個世界。

我一直很喜歡新時代的觀念,然而我還是無法清楚的從這些觀念中找到本我"究竟是甚麼樣貌,相反的,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心思放在我"不喜歡"及"不能接受"的"小我"上,並且從非A即B的想像中,瞭解到真正的我並不是那個"小我",但我們對"本我"的追尋和了解也就在這個程度和階段停頓了下來。

文化、宗教、心理學、哲學描繪出許多不同的人格樣貌,定義出善與惡的形象,於是每個人都站在這善惡對立的兩端,不斷割捨、否定、壓抑惡的我,去追求或重新找回善的我。

這個善的我彷彿是個公版,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讓我們無從選擇,只能拼了命的把自己塞入那個制式化的形象中,而讓我們錯失了認識自己的機會。而當我們長期處在社會文化、宗教信仰、生物學、心理學等定義上的混亂和多重矛盾下,"我是誰"自然就變成了一個艱澀複雜且難以回答的問題。

參考資料:
本我、自我與超我
配合《一個新世界》的覺醒練習


--
其它:
輪迴轉世的觀念,對許多人都不陌生,也讓信仰虔誠的人,把今日種種的痛苦都歸咎於前世的罪業,這種觀念連帶使許多人對前世種種更為好奇,並且在有了解後對前世的種種無法忘懷。

我剛出社會時,曾經接觸過一間公司,那間公司裡的許多員工和幹部此世之所以會重逢,是希望能夠一同完成他們前世未能完成的志業。在當時,我對於這個說法感 到十分有趣,但只是當作故事來聽,隨著接觸的時間越長,才益發覺得他們是非常認真且嚴肅的看待前世的所發生的事情,甚至以此做為此世下判斷或做決策的依 據。

除此,我還接觸到其它通靈人士,不時會語帶神祕的透露一些關於他人前世的消息,並且給人建議。但在幾次接觸中,我發現他們所下的判斷也常是錯的(最明顯的就是與現實狀況不符),所以後來就見怪不怪的把他們當作一般人看待,並不是特別在意他們的話,甚至還會故意唱反調。

不過,也還是有些情況,讓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例如在畫面這篇文章中,我一開始也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但他所說的話以及提供的畫面,最後還是撼動了我,因為這應該是從小到大能把我心裡狀態說的最準確的人,然而在我如此有防備心的狀態下,如果他不是真的看到或感應到什麼,他又如何能在第一次見面認識我這麼深呢?

另外,我也做過一個疑似前世經驗的夢(另一個夢(上):祕魯的部落屠殺事件另一個夢(下):夢與前世)。

有一點把話題扯遠了,回歸正提,雖然我比一般人有多一些機會接觸和了解前世經驗,不過並沒有讓我的生活有太大的改變,反倒是在夢見死亡之夢後,改變了我對於輪迴轉世的觀念和想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