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名將輩出,劉備這裏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名將;孫權這裏也有周瑜、陸遜、呂蒙、太史慈、甘寧等猛將。而曹操這裏,更是將才頻出,其中自然以“五子良將”最爲著名。

  所謂的五子良將,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徐晃五員大將。當年陳壽在編寫《魏書·卷十七》時,將這五位大將合在一處列傳,並且在文末評價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爲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爲“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但在五子良將之外,曹魏一方還有一員將領被忽視了,他就是戰績和功勞絲毫不次於五子良將的文聘。

  最初的時候,文聘是荊州老大劉表手下的大將。劉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位有膽有識的梟雄人物,曾單槍匹馬赴荊州,在平定了當地的盜賊之後,成爲了荊州牧。而在劉表的苦心經營下,荊州逐漸成爲了劉表的私人地盤,在亂世之中頑強地生存着。

  但等到曹操等人崛起之後,年紀衰老的劉表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了,對於宗親劉備的投靠,劉表在內地蔡瑁的挑唆下,疏遠了劉備。此時的荊州,勉強靠着劉表的餘威生存着,所以劉表剛一去世,曹操便親率大軍攻打荊州。

  劉表的次子劉琮嚇得膽戰心驚,只好主動投降曹操。但劉表手下的大將文聘爲此感到羞愧萬分,在曹操佔據荊州之後,不願意出來和曹操見面。曹操對文聘早有耳聞,因此派人將文聘從家中請出來,詢問文聘不願歸降的原因。

  文聘痛哭流涕,說了這樣一段話:“先前我不能輔弼劉荊州(劉表)一起侍奉國家,現在荊州雖然丟失了,但我卻希望能夠出力保全荊州,這樣我才生不負於孤弱(指劉琮等),死亦無愧於地下。如今事已至此,我內心實在是悲痛慚愧,沒有面目早來進見明公而已。”

  曹操非常喜歡忠臣,文聘的話語一片赤膽忠心,恰好撓到了曹操的癢處,因此曹操聽了之後大喜,親自設宴款待文聘,從而成功招降了文聘,讓其在自己的麾下效力。

  對於文聘,曹操給予了高度的信任,下令讓文聘鎮守荊州以北地區,並封賞爲江夏太守。雖然赤壁之戰中曹操打敗,但荊州部分地區依然在曹操的手中掌控,而主要防守大將就是文聘。文聘在鎮守荊北地區時,曾多次和關羽交手,三次都將關羽擊退。

  比如在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關羽和樂進交手,樂進趕忙向文聘求援,文聘率兵增援,並打退關羽的進攻,曹操得知消息後,封文聘爲“延壽亭侯”,以示嘉獎。

  關於不服氣,一心想要和文聘再戰。隨後不久,關羽進軍漢津,文聘偷襲成功,令關羽遭受重大損失;後兩人又在荊城交手,關羽依然沒有佔到便宜,這讓文聘聲名大振。

  不僅是關羽,東吳的孫權在文聘手裏也沒討到半點好處,黃初七年,也就是公元226年,孫權向荊北一帶發起攻擊,但被文聘擊敗,孫權只好退軍。所以直到文聘去世,他一生鎮守荊北,從未丟失半寸土地,令人稱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