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國高調地重返亞洲,加強在亞洲的存在,這對我國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與此同時,我國的周邊也不平靜。由此,我國也存在著一個再平衡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應對國際社會已經發生的這種變化,調整我國的相關政策,平衡發展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保障國家安全底線,實現國家戰略目標。

一、透視我國發展中的國際形勢變幻

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國際形勢發生了一個比較大的變化,這種變化還在進行過程中。在這次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西方傳統大國的力量在下降,而我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的力量在相對迅速地上升。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發展遇到的麻煩、挑戰主要還是來自於美國。用習總書記的話來說,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都是災難。所以,處理好跟美國的關係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那麼,究竟當下的國際形勢如何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

(一)國際戰略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

近代工業革命以來,主導國際社會發展的力量是西方主要工業化國家,「一戰」前基本上是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一戰」中美國迅速崛起,「二戰」以後,主導世界的主要力量是美國、蘇聯。蘇聯解體以後,在非洲和原蘇聯的東歐地區,有一個民主化浪潮,就是拋棄原蘇聯的發展模式,選擇美國、歐洲國家的發展模式。隨著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非西方的力量的迅速崛起,美國在「冷戰」結束初期那種咄咄逼人的對外擴張勢頭已經進行不下去了。在經濟上,「二戰」後的貨幣體系、世界貿易規則等都是由美國在主導,這種情況也已經發生了變化。

第一,從反映國家經濟實力的一系列指標來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GDP排名。從2010年到2013年的變化情況看,居於第一位的美國和居於第二位的中國,其間經濟的差距在縮小。日本和我國之間的差距在拉大。現在中日關係很緊張,很大程度上源於日本人的不適感、危機感。「二戰」結束以後,日本一直是主導亞洲的經濟力量,但是,現在這種情況發生變化了。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可能成為日本的兩倍。在非傳統西方國家裡面,巴西的力量在上升。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經過蘇聯解體20年的振蕩以後,它的力量也在上升。按照GDP排名,俄羅斯排到了第八位。但普京在做國情諮文的時候認為,俄羅斯的力量應排在第五位,即在美國、中國、日本、德國之後。印度也在發展。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在亞洲,從個頭上來說,從人口上來說,除了我國就是印度了。南非總體經濟實力在新興國家裡比較低,但在整個非洲還是比較有影響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於未來全球經濟份額劃分的預測。到2025年,美國和歐洲的力量佔到大概18%左右,而我國所在的亞洲超過了40%,接近50%。

第二,從國際機制方面看。

「冷戰」時期,主導世界經濟的是西方七國集團,簡稱G7,其中,日本是亞洲國家,美國是美洲國家,加拿大是北美洲國家,歐洲是主要的力量。蘇聯解體以後,20世紀90年代把俄羅斯拉了進來。2014年,由於烏克蘭危機,美俄矛盾激化,俄羅斯被踢了出去。對此,普京表示無所謂,其基本態度就是說,反正當時進去以後也沒起什麼作用,出去也就出去了。進入21世紀,在G8開會的時候,又加入5個非西方的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但我們在裡頭起不了主要作用。金融危機發生以後,從2009年開始,出現了G20機制。我們看到,G20在代替G8成為協調貨幣政策、經濟政策的重要舞臺,它佔到世界人口的2/3和經濟總量的90%,G20是一個更有代表性的機構。

第三,從世界經濟格局看。

新興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由此有了改革現行世界金融貨幣體系,增加發展中國家話語權和投票權的呼籲。金融危機以後,由於國際戰略力量對比的變化,國際秩序也在發生變化。對於很多國際性議題,發展中國家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比如說氣候變化問題。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我國、印度這樣一些國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現在的世界,完全由西方國家主導的那種局面,已經不存在了。

金磚國家會議從2009年開始運作,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些新興國家希望通過協調政策共同應對危機。2013年金磚國家峯會上提出,建立一個外匯儲備基金和金磚國家銀行,俄羅斯、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五國各出100億美元建立一個金磚國家銀行,2014年馬上要落實。外匯儲備基金基本上是根據外匯實力分的,我國佔了很大一部分,差不多相當於另外四國的總和。起初金磚國家會議只是個論壇,現在越來越機制化,而且對國際戰略格局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西方國家在警惕金磚國家力量的發展。

