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貴州山區縣,海拔高,森林密度大,氣溫自然低。河流急湍,河道亂石堆積,大的深潭較少,故而各種魚的長度受到生存環境的制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魚也就漸漸適應了本地環境,以短小粗圓爲主要體型,便於在石頭下面棲息、繁衍,大個頭魚類的基本沒有。

  每年春季,下幾場暴雨,河道漲水又退水後,小河裏就剩下很多魚,魚裏面鋼鰍子又最多,隨處可以見到它們在清水裏快速遊動,細長的身軀柔弱無骨又剛勁有力。小時候,一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跑到小河裏抓魚、釣魚。那時候鋼鰍子更本就不用釣,用魚籠抓,在竹篾編織的魚籠裏放上誘餌,在溪流裏找一處低窪處,安放好,遊魚們經不起香味的勾搭,就急不可待鑽進去,結果是喫飽了肚子,圓鼓鼓的,張大嘴巴,笨笨地遊動着,可是卻無法鑽出來。頭一天放第二天收,就有很多鋼鰍子在籠子裏。

  這鋼鰍子體型奇特;長如梭;體色鮮豔;尾巴紅色,隨着生活環境和年齡的改變,體色會發生一定變化,特別是在繁殖季節,雄魚體色會變得異常鮮豔。如今家鄉的小溪流裏依然還能見到鋼鰍子魚的身影,這不禁又勾起了我的興趣。釣鋼鰍:釣餌蚯蚓;線組主線2.0,子線不易太細建議1.5,因爲有鋼鰍的地方有螃蟹,鋼鰍喫口猛,線粗不易纏繞;魚鉤選小鉤,建議袖2或者袖3,要有倒刺;魚竿儘量硬,就算一根小樹枝也可以。

  釣點選擇石頭縫隙,最好是大石頭或者有深點的地方,只要有鋼鰍你去逗釣一分鐘內肯定會有口;把鉤放到洞口輕微地抖動,不一會兒,一大羣鋼鰍子便圍着魚鉤上下翻動,繞來繞去,煞是好看。手指一有感覺就往上扯,一扯一條,一扯一條。這是因爲鋼鰍都是羣居,一般一個石頭縫一大羣,釣的時候容易脫鉤最好用一個抄網接着更好。只要你熟悉地形,知道平常什麼地方藏魚,往往就會有大豐收。

  如今這鋼鰍魚成了餐桌上的“寵兒”開春時的野生鋼鰍已經賣到百元一斤,這是爲什麼呢?原來這鋼鰍魚對水質、環境要求很高,非常不好養,水溫要冬暖夏涼,全是涼水它不長,常溫靜水一晚上就死,充氧機都沒用。而且,更難的是難以孵化魚苗,這魚一條母魚也沒多少卵,5~6百枚左右,水質要好,要常年活水。我關注鋼鰍魚養殖三年了,覺得很有市場,如果真有興趣那我們互相交流交流,我也正在學習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