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河武士之魂來說,或許榊原康政他應該是其中的典範吧,自幼年的小平太開始,到今川義元戰死桶狹間的三河復國行動,到元服後的三河一向一揆和本多正信的交手,雖說不像身經百戰毫髮無傷的本多忠勝那樣知名,也沒有像出了五代大老的井伊家那樣為人所知悉,可是跟在主公旁邊多年,帶領著旗本隊衝鋒陷陣,如果不是特別信任的武將,恐怕也不會被授予這樣的兵權和角色,今天就前進館林,一起看這位成功之後直接退居幕後武將之墳。
    
    在那之前,我們先列出一份榊原康政歷年參與過的作戰表格

初陣-三河一向一揆壓制
姉川之戰(VS 朝倉家)
第二次高天神城攻略戰(VS 武田家)
三方原之戰(VS 武田家)
長篠之戰(VS 武田家)
伊賀大脫逃戰
小牧長久手之戰(VS 豐臣家)
小田原城攻防戰(VS 北條家)
關原上田城之戰(VS 真田家)


    其實不管勝敗,戰國時代末期的德川家大型戰役,他可以說是無役不與,姉川之戰檔住了朝倉家,使織田家有餘裕對淺井家展開猛攻,三方原大敗之後,高天神城奪回,長篠戰役的勝利對武田家的滅亡造成絕對打擊更是難得。小外記一下:雖說歷史對武田勝賴的評價不高,但是筆者個人以為,是信玄太聰明瞭,使得勝賴相對平庸,且勝賴也只是後宮鬥爭導致國家覆亡的犧牲品罷了(勝賴為側室所生,和武田義信為正室所生有差別,信玄為讓勝賴繼任家督而殺義信,種下了武田家滅亡的禍根)。

    武田滅亡之後,伊賀大脫逃時也跟在德川家康旁邊擔任護衛工作,之後小牧長久手之戰更是?原康政一戰成名的代表作,在家康和秀吉雙方布陣準備展開長久戰之時,其實雙方都知道"先動就輸"這個概念,自然需要激怒對方出陣地作戰,因此榊原康政的罵秀吉文宣,說沒有效果是騙人的,雖說不至於像小說一樣,提到秀吉特別跑去家康陣前放屁洩憤(這當然只是小說的誇大創作,正史如何不知道)可是在記載中,秀吉確實為此有下令,得康政人頭者封賞十萬石,由此也看得出來是罵得夠兇,且戰場上也擊潰過羽柴秀次(秀吉之養子)一次,讓秀吉記住了這個人,之後戰爭結束,豐臣秀吉的太閣時代時,還特別為此召見榊原康政,把酒言歡,以軼聞來說,還真是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而太閣死後的關之原戰爭可說是榊原康政最失敗的一次作戰,當時榊原康政是擔任世子德川秀忠的監軍,三萬八千人的德川本隊,反而在上田城被真田昌幸;幸村父子擋住,有人說是故意為之,也有人說是保留實力的方法,也有一說是德川秀忠想立功給父親看的弄巧成拙,不過名義上是大將的德川秀忠,只能幫大將擦屁股了,或許這也是老臣的無奈,雖說上田城一役擔任德川秀忠的指導任務還是喫了敗仗是事實,不過依然不損其功勳,家康在封賞時本欲封水戶二十五萬石,可惜隨著康政的拒絕封賞,而後轉封給了家康其他兒子,最後落入十一子賴房,而成為御三家之一。

    也有人說康政僅獲領十萬石,主要還是關於信康之死,筆者以為還是有其可能性,但是相對不高,且當時酒井忠次和榊原康政是一同擔任信康的輔弼,而酒井忠次又是家康的叔父,且在和織田信長談判之時,主要還是以酒井忠次為主要使者,可是之後忠次後人,還是出了酒井忠世,和大老酒井忠清。因此信康之死,筆者只會將他當作是天妒英才,且對照被前後抄家的大久保家,本多正信家或是後期德家康委以重任的板倉勝重一萬六千石,其實安排在近郊的十萬石,某程度上也算是相當不錯的了,且關原會戰之後,還被授予了老中資格,當時被稱為若年寄,江戶中期之後老中在若年寄之上,也就是初期時,