(二)儘管美國及其代表的西方力量在下降,但要清醒地看到,美國的影響力還是不容低估的。

第一,美國知名戰略學家布熱津斯基認為美國有六大優勢。其一,沒有一個大國能夠在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上跟美國抗衡。歐盟算不上一個國家,行動力還是有限。我國的經濟總量在上升,但是人均GDP很低,只有6千美元左右,俄羅斯人均GDP1.3萬美元左右。現在,哈薩克人均GDP也有1.1萬美元左右。其二,科技和創新能力方面,美國也是獨具優勢的。這種進取精神跟美國的文化及其發達的高等教育是聯繫在一起的。現在,全世界的人才,包括歐洲的人才,都在向美國流。歐洲是高福利社會,稅收也很高,但是很多有能力的人不願意生活在歐洲,而是跑美國去,因為美國個人所得稅相對低一些。其三,美國有強大的人口基礎。在人口數量上,它跟中國,跟很多國家是沒法比的,但美國整個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是比較高的,而且人口也不算少,3億多人。其四,美國民眾對於其政府的認同還是比較強的。其五,美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進太平洋、大西洋都很容易。而且,美國周邊沒有強國。其六,美國不但物質資源豐富,思想也很豐富。美國的價值觀,諸如:民主、人權、自由這些東西,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美國的軟實力也是很強的。

第二,儘管其它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作用在增強,但美元仍然是國際上最重要的可兌換貨幣和儲備貨幣。歐元出現以後,曾經一度比較強勢,好像要跟美元平分天下,但很快就不行了。現在,人民幣在我國周邊地區的影響在上升,但要成為一個真正國際性的貨幣或者說能跟美元能抗衡的貨幣,那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現在,石油的價格、黃金的價格基本上都是跟美元掛鉤的。另外,現在用的這套會計以及其他金融制度基本上都是美國的。

第三,美國及西方國家的自我調節和創新能力很強。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美國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但一年多就基本上克服了這種危機,經濟在緩慢回升。在危機過程中,美國通過調整經濟結構,為其未來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特別是要重新振興製造業,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第三次工業革命越來越受到重視,美國在推進再工業化,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很多製造業在迴流,重新回到美國去。同時,美國的失業率也降了下來,到了 7%,經濟開始強勁地增長。

歐盟經過政策調整,從2013年開始,經濟也開始增長。日本安倍在2012年底上臺以後,推行安倍經濟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後續怎麼樣,還需要觀察。現在我們都說,日本的經濟不好,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人施壓,迫使日元升值。我國人民幣堅持不升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轍。其實,當時不只日元升值,德國馬克也升值了。可是,為什麼德國就沒有像日本那樣出現倒退?其實,日本經濟低迷,不只是因為日元升值,還跟其經濟結構及其管理有很大關係。有研究認為,日本政府幹預過多。德國從人口等方面來說,比日本還要少。可是,在世界上,德國製造業產品的質量在世界上是公認的好,其價格也是最高的,一把菜刀就要幾百塊錢,一口鍋要幾千塊錢,可照樣有人買。德國經濟在歐洲一直都是龍頭,特別是金融危機以後,其他國家都不行了,但德國一直都還不錯。

路透社每年都發布全球創新能力企業排名,在2013年的報告裏,美國有45家企業上榜,我國大陸一家都沒有,我國臺灣有一家。麥肯錫全球研究機構列的12種可能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的領域,美國都走在前面。未來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智慧型經濟,我們叫知識型經濟,俄國人叫聰明的經濟,說的都是靠智能來發展經濟。

現在美國搞的頁巖氣革命對國際格局也會發生一些比較大的影響。原來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之所以那麼重視中東,就是因為美國大量的石油都是從中東進口的。現在,美國的油氣開始不用進口了,而且未來還要出口。當然,這也不是一兩年就能實現的,因為要進出口天然氣,得先把它液化,還要考慮運輸條件,這都是需要時間的。「冷戰」結束以後,俄羅斯的整體地位在下降。2000年以後,由於國際油氣市場的油氣價格在提高,俄羅斯主要就是靠其能源影響歐洲。未來的情況在發生變化,油氣中心要從現在的中東、北非、俄羅斯西移到南北美洲去了。

(三)國際格局變化背景下的國際關係。

在世界經濟加速一體化的過程中,各國之間的共同利益越來越多,G20機制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大家需要合作。合作的同時,大國間的競爭仍然是很激烈的。美國對於我國和俄羅斯的強勢崛起,應該說是不適應的。所以,美國在不斷地加強軍事政治同盟。美國要守住既有陣地。俄羅斯在快速發展,普京說,我們原來衰弱的時候,那些陣地被別人佔領了,我們發展起來了,我們要爭奪陽光下的地盤。當然俄羅斯不可能再像19世紀的列強那樣靠槍炮去爭,而是要靠其實力去爭。我國也在迅速發展。

