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背離了功夫初衷了嗎?其實是不一定的,排除你個人心中所認定的「功夫初衷」,《功夫熊貓》只是一部功夫喜劇動畫而已。從劇情上來講他根本沒什麼毛病,正如金庸的眾多小說當中,男主角多是呆呆傻傻,因緣際會之下拜得高師,習得不是武功,如果張無忌不是男主角,他能那麼巧的撿到九陽神功?墜崖的時候就死了吧。

  《射鵰英雄傳》,郭靖那個智商,獨闖中原,吐過不是男主角加上沒有黃蓉和洪七公,他被騙完錢估計就餓死了。還有楊過,如果他不是男主角進古墓,見不到小龍女就已經被殺了吧。

  就連成龍,他年輕時候每一部動作片都非常的精彩,但是七小福武行出身的他也表明自己的功夫的更多的用於觀賞性,李連杰也同樣如此。所以功夫初衷這種定論不適合用在影視作品當中,因為你看的不一定是真的功夫。

  《功夫熊貓》中大寶也是機緣被龜仙人選中,自己也經過了一番的訓練積累才達到了最後的脫胎換骨。功夫的本質也還是日積月累的,就憑這一點來說,它也沒有違背功夫的初衷吧。

  頭條號:一薦電影,每天分享精彩電影視頻解說。


謝邀,我覺得沒有背離功夫的初衷,談起這部電影要從2008年第一部說起,熊貓阿寶在這部電影中唯一讓人感覺太上掉餡餅的就是被陰差陽錯的讓龜仙人給選中了,成了重點培養對象!

然後他也經歷了殘酷的訓練,被略有忌妒的五個大俠,虎,猴,蛇,鶴,蟐螂輪暴揍,再加上師傅的嚴格訓練才成長為了一代高手!

這如同一個人,平時從沒打過架,但是經常在和師兄弟切磋,經常和不同拳種的對手擂臺實戰,那麼當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個流氓挑釁而出手了,結果肯定可想而知。

所以說功夫熊貓裏的熊貓阿寶,成為一代高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平時的厚積導致他的薄發,最後一刻領悟到絕招打敗了雪豹!當然這是有藝術加工的成分,生活裏沒什麼驚天動地的絕招,用得最順手的普通招就是絕招,比如直拳用順手了便是絕招。比如當年的黃河清,就兩招:大擺拳和側踢腿,卻也贏得許多比賽。

任何功夫都離不開實戰和苦練,阿寶做到了,所以成功!


我認為這並沒有背離功夫的初衷。功夫其實最早是源於人在生產勞動時的修行。比如少林名震天下,但卻是通過每天的修行與參悟來領會功夫的真諦,晉陞功夫水平。僧眾們每天掃地、劈柴、提水等等生產活動都是修行,都是在訓練。所以,我認為功夫也是一種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並不僅僅是一種格鬥技巧。電影《功夫熊貓》中,熊貓阿寶(或者阿波),他掌握功夫的祕訣其實不能用天上掉餡餅來形容,如果是的話,那麼那個捲軸裏應該是一門高深莫測的武功祕籍才對。但是,捲軸裏什麼都沒有,所以,阿寶的功夫並不是隨隨便便練就的,功夫本就沒有捷徑。那麼阿寶的功夫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他的功夫也來自於日常的修鍊,只不過他從來沒意識到那是功夫。影片中阿寶雖然癡迷功夫,但他從來都把注意力放在蓋世五俠的招式中,他認為那纔是正宗的功夫,帥爆了。可是,上山後的幾天,他就由於盲目地修鍊別人的功夫而喫盡苦頭。他沒有虎的力量,沒有猴子的靈敏,沒有仙鶴的靈動,沒有蛇的以柔克剛,更沒有螳螂的極限速度。他利用別人的訓練方式強迫自己修鍊,結果傷痕纍纍。當所有人對他放棄希望的時候,他很不開心,躲起來偷喫東西被師傅遇到。那一刻師傅發現了他的功夫——能在很高的做完美的開山劈且一隻手還在拿餅乾喫。於是,師傅恍然大悟,阿寶有功夫,他的功夫來源於他平時對食物的追逐過程。對於一個喫貨來說,追逐食物的時間不比蓋世五俠練功的時間少,而他在食物的引誘下潛力能被開發出來。從阿寶與師傅搶最後一個餃子的練習中就可以看出來,阿寶當注意力放在美食上時,連師傅都很難阻止他搶奪餃子。師傅不但發現了阿寶的功夫,更開啟了阿寶的天賦,出於多年對功夫的癡迷,阿寶在最後對戰泰狼的時候,天賦覺醒,用出了自學的殺手鐧——拈花指。這個招式可是除了烏龜大師和師傅,誰都不會的招式,如果不是日常生活中對功夫的癡迷與參悟,恐怕也是難以覺醒的。所以,阿寶並沒有通過任何捷徑獲得功夫,而是被發現了屬於自己的功夫,在無形的修行中積累的功夫。


