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News陈雯萍/高雄报导】冈山地区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仁寿医院及其古厝,历经转卖,由刘庆元所标得,原想打掉重建,但考量百年古厝、一砖一瓦,皆诉说著清朝、民初丰富的历史脉络,于是自资与获得市府都发局社造科所主办的老屋活化整修及经营补助计划经费补助,进行老屋的修缮与活化保存,最近更结合树德科技大学教育部USR计划,提供作为室内设计系学生建筑设计演练的活场域,与应用设计研究所文化元素应用设计的活教材。

图说:已经有70多年历史的仁寿医院,有著冈山人满满的回忆。(陈雯萍摄)

图说:还在修缮的后栋区,则为清朝与日据时代的建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陈雯萍摄)

图说:屋主刘庆元(前排左二)、冈山区长林文祺(前排左三)、树德科大前设计学院院长、现任室内设计系教授卢圆华(前排左四)、树德科大应用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陈雯萍(前排左五)与室设系学生进行教育部高教深耕USR计划的成果发表,以古建筑基地为活教材。

最近,正在原址,由室设系教授卢圆华与讲师张福辉,指导学生进行演练设计的成果发表,应设所助理教授陈雯萍也带领研究生前来进行文化元素应用设计课程的校外教学与实际场域的文化元素设计的分析。而新屋主刘庆元以作为树德科大应用设计研究所的研究生一员,能将自己的古厝提供教学,也感与有荣焉。

图说:新屋主刘庆元(左一)以作为树德科大应用设计研究所的研究生一员,将自己的古厝提供教学。(陈雯萍摄)

图说:屋主刘庆元(左)、冈山区长林文祺(中)与卢圆华教授(右)畅谈老屋修缮改建。(陈雯萍摄)

图说:屋主刘庆元(左)、冈山区长林文祺(中)、卢圆华教授(右二)与应用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陈雯萍(右)畅谈老屋修缮改建。

卢圆华表示,三代家传皆从事五谷、种苗事业,刘庆元所拥有的古建筑,取名「谷友˙仁寿医院」,将活化作为「建筑文化资产」与「创意生活事业」相共构结合的空间活化再利用典范。都发局社区营造科长施旭原则说,除了哈马星的参˙食壹楼,希望远在冈山地区热闹旧街区的「谷友˙仁寿医院」,也能创造为闲置历史场域活化的新典范。

图说:树德科大设计学院前院长、现任室内设计系教授卢圆华肯定刘庆元保留与活化历史文化资产的用心。(陈雯萍摄)

图说:刘庆元(左一)与都发局社造科长施旭原(左三)、树科大应用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陈雯萍(左二)等人讨论古厝活化改造后如何永续经营行销的议题。

在成果展开幕记者会中,冈山区长林文祺提到,仁寿医院历经日本空袭末被炸掉,还能保存良好,真是不幸中的大幸。而目前包括旧灶、门楣匾牌、窗户雕花,连有70年历史的厕所也还可以使用,真是难得。在都发局、树德科技大学与屋主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经费,当做同学们实验模拟设计很好的场域,也善尽古厝的功能。他也说,未来整修,要注意到生活机能,而他也认为,要做好修缮并不困难,比较困难的是日后的营运行销,如果能够打出知名度,这个案子就会更成功。所以,在营运行销的规划设计上,一定要有差异性,要有跟其他商店的差异性。

他也以多年来辅导社区文创观光行销的经验提出建议与分享,以案址作为一甲子以上的老医院,如今还保留有很好的医院看诊间、领药窗口,他建议,未来的包装可以以药袋的形式设计,能更符合场域的特性。旧灶是否可以提供民众体验,或利用旧厨房新风貌,提供老式的旧灶烹调美食,如具有疗愈效果的锅巴。而现址的烟,对照他们小时候的石绵瓦烟囱,这里就是古时候大户人家的烟囱,非常漂亮又少见,更难得的是它到目前还可以使用,这就是本案的一大特色。

看到目前保留很好的中庭,林文祺说,以前老式的中庭是作为洗澡的功能,都说明文化中旧时代的生活机能。至于未来的营运规划,他也建议能提供作为背包客的住宿,来体验古厝翻新的文化记忆。他也希望以谷友仁寿医院为起点,成为冈山地区老屋活化新生的第一个案子,未来,还能有第二、第三个…,让老屋新生,也能在冈山三宝(羊肉、蜂蜜、豆瓣酱)、镙丝产业与眷村美食之外,成为冈山地区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并希望活化再利用后的新场域,可以成为冈山地区历史文创观光新景点。