20世紀70年代,世界曾經出現過中、美、蘇三角。在這個三角上,我國處在短板。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新的三角關係上,中、美、俄的力量趨於平衡。我們說,國際戰略力量在均衡化,就是由於我國和俄羅斯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的絕對優勢地位。現在,美國開始制定新的規則和制度,它要建立一個全球的安全框架。原來美國打伊拉克戰爭的時候,佔有絕對優勢,可以繞開聯合國。現在,美國的文件強調要維護聯合國的權威,要發揮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現在有時候,美國的姿態也在放低。奧巴馬上臺以後跟國際社會合作的意向增強了。實際上,主要是因為美國的力量在下降。所以,奧巴馬在很多方面要求盟友承擔更多的義務,重新回到多邊主義,而不是小布希時期的單邊主義。在對利比亞問題上,出面的主要是歐洲國家,美國是退在後面的。在敘利亞的問題上,美國想主導,比如說對敘利亞進行打擊,俄羅斯反對,並提出讓敘利亞銷毀化學武器以換取不對它進行軍事打擊,最後美國也同意了。就是說,美國也開始承認權力處於轉移之中。

有一種聲音說,現在美國對中東的依賴程度在減弱,我國對中東的依賴程度在提高,現在我國石油的大部分還是來源於中東。未來中東和平可能主要需要我國去維護,美國要撤了。我看情況未必是這樣。美國還是要做一個全球性的大國,因此美國不可能對這個地方放手。最近,巴以衝突再起,美國又開始拉架了,要求雙方停止武裝衝突,坐在談判桌上來。當然,美國拉架還是向著以色列拉偏架的。另外,歐洲那些傳統地方,美國也不會放。在烏克蘭危機中,美國幹預的調門要比歐洲國家高得多。同時,對我國,對亞太地區,美國也不會放。所以,現在美國有點手忙腳亂。

二、撲朔迷離而又毫無懸唸的大國關係

目前,我國還不是一個世界性大國,只是一個地區性大國。但很多國家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把我國當成了一個世界性大國,認為當今世界主要的大國是美、中、俄。那麼,國際格局變化下的大國關係究竟如何呢?

(一)國際格局變化下的大國關係概覽。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實際上不想跟美國競爭。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政策基本是向西方示好,希望加入到西方陣營裏去。普京剛上臺的時候,有人就問,要不要加入北約?他說,當然了,如果吸收我加入進去,也行啊。而北約根本不可能讓俄羅斯進去,如果讓俄羅斯進去,好比把大象牽到澡盆裏去洗澡,盆裏還能有水嗎?!其實,俄羅斯一個重要的戰略思想是,沒有對手,也不想把誰當對手,但需要西方平等相待。可是,美國人就不平等待它。美國人認為,俄羅斯傳統上就是一個帝國,很難保證待到其國力恢復以後,是不是還去做一個帝國。所以,蘇聯解體以後,雖然俄羅斯跟西方頻頻示好,美國仍然堅持北約東擴。北約東擴以後,整個北約已經進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原來波羅的海三國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現在已經是北約成員、歐盟成員了。在西邊,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都已經進入北約了。原來俄羅斯跟東歐的緩衝地帶,現在沒有了。「9.11」以後,普京是第一個給布希打電話,表示慰問的。但是,美國就是不買賬。它不顧俄羅斯反對打了伊拉克,又在喬治亞和烏克蘭搞「顏色革命」,扶植親美政權。面對這一尷尬局面,普京很無奈。於是,普京就橫下心來,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吧。西方人不喜歡普京,因為普京是克格勃出身,另外,這個人的強國意識特彆強,在其經濟稍微恢復以後,就發展軍事,要強軍。所以,普京上臺以後,美國方面遲遲不祝賀。到現在為止,普京和奧巴馬也沒有正式見面會談。本來烏克蘭危機發生之前,奧巴馬計劃在開G20會議的時候,正式訪問俄羅斯,兩國領導人正式會談。但是,由於烏克蘭危機,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事情包括斯諾登等事件,都表明俄美兩國的利益是對立的。

