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逐年遞減,溫室效應的加劇,全球都進入了新能源汽車的創業大潮中。挪威、荷蘭和德國等歐洲國家也先後推出了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將用新能源汽車逐步取代傳統燃油車。

  在這種全球化的大浪潮中,我國也湧現出大批造車新勢力。但是一兩年過去了,我們聽到最多的字眼不是“節能環保”,而是“融資”與“量產”。的確,造車並非那麼容易,資金、技術與資質都是一道道門檻。國內某造車新勢力創始人就曾直言:“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造車新勢力面臨的融資問題,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並不是問題……

  人民幣玩家入場新能源

  就像網遊中,普通玩家只能老老實實打怪升級,而人民幣玩家卻可以通過買經驗、買裝備,在短時間內擁有大殺四方的實力。相比國內天天爲融資頭疼的造車新勢力,一年之內在新能源領域狂雜400億的恆大,可謂名副其實的人民幣玩家。

  土豪玩網遊,往往喜歡購買一個相對成熟的號,這樣可以省去很多打怪升級的過程,而恆大最早看上的就是隻差臨門一腳的法拉第未來(簡稱FF)。賈躍亭原本想讓大家“爲夢想窒息”,不曾想自己卻被資金鍊“窒息”,不得不帶着他的FF遠走美國。2018年6月25日,恆大宣佈以20億美元入股FF,成爲其第一持股大股東,先期支付8億美元。

  本以爲是次雙贏的合作,卻因控制權之爭而陷入僵局。與賈躍亭的不歡而散,並沒有打擊到恆大造車的決心,反而堅定了許家印的造車夢。

  2018年9月,恆大集團向廣彙集團注資144.9億元,拿下40%股權成爲其第二大股東。廣彙集團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經銷商集團,2017年就達到了1600億元的營業收入,超過第二名一倍。除了新車銷售,廣彙集團的業務範圍還涵蓋了汽車售後及相關衍生業務。看來恆大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不過修的是銷路。

  2019年1月15日,恆大以9.3億美元入主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並間接持有國能汽車約25.95%的股權。此舉一是拿到了新能源造車資質,有了上牌桌的資格;二是NEVS曾在2012年收購薩博,擁有這家老牌車企的核心資產和知識產權。

  緊接着1月25日,恆大又以10.59億元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的股權,成爲其第一大股東。卡耐新能源是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日本電池巨頭ENAX共同創立,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生產的軟包動力電池組,在國內可以排進前三。

  1月29日,恆大以1.5億歐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並計劃與柯尼塞格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研發和生產最頂級的新能源汽車。柯尼塞格不僅僅是個超跑品牌,而且是個非常有創造力的品牌,旗下超跑Regera通過特殊的KDD系統,發動機與電動機的配合,輕鬆實現一擋破400km/h。

  3月15日,恆大又以5億元收購湖北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的股權,後者全資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擁有國際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

  至此,恆大接連的收購加上自己成立的子公司,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已達400億。與其他造車新勢力不同,恆大是“PPT”還沒畫好,卻已經打通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並且在電池、電機這種核心零部件方面不再受制於人。

  恆大究竟要造什麼車?

  此前,恆大曾宣佈旗下首款電動汽車將在今年6月量產,並面向全球發售。對於這位人民幣玩家而言,其最有可能在6月推出的車型就是國能推出的NEVS 9-3EV,這是基於薩博9-3打造的一輛純電動車型。

  不過《車業雜談》認爲,NEVS 9-3EV並不是恆大真正要造的車,這更像是人民幣玩家拿到新號後,先刷個低難度副本找找感覺。如果目標只是普通的民用電動汽車,恆大不可能一開始就瞄準賈躍亭的FF,更不可能去找超跑品牌柯尼塞格,所以許家印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豪華電動汽車。

  此外,e-Traction擁有世界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而輕量化輪轂電機帶來的高成本,顯然不適合十來萬的電動汽車。普通的輪轂電機或許成本會相應降低,但因爲其操控性不佳的特性,不太可能用於家用車,那麼共享出行領域的商用車,或許也是恆大未來的目標之一。

  寫在最後:恆大在2010年入主廣州足球隊後就曾提出“1年重返中超,3年奪中超冠軍,5年奪亞冠冠軍”,那些等着打恆大臉的人,卻不小心被恆大淘寶足球隊啪啪啪。那麼,許家印說要在3-5年成爲新能源世界第一,是否真的能實現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