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楼市中有一个现象越来越突出,大部分城市的二手房变得越来越难卖了。

除了京沪深等供给和库存较少的特大城市,其他绝大部分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房源增加速度,包括成交周期,都在最近两年呈现出了“井喷式”的状态。

即便是有大量需求支撑的京沪楼市,在过去两年中也尝到了苦涩的滋味,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上海二手住宅下跌达17个月份,在3月份,一位卖家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手中的房子降价120万才脱手。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北京二手房市场数据报告》,近两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量调整至历史中等水平,价格累计跌幅已超10%。

在二线城市中,以成都和杭州两个典型区域为例,从去年至今的表现也令人担忧。

虽然成都4月份二手房的成交量呈上升状态,但调涨占比,挂牌价格、带看量等关键指标均开启下跌。另外,年初至今,杭州二手房成交量累计同比下跌达15%,4月整体下跌幅度达25%。

庞大的二手房积压在那里越来越难卖,新楼盘的供应却源源不断,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投机客们总是把“运气”当做“实力”。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要知道,从2016年开始,大部分城市房价水涨船高,新一线楼市、楼市四小龙等名词应运而生,各类依靠低首付乃至零首付购房的高杠杆炒房客所在多有,他们凭借的不是自己买房的眼光,而是盲目押注的所谓“魄力”,最终依赖房价上涨转手卖出赚取差价。

这就是问题所在,明明大部分投机者靠的是楼市整体水涨船高的“溢价”,偏偏他们觉得是自己眼光独到才瞅准的机会,这种错觉,让后来者们对房地产市场趋之若鹜,以至于造成上文所说的二手房越来越多的现状。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也不见得是坏事,投机客们的这种思想,最终不过是为刚需们做“嫁衣”罢了。

道理很简单,目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房价倒挂,部分城市一二手房的价格甚至会相差30%以上,无房的刚需一族在新房市场抢不到性价比高的限价盘,二手房积压的越多,未来的抛压势必越重,最终房价就会回归合理,刚需们的选择余地就会越大。

三四线楼市更是如此,因为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体量较小,所以大部分人都倾向于买新房,过去几年炒房客们抢的房子都变成了二手房,此时就面临“无人接盘”的尴尬,对于中小城市的无房者来说,未来议价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