金融危機以後,2009年俄美關係曾經一度重啟。梅德韋傑夫提出,要跟西方國家結成現代化同盟,當時跟歐盟,跟美國,關係都比較好。梅德韋傑夫還跑到美國跟奧巴馬一起去麥當勞喫飯。但是,烏克蘭危機以後,俄美矛盾激化,中俄關係迅速向前發展。所以,美國輿論批評奧巴馬說,你這個外交太不成功了,在歐洲那兒搞了個敵人,在亞洲又有個敵人,兩頭作戰,你有那麼多力量嗎?!所以,在最近的中美第六輪戰略經濟對話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中美雙方達成了很多共識。

看烏克蘭這個國家,是一個比較悲劇的國家。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一直想塑造統一的烏克蘭民族國家,結果沒有成功。烏克蘭這個國家從歷史上來說,就是分裂的。東烏克蘭長期在俄羅斯帝國的範圍內,被稱為小俄羅斯。俄羅斯說,自己是大俄羅斯,烏克蘭是小俄羅斯,還有一個白俄羅斯,就是三個斯拉夫國家。烏克蘭西部長期在奧匈帝國、波蘭這些國家的範圍內。所以,整個民族的思想意識都很不一樣。「二戰」開始以後,前蘇聯出兵波蘭,把西烏克蘭拿了回來。「二戰」結束以後,在這個地方搞集體化。西烏克蘭原本處在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在集體化過程中,很多有錢人的財產被沒收了,因此很多人逃到了西方。在西方社會,有了一個比較強大的烏克蘭社會。在烏克蘭獨立過程中,主要就是以西烏克蘭為核心的利沃夫這些地方要獨立。

烏克蘭獨立以後,一直想整合成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原來很多烏克蘭人不會說烏克蘭語,克拉夫丘克、庫奇馬當總統以後,大力推廣烏克蘭語,把國語定為烏克蘭語,這遭到了東部很多居民的反對。因為很多東部居民不會烏克蘭語,只會俄語。因此,普及、推廣烏克蘭語這樣一個政策,在國內效果並不好。

在蘇聯東歐轉型國家裡面,烏克蘭情況是最差的,它的情況跟中亞的塔吉克、吉爾吉斯差不多。經過20多年的轉型,其他國家多少都發展了,可是烏克蘭成了一個最落後的國家。為什麼西烏克蘭人要加入歐盟,就是因為看著波蘭發展的好。但是,波蘭可以,烏克蘭不行,因為烏克蘭執政者能力太差。這一點俄羅斯做的就比較好,就是寡頭不能幹政。烏克蘭都是寡頭直接掌權。現在烏克蘭人均收入大概只相當於俄羅斯1/3,因此,烏克蘭的很多俄羅斯族人還是向著俄羅斯的。在烏克蘭發生內亂的時候,克里米亞這個地方的人就要回歸俄羅斯。其實,克里米亞也並不是現在纔要回歸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就要回歸俄羅斯,當時就搞過全民公決,建立了烏克蘭共產黨,有自己的總統。但那個時候,葉利欽的力量有限,正在打車臣戰爭,哪有力量管它。最後,克里米亞就接受了烏克蘭中央政府的領導。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這個地方又要回到俄羅斯去。對於俄羅斯來說,收回這個地方,對於它的地緣戰略是很有好處的。因為克里米亞半島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突出在黑海裡面。這裡有俄羅斯的黑海艦隊,通過黑海可以通過土耳其海峽進到地中海。所以,普京不顧西方反對,要將其收回來。

儘管大國之間的這種競爭很激烈,但是大國之間不會發生戰爭。烏克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烏克蘭人傍美國,傍北約,最後俄羅斯把克里米亞收了回來,美國人並沒有因此替烏克蘭出頭。所以我說,是美國人把烏克蘭給害了。當初,美國拉攏烏克蘭跟俄羅斯對立,結果,俄羅斯一氣之下,收回了克里米亞,石油也提價了,美國人也沒什麼辦法。大國之間不會爆發世界性戰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經濟體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二是戰後武器的更新換代,尤其是核武器的發展。現在一枚導彈大概要1千萬,一架飛機就好幾個億。像中東第四次戰爭,最後就是因為大家沒錢了,那個戰爭沒法打了。

此外,國際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在增加。

現在中東伊斯蘭的極端勢力要建立一個伊斯蘭國,不只是在伊拉克,還包括敘利亞,一直到地中海。如果真建起來這麼一個伊斯蘭國,那我國的西北部、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歐洲就沒有寧日了,整個國際社會肯定不會同意的。在遏制恐怖主義問題上,大國一定要合作。

