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轉自孫不熟團隊新開的地產號“鎂地產“,非常感謝各位熟友一直以來的厚愛,也期待大家認可這個新號。

  鎂地產

  ID:shoppingbling

  作者:鎂姨

  來源:公衆號“鎂地產”

  前幾天寫了一篇《

  富人會買什麼樣的房子?

  》,好評如潮,不少開發商的朋友都轉發到內部羣分享了,於是很多人問鎂姨什麼時候出一篇剛需買房攻略,畢竟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寫這個更實用。

  對富人來說,房子再貴,也不過是個數字,即使買錯了也無關大局,更何況他們都不只買過一套房子,買房就和買菜一樣熟練。

  但剛需客不同,一套幾百萬的房子,往往是滿地打滾搜刮六個錢包才湊出來的,在決策時戰戰兢兢、茫然不知所措,實在不敢有絲毫怠慢。

  然而,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交學費的,從0到1是最難的,也是最容易出錯的,菜鳥即使再小心謹慎,最終往往還是會百密一疏。所以,剛需買房,就一定要事先做足功課,最好是有老司機帶路。

  幾百萬上千萬的交易,即使放在上市公司,也是一筆不小的買賣,需要財務、法務、市場、營銷、高管一起脣槍舌劍、通盤考慮、反覆推敲。放在個人,不更得打起十二足精神、把知識武裝到每一個毛孔?

  作爲一個幹了近十年的房產記者,鎂姨今天就把平時工作中的一些見聞和心得總結一下,寫一篇《剛需買房常見的10個錯誤》,希望廣大剛需客少走一些彎路、少入一些坑。

  01.

  “一步到位“的觀念是錯的。

  很多人都第一次買房,都容易受父母的影響,追求所謂的“一步到位“,至少要三房起,全部帶主套,學區要省一級……

  “一步到位“本身沒有錯,如果實力允許,第一套房子買到深圳灣一號這種頂配,當然好,畢竟換房麻煩啊。

  問題是,如果沒有這個實力,就千萬不要因此耽誤了買房的時機,可以先買個小一點的上車,有條件了再升級。

  姨有個同學爲了買一個體面的大三房,邊攢錢邊看房,沒想到經歷2016年這一波行情後,原本可以買大兩房的預算,一年後連個60平的一房都買不到了。

  還有一些朋友單純地追求面積上的“一步到位“,不得不把房子買得特別偏、學區特別差的地方,往往住個一兩年,就有急切的換房衝動。

  其實,“一步到位“本身就是個僞概念,因爲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

  姨有個朋友,第一套房子就買在珠江新城,而且是大三房,帶省一級學位,這夠“一步到位“吧?但他住了還不到一年,就已經琢磨着如何置換一套視野更好的江景房。我相信,等他真住到江景大平層了,住幾年也還是會換,要不然那些江景豪宅爲什麼仍有二手市場呢?

  告訴大家一個數據,北上廣深幾個大城市,一套房平均5到10年就會轉一次手,沒有多少人會像父輩那樣在一套房子裏住一輩子的。

  一步到位、安土重遷的觀念,屬於農耕時代。

  02.

  什麼情況下才應該買一手?

  很多小白都有根深蒂固的“處房情結“,這在十多年前,沒有問題。但是現在,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剛需族想買套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新房,很難很難。

  一線城市樓市起步早,發展快,好的地段早早就被開發完了,導致今天很多一手樓盤的位置都很差。

  剛需客想買新房,只能在地段上妥協妥協再妥協。殘酷的現實是,那些配套比較完善的成熟郊區也不便宜了。以廣州爲例,番禺、蘿崗的一手房幾乎全部4萬起了。

  受制於預算,一些剛需族只能跑到更遠的遠郊買新房。

  其實,一手還是二手根本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什麼樣的房子適合你,鎂姨認識的那些投資客,幾乎只買二手。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一手房不好,恰恰相反,在那些房地產剛剛起步的二三四線城市,或者一線城市的遠郊地帶,幾乎找不到什麼像樣的二手房,更不要提二手房市場,像這類城市和地段,肯定優先買新房。

  記住,二手房只有在大城市纔有成熟的市場,而老破小只有在大城市中心地段才有價值。

  03.

