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沒想到,

  「氣球」和「社交」

  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詞

  有一天竟然會組團上了熱搜!

  畢竟文字君一直以來對氣球的印象

  還停留在……

  那麼「氣球式社交」又是什麼鬼?

  文字君今天就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相信當代青年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剛認識的新朋友一加微信就一口一個「親愛的」

  然而在短暫的熱絡之後

  沒過多久,兩個人就成了彼此好友列表裏

  沉默的「殭屍粉」

  連對方什麼時候把你拉黑了都不知道

  有人就將這種現象,形象地稱爲「氣球式社交」

  所謂「氣球」,最大的特點就是

  容易吹起,也容易泄氣,一戳就破

  用「氣球」來形容一段關係,顧名思義

  就是說當代青年的社交關係來得快去得也快

  迅速熟絡又迅速冷卻,最終淪爲點贊之交

  「氣球式社交」這個詞

  最早是出現在《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裏

  推出之後馬上引起了當代年輕人的強烈共鳴

  一夜之間火遍全網

  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上了熱搜

  「氣球式社交」之所以會火

  其實都是因爲它戳中了當代青年的G點

  在如今這個通信發達的時代

  年輕人幾乎每天都在不斷接觸新的人

  可能因爲一次旅行、一次工作、一次聚會

  甚至一場遊戲,微信裏就多了一堆好友

  /不知不覺就有上千好友了/

  剛認識的時候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還熱情高漲地互加了微信

  「寶寶」「親愛的」叫個不停,一點也不嫌膩歪

  但你如果就此以爲「氣球式社交」

  是「社恐」的反面,那就錯了

  因爲在短暫的「蜜月期」過後

  一旦有一方對共同話題失去興趣

  這段關係就會像被戳破的氣球一樣

  迅速乾癟,無從維繫

  兩個人很快就又回到了那種毫無交集的狀態

  然後靜靜地躺在對方的好友列表裏發黴

  「氣球式社交」

  在當代年輕人的社交生活裏其實非常常見:

  追星時跟對方聊得彷彿是異父異母的親生姐妹

  脫坑後甚至連對方的真名都不知道

  遊戲裏爲對方兩肋插刀,宛如生死之交

  遊戲結束後對話框就再也沒有打開過……

  /某棋牌遊戲常用語

  看一次笑一次/

  我們可以跟一個人聊得火熱

  但不代表我們願意花時間去慢慢了解一個人

  當代青年深知維繫一段穩定的關係

  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所以「氣球式社交」雖然讓人有一種

  找到知音的錯覺,但實際上卻是一次性友誼

  越來越多人在明白這點後

  交往時就更懶得走心了

  紛紛沉迷於快餐式友誼帶來的即時快樂

  至於快樂過後能留下什麼,又有誰在乎呢?

  其實除了「氣球式社交」之外

  近年來還冒出了許多千奇百怪的社交新詞

  現在就來看看你又中了幾槍吧……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當代青年都開始自稱「社恐」了

  很多人網上浪得飛起

  隨隨便便就能跟素未謀面的人聊得不亦樂乎

  結果到了線下卻慫得一批

  面對喜歡的人連開口打招呼都做不到

  其實,年輕人的這種狀態

  與社交方式的改變有着很大的關係

  在互聯網時代

  跟陌生人聊天就像呼吸一樣簡單

  因爲對彼此不那麼知根知底

  所以更能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

  聊得來就加好友,聊不來就拉黑

  所謂的「交朋友」

  在網上不過就是一個動作而已

  但現實裏就複雜得多了

  無論是年齡差距、身份地位

  還是形象氣質、言談舉止

  在面對面交流中都會形成各種各樣的社交規則

  讓人倍感壓力

  而且在現實裏開始一段關係之後

  往往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維繫

  跟一個人絕交也不是拉黑那麼簡單

  這裏面通常還會涉及對你個人的社會評價

  於是,在習慣了無拘無束

  誰知你是人是狗的網絡寬鬆社交氛圍之後

  年輕人面對現實中的條條框框,還有面子等原因

  就會顯得束手束腳

  沒有耐心、沒有勇氣、沒有力氣去結交新人

  最終導致了社交恐懼症的大規模流行

  可以說,交友方式簡化

  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年輕人交友能力的退化

  話說回來,雖然如今大部分年輕人

  都陷入了被「尷尬」支配的恐懼之中

  但有那麼一些人卻似乎天生對「社恐」免疫

  例如自來熟的東北人

  前不久,東北人就因爲極其會嘮嗑

  在微博上成了一個傳奇

  可以說,在東北人的字典裏

  是沒有「社恐」這個詞的

  無論何時何地

  即使對方只是一個有着一面之緣的陌生人

  他們都能突突突地打開話匣子

  上到中年大叔,下到扒蒜老妹兒

  每個人都自帶化解尷尬的神奇技能

  一開始被搭話的人可能還會覺得有些突兀

  但不用一分鐘

  已經恨不得要跟對方磕頭拜把子了!

  除了東北人之外,同樣與「社恐」絕緣的

  還有會講單口相聲的北京的哥

  最近一則新聞讓文字君震驚了

  北京的哥竟然憑藉三寸不爛之舌

  與不懷好意的搶匪聊成至交

  逼得他不得不乖乖結賬下車……

  原來良好的社交技能,

  關鍵時刻還能保命啊!

  所以你還在等什麼?趕緊克服「社恐」

  做一個連壞人見了都不忍心下手的小可愛吧!

  文中提到的社交狀態中

  哪一種和你的社交日常最相似?

  文字君留言區等你哦~

  - 字媒體日刊之《人人都是社恐患者》-

  策劃丨曹元苑

  撰文丨邱妍

  編輯&製圖丨圓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