軍備競賽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各國軍備在下降。隨著俄羅斯經濟實力的恢復,俄羅斯要重整軍備。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周邊的威脅很多,我國也要發展軍備。一些小國為了抗衡大國,也要發展軍備,整個中東軍備競賽一直也沒有停。整個國際社會的軍費佔GDP的比重從2000年以後又在上升。

極端宗教勢力、民族分裂主義、恐怖主義越來越成為威脅國際安全的主要因素。大國之間不會有戰爭了,但是民族宗教矛盾引起的戰爭,「冷戰」結束以後一直都有。現在巴以之間有可能烽煙再起,中東也還很不穩定。

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問題也比較嚴峻。「冷戰」以後,核國家增加了,巴基斯坦、印度都進入了核大國的行列。現在伊朗,朝鮮發展核武器的願望也比較強。

還有好多新的問題,諸如環境、生態、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國際秩序要重構的問題也引起一些新的不穩定因素。

綜上所述,世界大戰不會有,我們可以專註於和平建設,但也不是風平浪靜,什麼事都沒有。下面,著眼於我國,看看跟我國有關的大國關係。

(二)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總的來說,美國在關注歐洲的同時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了亞洲。美國開始承認,世界上出現了新的力量中心。美國的防護報告強調,俄羅斯、中國、巴西、印度、印尼、南非,這些都成了新的影響力中心。亞太地區將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增長主力,我國在地區和全球經濟安全事務中的實力和影響力都在提升。

從我國的戰略來說,希望中美關係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這是習主席2013年6月跟奧巴馬在加州莊園會晤時提出來的。我國從2010年開始,經濟總量佔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從傳統上看,霸權國家和後起國家經常會因為這種競爭,走上戰爭,「一戰」、「二戰」就是如此。我國要走出一條跟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路子,就是要突破這樣一個傳統,就是不要再走大國只能通過戰爭崛起的老路。

我們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強調,我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我們希望跟美國建立的這種新型大國關係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各自的利益,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我國提出的這種新型大國關係,美國人不太情願接受。美國還是在我國周邊做了很多事情來遏制我國的發展,特別是加強亞太地區跟我國有矛盾的那些國家的關係,擺出了貌合神離之態。

總體來看,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壞也壞不到哪裡去。中美之間有根本的利益衝突,不只是說一個霸權國、一個守成國和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之間的關係,還有意識形態,價值觀等方方面面的衝突。但是,中美關係也壞不到哪裡去。美國是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國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有5000多億美元的貿易。就是說,中美兩國既競爭又合作的這種關係,是不會變的。從2009年開始,中美兩國領導人達成協議,發展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應對共同的挑戰、新的安全威脅,以及經濟上的一些問題。2013年6月,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時候,達成了很多共識,強調要互利共贏,相互尊重。2014年11月的APEC峯會將在北京召開,奧巴馬要來,同時也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剛剛結束的中美第六輪戰略經濟對話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不管中美關係怎麼樣,兩國的利益決定了兩國的合作。所以,基辛格認為,中美是一個共同發展的關係。兩國都從本國的需要出發,在可能的領域進行合作,並通過調整兩國的關係,盡量減少衝突。用習總書記的話說,正因為我們有衝突,所以才坐到一起對話。美國差不多有半個內閣都到我國來參加這樣一個對話。中美之間雖然有很多矛盾和問題,可是有一套比較成熟的機制在起作用。中美之間有90多個政府間的對話機制,在經貿、能源、環境、反恐等各方面的合作都在不斷深化。中美之間的往來也是比較密切的,中美民間有220多個友好的省市地方關係。我國有19萬留學生在美國,美國也有2萬留學生在我國。而我國剛開放的時候,向美國派出的留學生,只有52個人,美國派到我國來的也只有8個人。

中美的共同利益很多。其間最大的利益是,在亞洲都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要維護亞太和平。在經濟上,都是希望對方好好發展,如果不發展的話,那些貿易額從哪兒來?中美兩國共同應對很多的問題,金融危機、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朝鮮半島、伊朗核問題等。

中美關係的這種戰略性影響、全球性影響要高於中俄關係。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當時小平同志說,中國對外開放,最重要的是對西方國家開放。跟著發達國家,才會發展得快;跟著落後國家,怎麼可能迅速發展。應該說,中美這種友好關係在我國30多年的發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入新階段。