图说:冈山区长林文祺在致词时,希望改造后的谷友仁寿医院能发挥文化资产观光的功能,带领冈山地区的文化观光产业。(陈雯萍摄)

刘庆元表示,「谷友˙仁寿医院」位处冈山区(原冈山镇、冈山庄)的历史中心区,后栋的建筑,为清朝为建,日治时期则为冈山庄、阿公店区长黄旺先仕绅庄长的故居,前栋的仁寿医院则是其为留日长子黄东洋医师所兴建的仁寿医院旧址。邻近阿公店溪支流水道、轻便车站(车埕),位处维仁路清代、日治时期至今的老街区。

图说:屋主刘庆元讲述古厝活化改造的心路历程,希望创造冈山人的「两忆」-回忆与记忆。(陈雯萍摄)

谷友˙仁寿医院原址为清代闽南式多院落型长条街屋,前栋经日治时期改建为加强砖造洋小屋的木木行架、瓦顶、洗石子造街屋,留存至今,整体为一闽和洋三种风格混合式建筑。

图说:刘庆元善用清水砖头为老屋进行修缮,别具特色。(陈雯萍摄)

刘庆元说,在买下旧屋时,原想打掉重建,但仔细了解老屋的历史之后,认为其是冈山地区非常丰富的文化资产,于是决定进行老屋活化保存的任务。在过程中,除了前栋有70多年历史的仁寿医院,争取都发局的部份经费补助,后栋清朝时期就有的百年建筑则完全自资改建。他强调,在创造「回忆」与「记忆」等「两忆」的改建概念下,尽可能保留原建筑的风貌,但部份则结合文化元素等所学与创意去改造,如墙面与栏杆砖瓦线条的新设计,旧烟囱的桃高设计,并保留旧医院看诊间的元素与形式。

像是现在高矗的烟囱,刘庆元说,设计的美感是来自于巴洛克式的风格,是利用清水砖的六个面,砌出现有的形状;而倒三角型则是代表葡萄的意象。将旧的矮烟囱向上桃高设计,在顶端则透过砖头的排列组合,呈现如皇冠的造型,也形成一种新特色。修缮后的整体高度达六米,美观之外,功能性也非常好;且外观透过多层次砌砖的表现手法,非常的漂亮。

图说:现在高矗的烟囱,是刘庆元将旧的矮烟囱桃高设计而来,在顶端透过砖头的排列组合,更有如皇冠的造型,也形成一种新特色。(陈雯萍摄)

整个建筑特色中多以清水砖来成型,刘庆元说,是从原有砖瓦中去进行改变。因为一个老屋的百年前旧砖是无法复刻的,于是尽量找到比较能符合当时年代的素材,而目前找到的这种清水砖,则是最贴近百年砖,仅有4公分,一般常看到的是5公分的清水砖。刘庆元也强调,在沟缝的部份也非常的讲究,希望能够像早期砌石灰一样,有著比较小的沟缝,「所以,在整体美感方面,我们也是相当考究的」。

坦诚在整个修缮设计中最花心思的是挑高的烟囱,刘庆元说,从设计图稿到施工完成,就花了十五天的时间。除此之外,拱门的弓心石,则是仿照了欧洲弓心石的式样,只是采用了红色的清水砖。「他其实是相当难砌的,因为是不对衬的,是很容易倾倒,所以,我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

图说:拱门的弓心石设计,难度非常高,也是刘庆元引以为傲的设计。(陈雯萍摄)

而在栏杆的部份,刘庆元说,创新采用直矗状砖头的砌法,所要表达的意象,就像竹子一样,有高风亮节之意。「意在表现特殊文人的气息,不管在构建上,不管在形体上,也是相当具有美学的」。他说,这样的砌法,在闽南的建筑上是有的,只是能够做成这样的,其实是少数,因为大部份是不会用两块砖去并构,而是单纯用一块砖去堆叠,「而我们用两块砖去堆叠,也多出了中间的这条线,具有修饰的效果,也让栏杆更加的美观」。

图说:刘庆元创新直立式双红砖的墙面设计,空出中间白色的线条,独树一格,更具美感。(陈雯萍摄)

