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嶼EYESVOT |構圖與透視

這個問題關於繪畫的構圖與透視,「多視角」的說法,我覺得不夠嚴謹。

透視

以人眼觀察為例,人眼看到的範圍(視域)大概60度,眼前假設有一輛車,保持一定距離,站在與車平行的一點,相交於焦點,我們站在左或右的一點看,視線聚集的點就是余點,原線與視平線平行,變線相反,交於天點與地點。

「多視角」相對於空間的觀察。

中國畫是散點透視法,即畫面中有多個焦點與余點,這種觀察觀察方式,應運而生長卷或立軸畫,視域可無限展開。

塞尚的藝術觀念

保羅·塞尚的藝術觀念,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引)

因此,色彩是造型的手段,與視角無關,但可以說是立體派解構、重組提供靈感。

《蘋果籃》,1895,芝加哥藝術學院

此畫介於莫奈的印象派與畢加索的立體派之間,可以看到不對齊的桌板,色彩造型的韻律,古典的韻味之美。


「在所有活著的畫家中,只有一個人是真正的畫家,那就是我」

現代繪畫之父

保羅·塞尚(1839-1906)是後印象派的主將,當我們談論現代藝術的時候,是無法迴避的里程碑意義的人物。

美術史有「塞尚前」和「塞尚後」的說法。

在藝術上他主張:「色彩造型」、「藝術變形」和「幾何構形」。因為關係到色彩、變形、構形,此三點可以很好解釋所謂「多視角」的問題。

所以,可以看出他的繪畫語言,表達方式與藝術理念的契合。

他的作品關注人的內在精神與主觀世界,勇於革新,激勵後人,無愧於「現代藝術之父」的稱號。


由他的繪畫藝術,可以感受到主體意識對藝術客體的再造。然而,他是孤獨的,40年的藝術生涯,奮鬥不息,忍受無盡的嘲笑和誤解,只為用畫筆描繪藝術理念。

為藝術戰!

塞尚引領了現代藝術,眾多形式主義流派的形成與發展。

《玩紙牌的人》,1894–1895,巴黎奧賽博物館

我想你所說的「多視角」,其實也可以說是色彩造型的抽象成分,也就是立體派繪畫所追求的東西。

通過色彩造型,色彩對比形成形象的立體感,刻畫物體,表現性格,色塊和諧,以「變調」(色彩節奏感)取代「造型」,利用色彩各個色域的節奏強化塑造。

這點與立體派的「多視角」還是有區別的,不要張冠李戴哦。

《聖維克多山》,1882年-1885年,大都會美術館

此畫借鑒日本浮世繪的構圖,遠景與近景的色彩對比強化空間感。

散點透視

散點透視就比較好理解了,散點透視,是中國畫中的一種透視方法。南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有「近大遠小」的說法,北宋畫家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高遠、平遠、深遠」三遠法。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平遠構圖,一步一景,邊走邊看,囊括千山萬水。

范寬《溪山行旅圖》全景式高遠構圖立軸,由上至下如乘熱氣球緩緩下降。

郭熙《早春圖》,深遠構圖,遠近山的形狀、深淡對比,意境悠遠。

總結

塞尚的構圖,在於通過色彩塑造形體和空間感。對藝術的追求與對現代藝術繪畫革新的貢獻,無愧於「現代繪畫之父」。

山水畫的是中國國畫的一部分,散點透視自有其特色與高超之處。

它們都是在藝術領域的一部分,形成世界藝術多元創新的格局。我不禁要問,這個時代的開拓者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呢?

藝嶼EYESVOT ,山與君與你分享所思所感!

塞尚被稱為現代藝術之父,他的繪畫作品以靜物和風景為主,他的多視角是現代立體主義繪畫的基礎理論之一,但是與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還是不一樣的。多點視角對景物的描寫還是在焦點透視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這就好像照相機的廣角鏡頭,或者魚眼鏡頭,只是改變了取景的方式,並沒有改變取景的原則,改變的只是視角,作品雖比普通焦點透視作品有不同的效果,但是還是表現不了有跨度的大全景作品,如中國畫的長卷作品。散點透視則是自由的視角,作品即使是寫實作品,也需要畫家對實景進行總結,進行取捨,出來的作品可以涵蓋很大的景觀,大家可以看看《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長江萬里圖》等作品,如果用焦點透視,或多點透視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中國畫在幾千年之前就有散點透視這種特殊的透視方法,不能不說中國畫的藝術水準是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種繪畫藝術齊頭並進的,甚至是高出一籌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