中俄兩國共同邊界有四千多公里,從當前來看,關鍵是要正確估計俄羅斯的形勢。蘇聯解體以後的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經濟下降了一半,全國2/3的人口處於貧困狀態。從2000年普京當選為總統以後,整個世界經濟形勢開始對俄羅斯有利。由於新興國家的發展,對油氣需求擴大,加上中東不穩,油氣價格直線上升。借著這樣一個形勢,俄羅斯獲得了迅速發展。到2007年,俄羅斯的經濟基本上恢復到前蘇聯時期的水平,我個人覺得,甚至比前蘇聯時期的水平還要高。

前蘇聯時期,經濟總量很大,但是經濟結構不合理,老百姓缺喫少穿。蘇聯一解體,葉利欽放開價格,市場上短缺的情況沒有了,而存在的問題就是,很多奢侈品甚至水果之類的東西,大多數人買不起。現在俄羅斯基本的食品價格,諸如:麵包、牛奶、圓白菜、土豆等,政府是控制的,而且很廉價。像麵包,2000年我在俄羅斯的時候,一個大麵包5盧布,一個人一天都喫不完,當時1美元換27、28盧布。

我覺得,俄羅斯休克以後,反倒有利於它以後的發展。東歐轉軌過程中,波蘭是搞休克療法最徹底的國家。波蘭現在是東歐國家甚至整個歐洲國家裡,經濟發展最快的。匈牙利當時拖泥帶水,現在匈牙利就比不上波蘭。俄羅斯從2002年開始出口糧食,一年出口將近兩千萬噸糧食,前蘇聯時期最多一年進口四五千萬噸糧食。

在國際舞臺上,普京很強硬,堅決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他也很善於抓住機會。2008年,普京抓住喬治亞犯錯的時機,先出了兵,通過五天的戰爭,使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脫離了喬治亞。通過這兩個地方,使俄羅斯的勢力進入了南高加索。這一次,俄羅斯又收復了克里米亞。由此,使西方不斷北約東擴,軍事聯盟抵近俄羅斯家門口的事態,也獲得了轉機。

前蘇聯解體以後,不管俄羅斯採取什麼樣的政策,中俄關係還是比較順利的。從1996年開始,建立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發表了幾個關於國際秩序、關於重大國際問題的聲明。今年普京來我國訪問,中俄兩國發表了《中俄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中俄雙方的這種戰略不只著眼於雙邊關係,更多的是國際舞臺上兩國利益的維護問題。

習近平同志當選國家主席以後,特別重視跟俄羅斯的關係。俄羅斯在西方遇到一些麻煩,也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我國也是很巧妙地給予了支持。比如說克里米亞問題。我們沒有像西方那樣去譴責俄羅斯,而是表示理解,因為這個地方歷史上是俄羅斯的。

習近平同志2013年3月訪問俄羅斯,普京2014年5月來華,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往前走了一大步,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能源合作問題。這個對俄羅斯也很重要。現在,俄羅斯能源出口主要是向西,俄羅斯能源戰略確定,未來1/3要出口亞太地區,我國是最大的客戶。俄羅斯供氣管道有望於2014底開建,並將自2018年起,通過「Power of Siberia」天然氣管道向中方每年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將來北京有可能用上俄羅斯的天然氣。現在俄羅斯的石油通過西邊哈薩克的管道也在向我國出口。

中俄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更是向前進了一步。習近平同志被稱為是第一個訪問俄軍總指揮部的人,其他國家首腦還沒有去過。由此,表明了中俄之間的軍事互信關係。中俄兩國還有定期的軍事演習,2014年5月剛剛結束了在東海的軍事演習。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還是我國先進武器的主要來源地。西方從1989年以後,對我國實施軍事禁運,像美國、歐盟的先進武器是不賣給我國的。俄羅斯的武器還是比較先進的,跟美國相比不相上下。另外,中俄兩國有可能在一些軍備問題上,加強技術方面的共同研發。

中俄兩國的貿易在迅猛發展。2013年中俄兩國的貿易達到了892億美元,到2015年要達到1000億美元。還有一個新的發展,就是中俄鐵路聯運。原來哈爾濱、吉林的貨物是經過鐵路到大連,再出口到韓國、日本。而大連港的吞吐能力有限,好多貨物一待好幾個月都出不去。現在,通過俄羅斯的鐵路,通過其遠東港口到達韓國、日本,這樣還縮短了運輸的距離。另外,俄羅斯正在改造西伯利亞鐵路,還有北方航道。未來,我國向歐洲出口商品可以通過這個渠道。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中俄關係是大國關係的典範。外界老擔心中俄會結成什麼軍事同盟,我們不斷地宣佈,這是不可能的。歷史上,中俄有過兩次結盟,而兩次結盟都沒有好結果。第一次結盟是1896年,中俄建立軍事政治同盟,當時是對著日本的;第二次結盟是1950年,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第一次結盟等於說引狼入室,整個東北成了俄國的勢力範圍;第二次結盟我國被拖入了朝鮮戰爭,惡化了我國周邊的環境。現在中俄兩國關係是建立在國家利益基礎之上,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追求互利、互讓、共贏的關係。