老中=若年寄

江戶中期後:老中>若年寄

    可是撇開職務名稱,這也是大權在握僅次於將軍的政治中樞地位,不過沒多久之後,榊原康政留下了"老臣爭權乃亡國之兆"這一句話之後,就退休返鄉了,雖說沒能趕上大阪之陣,或許也是一頁遺憾,也是三河武士的凋零,但是回過頭來看本多正信家和大久保忠鄰家的下場......或許真正的英雄和武士,戰爭的時候絕對想的到他們,可是戰爭一旦結束,他們直接解甲歸田,毫不眷戀,或許也是他留給後人的風骨,和酒井家一樣,都是一羣憨直的武士,但是他們並不笨,可是開創天下的人,還真是需要這羣憨直武士給後人看他們的骨氣,現在想想,也真是活下來和榮曜的平衡點難以拿捏。

    而這樣的憨直又有風骨的武士,身後之處,也是康政所指定的家族菩提寺,從車站徒步到此,約一小時,若是搭乘公車,則只需要15分(從館林駅東口上車,至アピタ站下車,沿縣道365號後徒步七分)。而筆者自己,則是從館林站東口徒步了一個小時

FB_IMG_1408419258253.jpg

 

FB_IMG_1408420375557.jpg

FB_IMG_1408423517970.jpg

其實走在路上,和臺灣的1990年代街景,其實是相當相似的

    徒步一小時之後,終於走到了,以門旁的資料立牌來說,他是708年(和銅元年)時開山,平成時代時因館林車站前廣場整修,因此進行了複製搬遷工程,格局配置小有改變以外,可說是完完全全的整個寺搬過來,之後便豎立在此,除了幕末明治時代的廢佛立神這個政策在當時有所影響之外,可說是平平順順的走到今天

FB_IMG_1408425905074.jpg

 

善導寺山門,採取

唐門式的設計,今天也是館林市指定史蹟

FB_IMG_1408425940984.jpg

 

    左邊最高的為康政之墓,已經在此400年了,和主公相比,顯得低調沉穩許多

DSC_0188.jpg

 

而除了康政以外,其長子大須賀忠政、二代館林藩主榊原康勝役長眠於此

FB_IMG_1408426201073.jpg

 

    康政墓近拍

FB_IMG_1408426384214.jpg

善導寺本堂,離去之前別忘了奉養一下,且因為康政之墳相對冷門,因此目前寺內是沒有販售任何周邊商品的,因此別忘了奉納一下,除了美景,不要帶走任何東西,就是最好的紀念品

FB_IMG_1408426510419.jpg

    寺內風光一隅

FB_IMG_1408426639830.jpg

 

    雖說這一趟花費的時間會比較長(東京搭車需兩小時半,在徒步一小時,合計單程約三小時半),可是到了比崎玉更外圍的羣馬,其實還是有徵服之感,而且館林市內相當的安靜,在此徒步的風情,其實更像是走在自然公園,筆者相當建議出戰之後沿著城沼徒步一圈,除了康政之墓以外,也能順便看館林城遺跡,也能到市公所旁的氣象觀測站看一下傳說中的"最熱氣象點"(因為設置的問題,使得館林氣象觀測點的溫度總是常年高溫),若是夏季前往務必要注意防曬和補充水分。

    下回將為大家介紹館林城遺跡,敬請期待

    


檢視較大的地圖

 

    康政之墳交通-

東武佐野線「館林駅」下車 徒歩50分
東武佐野線「渡瀬駅」下車 徒歩60分
公車-板倉東洋大前站西口行「館林板倉線」アピタ站下車,沿縣道365號後徒步七分

 

延伸閱讀:

<東京景點>-神田明神-聖地巡禮篇

<東京景點>-近藤勇之墓

<東京景點>-增上寺

<東京景點>-泉嶽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