刘庆元指出,中庭右下方洗石子的水龙头,延用欧洲欧风的造型;厨房以开放式的空间,采取三拱门的造型,并用不同层次的砖的堆叠,所以,是非常有层次感的设计。而目前所保留的旧有廊道,则都是百年砖,就像后栋大门进出的空间,也是保留百年以上历史的压船石,前面的花岗石,则是做为压船石的功能。后来发现,这些坚硬的花岗石,多数被用在阶梯或门楣。

而在屋簷上像鱼的造型,则是做为排水管孔使用。刘庆元说,早期闽南建筑,比较讲究的,都会在这边进行修饰,「所以,我们就去找到鲤鱼的外型来进行设计」,意味「鲤鱼吐水」 的吉祥意象,也更具有修饰的美观与落水的美感。

图说:中庭欧式的水龙头、三拱门、花岗石的压船石与屋簷上「鲤鱼吐水」的排水孔。(陈雯萍摄)

在整个改建中,被认为最有价值的是透过砖的几何图形,所拼凑进行的元素与设计图样,像是竹节式的栏杆,还有三角型及六角型形状的栏杆,看似三角形 、六角形,其实又像是绽放的花朵的形状,不同的视觉效果,丰富又多元。而下缘栏杆的部份,则是设计成十字勾缝的造型,是一般常见轻量化的围篱。而烟则是像皇冠的多层次造型,至于门庭的柱子,则是外放式的,往外推,呈现渐渐高升的设计美感。「而包括我们的窗橼,因为要做修饰角,透过砖线的设计,所以,在切割之后,就会呈现出3D立体的效果」。

图说:中庭墙面、栏杆、烟囱、拱门透过4公分清水砖排列组合成各种几何图形,如直立双拼竹节式的栏杆、三角型及六角型形状的栏杆呈现如放射式花朵状,下缘十字勾缝的造型栏杆,与皇冠式的烟囱顶端,各具巧思,也美不胜收。(陈雯萍摄)

图说:门庭的柱子(图左),是外放式的堆叠,往外推,呈现渐渐高升的设计美感。(陈雯萍摄)

图说:窗橼边因为要做修饰角,透过砖线的设计,在切割之后,就会呈现出3D立体的效果。(陈雯萍摄)

图说:窗橼边因为要做修饰角,透过砖线的设计,在切割之后,就会呈现出3D立体的效果。(陈雯萍摄)

「至于桧木窗,则是原本的式样,因为年久失修,于是用旧的台湾桧木料,采取一比一的仿造,以恢复他的原貌。」刘庆元说。

图说:在后栋具有百年以上的老屋,刘庆元说,尽量维持其原有风貌,所以,连桧木窗也尽量保留旧有的形式。(陈雯萍摄)

图说:在后栋具有百年以上的老屋,刘庆元说,尽量维持其原有风貌,所以,连桧木窗也尽量保留旧有的形式。(陈雯萍摄)

在后栋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其墙面,采用洗石子的舖设,其中的线条、色块设计,刘庆元说,「是重新设计的,在闽南式建筑中的墙面,大概会做两节式的设计,上面是窗,下面则是洗石子的方式,在旧时期,多数是用几何的图型设计,因为这栋建筑物在日据时期就有的,我们取其日本人最喜欢的菊花的式样,去做立体弧形洗石子菊花的设计(见下图中右),另一种则是八芒心的设计,采取不同样大小的花瓣(见下图中左),两者都是取花的元素,菊花是黄色,采用黄色的洗石子,而其他花则用红色,代表缤纷之意」。这些都是取闽南建筑的元素去做变化与设计。

图说:后栋百年建筑则采取闽南建筑洗石子的墙面设计,并以日据时代日本人最喜欢的菊花与一般花缤纷的意象来进行设计。(陈雯萍摄)

进入到屋内,值得一提的是,前栋仁寿医院二楼桃高的木板屋顶,是维持旧式特殊的工法设计,这种设计的工法与木板堆叠的方式,让屋顶会呼吸,才能自然通风。刘庆元说,也就是说,透过这种屋顶,气流可以自由进出 ,让屋内的热气可以自然散去。所以,古时候在这种屋顶下烧水,屋顶上就会冒烟,让大家以为房子失火了,其实不然,而是屋顶在帮忙散热气。目前这种旧式屋顶很少见,而能保存这么完好的,也很少见,这也是仁寿医院保存至今,非常珍贵的文化资产之一。

图说:仁寿医院旧时代木头式的屋顶,采用特殊工法制作,具有排气散热的功能,被称为是「会呼息的屋顶」。(陈雯萍摄)