  什麼樣的“便宜“可以撿?

  人人都會有貪便宜的衝動,但俗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只要是市場經濟,便宜就一定有便宜的理由,沒那麼容易撿漏。

  所以,看到便宜的房子,一定要問爲什麼,也許是旁邊有噪音很大的主幹道,也許是樓下有變電站,也許是因爲回遷房,只有把原因搞清楚了,才能辨別它是不是真的筍盤。

  當然,也有一些“便宜“是可以撿的,比如開發商年底爲了衝業績搞的一些促銷、一些二手房業主急於換房而降價,這種“便宜“是可以撿的。

  還有一種情況,一個地段的位置和規劃都不錯,但因爲周邊環境很荒、開發商不善於炒作,導致價格還沒有起來,這種就屬於“價值被低估“,是非常好的投資標的。

  04.

  過分迷戀大品牌。

  因爲是第一次買房,很多人擔心出錯,會特別迷戀大品牌房企。老實說,初次買房選大品牌是對的,至少不用太擔心收不了樓,也不用太擔心建築質量和物業管理。

  但鎂姨要說的是,品牌房企雖好,但不是樣樣都好,比如他們在拿地方面就不見得比中小房企強。一些大房企正是利用購房者的信任度,在拿地方面不願意付出過高成本,“反正再差的地也有人買“。

  所以我們在大城市能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靠地鐵的好地段往往是本地中小房企拿的,大房企則在外圍拿一些較差的地段,然後價格很可能比前者還貴,靠的是什麼?品牌溢價。

  品牌當然可以有溢價,但太高的話,就不划算了。如果是我,我寧願選那個本地小房企開發但是走路到地鐵5分鐘的盤,也不會選那些到地鐵站還要轉公交車的品牌大盤。

  在奮鬥的年紀,人應該多關心交通便利,少關心花花草草。

  05.

  不關心小區外面的環境。

  很多剛需族看房特別認真,小區綠化和道路、物業管理、樓道採光、戶型都瞭解得一清二楚,卻忽視了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小區外面的環境。

  鎂姨最近被一張漂亮的樓盤海報所吸引,純南向高實用率複式、靠地鐵,價格還很便宜,現場看樓後也的確不錯,海報上說的都有,但問題是當我走出樓盤到外邊一看,就馬上把這個盤pass了。

  海報沒有寫、銷售沒有說的是:這個樓盤周邊全是城中村,而且靠近高架橋,所謂的“靠地鐵“也只是早期開發的一期,後面開發二期、三期到地鐵實際上超過2公里了。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收房後才發現附近有垃圾場、變電站,房子與墳地一牆之隔等等,當你找開發商時,開發商很可能會說這些不利因素其實已經公示過,只是你自己沒有細看。

  大一點的房企,一般都會主動公示這些不利因素的,只是公示的位置可能很不顯眼。

  所以看房時一定要留個心眼,不要只看激動人心的規劃藍圖和高大上的沙盤,還要問售樓小姐一句:周邊環境有沒有不利因素?公示在哪裏?

  06.

  低估地鐵的重要性。

  這一點是很多剛需都忽略的,他們認爲沒地鐵也行,有接駁公交就好。

  剛需看房對戶型、朝向、裝修、小區環境都看得很仔細,但對於交通,特別是地鐵站卻沒那麼看重,表示距離三四公里完全可以接受。

  “我們這麼年輕,小區離地鐵站也就三四公里,公交車坐幾站就到了,還是很方便的。”

  但你要知道,三四公里是一個很遠的距離,相當於從珠江新城到中山大學那麼遠了,再考慮到郊區公交的等待時間很長、道路擁堵等因素,你到地鐵站起碼要預留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這可能比你在地鐵上的時間還多。

  地鐵是郊區的靈魂,也是郊區房產最核心的價值,只有住過郊區、吃過通勤之苦的人,才深知這個道理。

  07.

  不關心物業管理。

  “每月月供這麼多,在物業費能省一點是一點啊!”