功夫熊貓電影我看過好幾遍了,作為動畫片的整體藝術結構還算不錯的。唯一的疑惑就是對功夫熊貓的功夫是怎樣修鍊成的問題是一頭霧水,不明就理。

作為功夫片如《少林寺》等一大批優秀影視作品中對僧人的功夫來歷都有個詳細交待,而功夫熊貓中的功夫來歷是否背離了功夫的初衷呢,值得探討。


謝邀,還真沒覺得熊貓阿寶的功夫是隨隨便便就得來的。過程看起似很誇張,劇情其實設計得很合理,一部幾十分鐘的大電影需要傳達的東西很多。


鄙人看過三部《功夫熊貓》,認為它不但沒有背離功夫的初衷,而且還體現了功夫的更高深的境界。功夫不在於修身,而是在於修心。這相較於當下浮躁的國人出產的各種武俠鉅製來說,一羣外國人做出這樣有意境,有情懷,有質量的作品,不應該沉默、羞愧、反思麼?!

當然除了天賦,熊貓的功夫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師傅們的教導達成的。這在動畫片中已經體現,只是由於電影時間有限,以整個故事脈絡為主題,導致在練功上的筆墨比較輕罷了!

整個三部《功夫熊貓》影片,從第一部就探討人心的修鍊。功夫最高的境界是什麼?答案不言而喻。

烏龜能夠尋到有天賦之人,但是成為神龍大俠沒有祕籍可尋。

接下來,沈王爺這樣的角色,為了成為天下第一而走火入魔的人,最終只能讓自己走向毀滅。

直到第三章,一個主題永遠不變。這次它化身成為「氣」。

小熊貓師傅一直參不透的真理,熊貓在這裡歷經了種種磨礪終於領悟。最後終於成為真正的神龍大俠。

綜合三部影片,將修心做人的裡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確實是一部佳作。


功夫這詞呢,包含著太多的東西。無論是毅力,或者聰慧,還是情感。只有融匯貫通,才能成為大師。可能樓主對功夫熊貓有些許的誤解。功夫的一招一式,一形一態。都是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所體現的。樓主可以再去看一遍。在阿寶的日常生活中。它師傅無時無刻不在教它。只是教的方式不一樣。而最後的那部捲軸,並不是說讓它成為了一個高手,而是讓它悟出了功夫的真諦。這可能聽起來很玄幻。但從古至今,一直都有這樣一句話: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

不知道樓主我這樣說能不能明白。如果可以的話,還望點個贊。


我用眼看唄。

這些事藝術加工而已。很多的武俠不也是掉到大坑裡。大山洞裡意外獲得武林祕籍飛天成仙的嗎?

這些只是成人的童話故事,一笑了之就完了


感謝邀請。

功夫最早的起源來源於生活和動物的模仿,例如流傳至今的伏虎拳,蛇拳等等。就連五禽戲我也覺得是一種武功的雛形。

第二,武功最初的目的是強身健體,不是為了爭鬥。就像很多名家都說,練武的最高境界是悟道,只有悟通了,那個戰鬥值直接上升。

功夫熊貓,我覺得,就是上面說的那種情況,本身就不是為了爭鬥,而且悟透了之後,就不會拘泥於一招一式。

還在想著一招一式的,還是在初級階段吧,我想!


功夫熊貓只是電影以視覺為感觀,來表現的一種藝術形式。在電影,動畫片中,功夫都是以誇張手法和美感呈現在廣大觀眾。並不以「功夫是怎樣練成的」為重點。側重點也是以故事娛樂為主,不是教你如何練習功夫。何以能說背離功夫的初衷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