他说,前栋仁寿医院的部份,未来二楼的部份,将提供民众做为泡茶区,并与家族的谷物事业结合,规划谷物展示区,并开放订购,一楼则展示与贩售冈山地区的文创商品,后栋清朝时期的建筑改建,预计可能做为背包客民宿,让所有到高雄的观光客,也能到冈山住宿体验,与老屋进行有趣的历史对话。

前栋仁寿医院二楼的部份,已经整建成舖有木地板的和室空间,还有榻榻米的泡茶区,与谷物的展示区,并有窗明几净的窗台,坐在板凳上,可以对外观赏维仁路,想像旧时代的热闹繁华街景。而在这里泡茶、喝咖啡看书,冬天完全不用吹冷气与电风扇,非常的通风凉快。

在陈列的物品中,二楼墙面与窗台优雅的摆饰,其中墙面的挂饰,是旧式的托盘,刻有木刻图样,也有历史保存的价值。

图说:二楼规划成木地板与榻榻米的泡茶区。(陈雯萍摄)

图说:二楼规划成木地板与榻榻米的泡茶区,当然也可以冲泡咖啡。而在这里泡茶看书,冬天完全不用吹冷气与电风扇,非常的通风凉快。

图说:窗明几净的窗台,坐在板凳上,可以对外观赏维仁路,想像旧时代的热闹繁华街景。(陈雯萍摄)

图说:窗明几净的窗台,坐在板凳上,可以对外观赏维仁路,想像旧时代的热闹繁华街景。(陈雯萍摄)

图说:二楼墙面与窗台优雅的摆饰,其中墙面的挂饰,是旧式的托盘,也有历史保存的价值。(陈雯萍摄)

出身三代谷物世家,刘庆元也负有行销健康五谷的责任,所以,在医院的二楼,规划有谷物展示区,让民众了解各种健康的谷物,同时还可以代订。刘庆元强调,现代人重视健康养生的观念,这也使得家族的谷物事业日益受到欢迎,而以「谷友仁寿医院」活化作为「建筑文化资产」与「创意生活事业」,以医院救人,谷物养生,带来健康,皆有相同的意涵,这也是他将谷物与医院结合,共创活化新生的目的之一。

图说:出身谷物世家,刘庆元在医院二楼规划谷物展示区,欢迎谷友也能来以谷会友。(陈雯萍摄)

图说:现场展示各种健康的谷物,并可代订。(陈雯萍摄)
至于医院二楼的楼梯,仍沿用旧的木板楼梯与围栏,有70多年的历史,呈现古色古香的特色。而到二楼阳台的木门,也保留古时代的门板,这也使得门锁,保留了旧有的形式,跟目前新时代的门锁,简直是天差地别,对于年轻人来说,绝对是少见或末曾见过,这些小细节,都是参观此旧医院时,屋主别出心裁所保留的用心,也会引起大家讨论的趣味话题。

图说:医院二楼楼梯仍沿用旧木板的楼梯与围栏。(陈雯萍摄)

图说:进出二楼的门,也沿用旧式的木板门,有70多年的历史,门锁的形式也相当少见。(陈雯萍摄)

在一楼医院主体的部份,作为医院,已经有70多年历史的冈山仁寿医院,依然保留有旧式的看诊间、挂号、领药口,刘庆元说,这个部份会一直保留,这也是仁寿医院文化资产保留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图说:看诊间、领药区依然保存完好。(陈雯萍摄)

图说:看诊间、领药区依然保存完好。(陈雯萍摄)

图说:夜晚的看诊间氛围大不同。(陈雯萍摄)

图说:同学们模拟挂号问诊的情形。(陈雯萍摄)

在一楼的大空间,则保留有大的窗户,沿用旧的木头形式,外面的铁窗则是近代的产物。一楼的天花板,也是保留旧的木板,加上现代的防腐漆,古旧中带著一点新意。而一楼医院进出中庭的木门,也是沿用旧式的木板门,也是具有70多年的沧桑史,其门锁的部份,也是保留旧式的用法,现在难得一见。

图说:一楼大的窗户,沿用旧的木头形式,外面的铁窗则是近代的产物。(陈雯萍摄)

图说:一楼的天花板,也是保留旧的木板,加上现代的防腐漆,古旧中带著一点新意。(陈雯萍摄)