(四)不計前嫌,以大國風範和平解決中日關係。

現在我國周邊比較麻煩的是中日關係。中日關係這種僵局已經不只一次了。小泉當首相的時候,大約有五年的時間中日關係也是很差。後來,安倍第一次當首相的時候,雙方關係開始緩和,安倍來華,胡錦濤、溫家寶訪日。兩國領導人有定期互訪,在能源、環保等領域開展了一些合作。2012年,日本政府從私人手裡購買釣魚島,由此引發了中日關係的對抗、惡化。

從歷史上看,中日關係不好,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要說再有一場戰爭,那是不太可能。現在日本領土有50多個核電站,一個福島泄漏一點,全世界都受不了。我個人覺得,中日關係不能無限地惡化下去。現在安倍很可笑,他的外交基本上都是針對我國的。可是,面對如此發展的中國,安倍的舉措不是以卵擊石嗎?!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不管怎麼樣,日本是離我國最近的發達國家。日本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比如說日本的社會秩序。日本首相走馬燈式地更迭,但是,整個社會秩序基本上不受影響。我們要是這樣的話,情況會怎麼樣?近代甲午戰爭以後,大批中國人到日本尋求救國之道。日本1億多人,領土面積大概跟我國一個省差不多,才36萬多平方公里。但是,它的經濟實力曾一度長期位居世界第二,它是如何做到的?這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日本國內右翼化現象很嚴重,但日本國內也是有不同聲音的。比如說安倍推動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就遭到日本國內很多人的反對,甚至有人以死抗爭。

那麼,如何看日本的侵略歷史。亞洲甚至包括澳大利亞都受到過日本的侵略,可是很多國家不像我國對日本的侵略那麼耿耿於懷,因為很多問題早已經得到解決了。「二戰」以後,日本搞東亞基金,給這些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幫助,也給很多國家賠了款。當時,我國實行的是「以德報怨」的政策,沒讓日本賠償,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可是,現在我們國內好多人對此心理上還總是不平衡。我國改革開放以後,在技術、資金方面,日本也是幫助過我們的。因此,我們的宣傳要理性一點,要引導好民眾在涉日問題上的民族情緒。況且,從未來發展看,世界形勢對我國會越來越有利,我們要有大國自信。

(五)我國與其他大國間的關係。

其一,我國跟歐盟的關係。現在,習主席出訪歐洲,各個國家基本上都是以最高的規格在接待。這個不只是對習主席個人的尊重,還有對中國的尊重。歐盟認識到,世界權力在發生轉移,我國的力量在上升。我國的貨物通過在建的歐亞大陸橋就可以到歐洲去了。

其二,我國與印度、巴西這些新興國家的關係。中印關係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其間的貿易額現在已經超過了600億美元。我國跟巴西的關係也比較好,我國大量的原材料來自於巴西。

我國跟印度關係兼有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三重身份。中印之間一個大的問題就是領土主權爭端沒解決,在陸上邊界,我們現在跟其他國家都解決了,印度是唯一沒有解決的一個國家。西段有3.3萬平方公里,中段有2千平方公里,到東段我們原來都是9萬平方公里,據最新測繪大概是6.7萬平方公里。現在西段在我國的控制之下,東段主要是在印度控制下,印度在那裡建立一個阿魯那恰爾邦,有300多萬人口。你說,怎麼收回來?邊界問題在古代社會是因宿而治,現代的邊界基本上都是通過一系列條約確立下來的。那麼,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可能也還是坐下來談,協商解決。

三、我國外交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現在我國的實力增強了,由此帶來的麻煩也增多了。2014年是我國改革開放承前啟後的一年,我國外交也開始了新的格局。這一屆領導人的戰略性部署色彩更濃,就是我們的外交不再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再是應付性外交,而是自己主動設置議題。我們看國際形勢、大國關係,其實真正的落腳點還是在審視我國的外交機遇和挑戰。