  鎂姨摸着良心跟你說:這錢不能省。

  姨曾經陪一對夫妻朋友去看房,明明第一個小區更乾淨整潔,倆口子卻都想買第二個小區。爲什麼?原來他們覺得第二個小區物業費比第一個便宜1塊左右,感覺更划算。

  鎂姨當場就不淡定了,給他們講了個故事。有個朋友在老城區買了個老房子,沾沾自喜地向我們炫耀“這裏一分錢物業費都不用” ,結果住了不到兩個月,就找我們吐槽:小區衛生經常沒人搞,路燈壞了也不知道找誰。

  而那些願意爲物業管理買單的人,並沒有吃虧,反而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和居住體驗:小區乾淨整潔,人車分離,電梯定期維護,後勤服務隨叫隨到,讓人享受到尊貴感。

  所以鎂姨在這裏再次強調,住着幾百萬的房子,千萬不要捨不得那幾塊錢的物業費,這錢不能省,也沒必要省。

  姨可以負責任地說,越是房產老鳥,越是富人,越重視物業管理。因爲物業管理不僅關乎居住體驗,還關乎房產升值。

  爲什麼有的樓盤過十年仍然跟新的一樣,而有的樓盤就和老破大無異?想一想什麼原因吧。

  08.

  被樣板間誤導。

  有時候看房跟淘寶買衣服很像,明明知道賣家秀有美化的成分,還是忍不住幻想,樣板間太美了,這就是咱家的模樣啊!

  很多剛需房的樣板間,都會在視覺營造上做文章,比如擺放小尺寸的家居,把牆打掉換成很薄的玻璃,而且樣板間裏基本沒有管線、家電等佔空間的物品,這樣都會顯得空間大。

  所以,看樣板間時,不僅要留意交付標準,還要注意傢俱的尺寸,否則等你收房了,心理落差可不要太大。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故事,買一套很緊湊的小三房,收房後才發現最小的房間根本放不下1.5×2米的牀,否則門就沒法關上。

  爲什麼看樣板間的時候沒這個問題?因爲開發商放的是定製的牀呀,牀長絕對沒有2米,而且樣板間很多是不設門的。

  09.

  忙於加班,不看房。

  剛需客基本都是上班族,工作勤勤懇懇,996是常態,對領導小心翼翼,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去看房,會被認爲是極大的浪費。

  當中介打電話興奮地告訴你有筍盤,可以爲你節省幾十萬,你卻正義凜然地說,“別吵,哥正加班呢“。

  所以,很多剛需買房,其實是不怎麼看房的,看個三五套就下訂金的大把人在,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要知道,房子如果選得好,可以幫你節省幾十萬甚至多賺上百萬,不比你那幾百塊加班費強得多?

  看房200套是剛需買房的必修課,“忙"不是藉口,是愚蠢。

  10.

  想得太多。

  雖然說看房200套是必修課,但這不等於鼓勵大家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然後錯失買房時機。

  姨認識不少房產老鳥,買房都是很快的,看準了馬上入手,絕不拖泥帶水、磨磨嘰嘰。

  很多剛需客不同,他們其實非常勤奮,對待房產表現出一股專家級的學究氣。

  比如熟讀各種經濟學文摘,關心“明斯基時刻“、“蒙代爾不可能三角“、“保匯率還是保房價“等高深概念,通過“房價收入比”、“租售比”等學術指標來分析房價,而分析結果往往是看空樓市,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遲遲不敢入手。

  其實,剛需買房,根本不需要關心太宏觀的東西,你又不是有幾千億的資產要配置,M2的波動和你有啥關係?

  小建議:

  昨天和很多讀者互動發現,很多人買房時都遇到這樣一個困惑,就是看樓之前,還對自己的需求很明確,但往往在看樓過程中,容易迷失自我,忘了初衷。

  比如看到特別漂亮的裝修或者特別高的贈送面積,就頭腦一熱下了訂金,回到家後冷靜一想,才意識到那套房子離地鐵站特別遠,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所以,鎂姨建議剛需看房之前,最好列一個需求清單,並劃出哪些是底線,這樣纔不能不忘初衷。

  如要諮詢買房,請到團隊統一的知識星球諮詢,鎂姨也在那裏等你:

  孫不熟團隊新開的地產號,瞭解一下?

  鎂地產

  ID:shoppingbl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