图说:一楼的天花板,也是保留旧的木板,加上现代的防腐漆,古旧中带著一点新意。(陈雯萍摄)

图说:一楼医院进出中庭的木门,也沿用旧式的木板门,有70多年的历史,门锁也是保留旧式的用法,现在难得一见。(陈雯萍摄)

一楼中庭,则保留旧式各种文化元素,像是门廊上的门楣牌匾,旧时大户人家的门楣牌匾,都是精心设计,目前虽然斑驳,其中的文字「传陶居」仍可见一二。刘庆元说,牌匾的部份,将保留现在斑驳的样子,因为从其中细微处,仍可看见日据时代盛产,在绘画中所采用的矿物彩,显见当时色彩的丰富性,也可以让现代人「从材质去看历史」。刘庆元说:「隔壁窗户上面书卷状的牌匾,也是用石灰、用龙麻去做的书卷,因为受到雨水冲刷,也产生了些斑驳,这些都是旧有的元素,我们一样保留他」。

而跨门廊的门槛走道,则是保留旧时的花岗岩压船石;其中 ,水龙头造型设计,采用欧式风格,也显见当时大户人家,特别是医院建筑的欧式风格。而在70年前,能有这样的水龙头设备,真的是非大户人家才会有。

图说:一楼中庭仍保留有旧时代很完整的文化元素。(陈雯萍摄)

图说:旧时大户人家的门楣牌匾,都是精心设计,采用日据时代盛产的矿物彩彩绘,目前虽然斑驳,其中的文字「传陶居」仍可见一二。(陈雯萍摄)

图说:门廊的门槛走道,则是保留旧时的花岗岩的压船石功能。(陈雯萍摄)

图说:水龙头造型设计,采用欧式风格,70年前,也显见当时大户人家,特别是医院建筑的欧式风格。(陈雯萍摄)

保留完好的厨房,也是这里最大的特色。这个是三口灶,两个大灶,一个是煮菜,一个煮饭或是煮热汤、热水用的。「早期大部份只有两口,我们做了第三口小灶的设计,是作为预热水,可以在煮菜炒菜时去添加热水。灶前面,有两个灶就有两个燃烧室,下方为灰烬室,并在灰烬室底部做了斜坡度,以方便清理」刘庆元说。

此外,早期的设计,要把灰烬往前外拉出来清洗,「现在我们把这个地方设计外推,就可以推到外面去,然后再做清洁的动作」。(走到厨房外,中庭的地方,指著连接口),刘庆元指出:「这个就是跟里面灰烬口相连的接口,这个口的位置是比较低的,就产生滑坡的效果,而让灰烬自然从外面滑下来。在清除灰烬时就更加容易」。

而灶口也做了一些小空间的运用,像是灶前的小口,可以放置火柴盒,大一点的可以放到酱油瓶。目前堆在厨房内的木柴,则是他找来的。刘庆元说,早期,厨房都会设计放薪柴的地方,一般都是利用家家户户所种的树,取其树枝与叶子,来做燃料,然后堆叠在比较容易取得的地方。而他必须放置离火源稍微远一点,会比较安全。

图说:谷友仁寿医院保留有完整的旧式厨房。(陈雯萍摄)

图说:采用二大口一小口的三灶设计。(陈雯萍摄)

图说:灶前小口,可以放置火柴与酱油瓶,是相当贴心的设计。而燃料室铁门,则保留旧元素与原物。(陈雯萍摄)

图说:燃料室下边设有灰烬口,早期是往外推,将掉下来的灰烬往外清理掉。现在,刘庆元将之设计成往后往外(墙壁后面),并成斜角坡度。(陈雯萍摄)

图说:在后面墙壁有一个灰烬的出口,并设计在较低的斜坡,让灰烬可以自然滑下来,便于清理。(陈雯萍摄)

图说:每个灶口都有连接烟的出烟口设计。(陈雯萍摄)

图说:出烟口的烟,以空气对流的方式,连接到外面的烟囱,而因为囱采取高桃设计,所以,在中庭内也不会产生黑烟的问题。(陈雯萍摄)

高桃烟囱下面,也设计了一个点烟口,让囱与灶之间产生空气对流使用。上面的点燃室 则是做为闷烤食物之用,一举两得。

图说:高桃烟囱下面,也设计了一个点烟口,让囱与灶之间产生空气对流使用。(陈雯萍摄)

图说:上面的点燃室,则是做为闷烤食物之用,一举两得。(陈雯萍摄)