(一)應對周邊國家在經濟上依賴我國,有的在安全上跟我國對著乾的現象。

隨著我國的迅速發展,引發了我國周邊國家的危機感、焦慮感、緊迫感。由此,就呈現出一種令人心痛的局面,即周邊國家在經濟上依賴我國,在安全上跟我國對著幹,依賴美國。為了應對這樣一種複雜的環境,我國跟國際社會也是學了很多做法,比如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周邊一些問題,我國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比如對朝鮮發展核武器。原來我們也一直強調半島無核化,但是對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回應不夠強硬。現在我們的外長對朝鮮說,我們絕不接受我國的發展進程受到幹擾和打斷,更不允許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整個世界搞亂。

還有在南海,原來我們比較重視維穩,在維權上做的不夠。現在我們開始注重在南海地區既要維穩,也要維權。與我國在南海主要發生爭端的國家,一個是越南,一個是菲律賓。這兩個國家藉助外力,跟我國鬥爭的決心還是很強的。現在黃巖島,其實在我國的控制之下。在美國空襲科索沃的時候,菲律賓有個船自沉在仁愛礁,然後就不走了,天天有人在那兒守著。當時我們沒有抓住機會,該趕它走的時候沒有將其趕走。現在菲律賓又向國際法院告中國,眼下我們再有什麼大動作,對我國也很不利。

菲律賓一個很重要的訴訟要求就是要推翻我國的九段線。那麼,九段線怎麼來的呢?「二戰」結束的時候,在中國周邊,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包括印尼都沒有獨立。當時我國劃的九段線實際上就是定國界線,就是島嶼歸屬線,基本上是那個島和對岸那個國家的中間線。當時,我國政府要求廣東省政府把這個事給辦了。結果解放戰爭開始了,這事兒就擱那兒了。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的海軍力量一直不夠強大,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幹擾,失去了很多機會。不管怎麼說,總得在那些島上有點主權標誌。可是,我們沒有。在這種情況下,越南、菲律賓獨立以後,就開始佔那些島。現在越南佔的最多,有29個。菲律賓也比較多,佔了8個。其實,有很多很棘手的問題是完全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的。像中越在北部灣劃界,劃出一個界限,規定一個共同的逾越區,就是雙方漁民可以捕魚。

(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

在新領導外交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注意塑造周邊,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在很多政策上,也注意打造跟周邊國家的命運共同體。就是說,我國發展了,人家對你有戒心,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我們放下姿態,跟周邊國家盡量搞好關係,同時讓它能分享到我國發展帶來的好處,才能拉近雙方的關係。我國新一代領導人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確定了周邊外交的方針。就是對於周邊國家,不是去應付,而要去塑造。

我國跟東盟國家關係的發展也比較順利。從2010年開始,我國跟東盟國家建立了自由貿易區,而且關係發展一直都比較快。2013年我國跟東盟的貿易額有4400多億美元。東盟是我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其實,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跟我國是有關係的。

再有就是中亞。在中亞有上海合作組織。在2013年9月,習主席訪問中亞四國的時候提出,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個構想提出來以後,國內也比較活躍,各種課題、行動都開始做起來了。我個人覺得,還是要冷靜一點。因為中亞畢竟不是中國深耕過的地方,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不是一廂情願的問題,還得人家接受。另外,中亞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特別是像烏茲別克這些國家,宗教民族矛盾比較多,政權未來怎麼樣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機制。就是說,不能排除它會有一些動亂。另外,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以後,阿富汗那些極端勢力很容易進入中亞,會不會影響到中亞的穩定?這些都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跟俄羅斯主導的那些組織搞好關係,特別是俄羅斯現在要構建歐亞聯盟,不能讓人家覺得咱們在挖人家牆角,那樣對中俄關係不利。

(三)除了周邊之外,現在我國的外交視野也比較寬,特別是加強了對非洲國家的關係。

今年李克強總理的非洲四國之行,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中非關係發展比較快,有中非合作論壇這樣一些機制。1950年,中非只有1.21億美元的貿易額;2000年只有1000億美元的貿易額;2013年中非貿易額達到了2012億美元。我國在非洲有很多的企業,涉及到很多領域。現在,老百姓中有很多人覺得我國援助非洲似乎太多了,我們自己西部地區的校舍那麼破,路也沒修,為什麼要去非洲搞援助?其實這是一種短視。作為一個大國,要承擔國際社會的責任,對外援助是必要。而且,大國都有對外援助,美國有,歐盟也有,甚至俄羅斯都有。另外,這些援助也帶動了我國企業進入這些國家的經濟領域。

(未經許可,不得複製、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據宣講家網站報告錄音整理

責任編輯:劉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