图说、灶所需要的柴火,是刘庆元在冈山地区找来树木的木头,放置在厨房内,也增加旧元素的特色。(陈雯萍摄)

图说:旧灶厨房采取开放式的设计,让通风、采光更好。(陈雯萍摄)

早期在医院,为了提供公共使用,而有了这座厕侧所。已经有70年以上历史的仁寿医院的旧厕所,就有所谓的蹲便池,也做了现代化的设施,如化粪池设备,「这在当年,可是非常先进的设备,如今时过70多年,还是可以使用,相当的神奇」刘庆元说。厕所旁的房间,则是浴室使用,因为年久失修,就用铁皮把整个窗户封住。刘庆元认为,如此相当可惜,于是把外部的铁皮拆除,再用原来木窗的式样,桧木材质二分一的旧窗户式样进行修缮,以还原旧风貌。

图说:有70年以上历史的仁寿医院的旧厕所,拥有化粪设备,在当年,算是非常先进的设备,如今时过70多年,还是可以使用,相当的神奇。右侧则是早期的浴室,刘庆元也将之以旧元素进行修缮。(陈雯萍摄)

谷友仁寿医院白天的外观,看得出来内部还在修缮中。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大门口不远处,有著一条护城河,现在已经移为平地,要老一辈的冈山人才可能寻找到记忆的足迹。

图说:谷友仁寿医院白天的外观,看得出来内部还在修缮中。(陈雯萍摄)

图说:谷友仁寿医院位在维仁路老街上,是冈山地区著名的历史建筑。(陈雯萍摄)

谷友仁寿医院,位在冈山区维仁路199号。就在冈山维仁路老街上。附近有传统市场,还有许多古厝,或是翻新的新屋,更有冈山区中心老街非常具知名的小吃美食,像是谷友仁寿医院所在维仁路老街有知名美食「皮蛋蚵仔米线」,冈山人的吃法,超受欢迎。寒假过年期间,冈山灯会举行时,屋主刘庆元规划将办一场传统的老屋翻新活化的「入厝宴」,以庆祝开幕启用,并利用旧灶烹调传统美食,并结合附近冈山老街知名的小吃,来办一场丰富的「入厝宴」,以公告谷友仁寿医院「正式重新开张」。

图说:谷友仁寿医院所在维仁路老街有知名美食「皮蛋蚵仔米线」,冈山人的吃法,超受欢迎。(陈雯萍摄)

图说:在蚵仔米线中放入皮蛋,美味可口,形成一大特色。(陈雯萍摄)

此次,树德科大高教深耕的横山USR绿色内涵整体实践行动计划(STU)的展览活动,也是回应冈山区长林文祺,于去年十月期间,参与树德科大研究发展处办理南高屏三环区域USR与产学合作联盟会议中,对于大学端如何以学术资源挹注冈山区艺术文化资产再发展的期盼。

从规划、设计到部分实务实作。在树德科技大学卢圆华特聘教授和张福辉讲师联合指导下,于室内设计系大三建筑与室内设计(III)课程中,在召集老师沈惠美助理教授的教学行政整合下,连动八位专兼任老师们集体、小组教学的最佳化组合模式。

室设系15位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老屋改建的模拟规划,以「建筑生命史展示」、「空间识别系统」、「焦点空间营造」三大设计实践标的。透过「人・文・地・产・景」五个构面,进行「以谷养生会友」经济资源调查,并透过深度访谈现任屋主,了解其对于仁寿医院老屋创新转型;以创意生活事业经营构想,和老屋在生活化改造行动两者相结合的想法与心得,进行现况测绘,而规划出包括:食谷文创的展览、销售、电子商务,以及产品、商品的消费或是体验经济模式等。(20190107)# Young News陈雯萍/高雄报导】

图说:树德科大室设系三年级学生以此古建筑为基地,进行修缮改建与营运行销创新模式的模拟设计,并进行成果展示与报告。(陈雯萍摄)


图说:树德科大室设系三年级学生以此古建筑为基地,进行修缮改建与营运行销创新模式的模拟设计,并进行成果展示与报告。(陈雯萍摄)


图说:树德科大室设系三年级学生以此古建筑为基地,进行修缮改建与营运行销创新模式的模拟设计,并进行成果展示与报告。(陈雯萍摄)

图说:树德科大室设系三年级学生以此古建筑为基地,进行修缮改建与营运行销创新模式的模拟设计。(陈雯萍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