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清晨5点23分,随着一声巨响,一列豪华列车在皇姑屯三洞桥被炸得支离破碎。列车上的“东北王”张作霖身受重伤,被人紧急送回大帅府后,不治身亡。一代枭雄张作霖,就此殒命皇姑屯。

  (张作霖剧照)

  当时,时任北洋政府海陆空大元帅的张作霖,在北京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急着赶着回奉天老家呢?

  其实,表面风光的张作霖,当时已处于腹背受敌,进退两难的境地。

  早在1925年,张作霖的老部下郭松龄就在滦州起兵反奉,率领着数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了山海关,兵锋直指锦州,距离张作霖的奉天根据地也就咫尺之遥。张作霖眼看形势岌岌可危,只好求助于日本关东军。

  日本人不但出动飞机轰炸了郭松龄的部队,还在新民县派出部队,阻击了郭松龄。在张作霖和日本人的双重夹击下,郭松龄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随后,郭松龄夫妇化妆潜逃,被张作霖的奉军捕获。

  张作霖对郭松龄的反叛行为十分愤怒,不但枪杀了郭松龄夫妇,还将二人曝尸数日。

  日本人自认在此事件中对张作霖有恩,和他草拟了《日张密约》,允许日本人在东北修建铁路。但在张作霖就任大元帅后,就对《密约》矢口否认,由此让日本人大光其火,欲除之而后快。

  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张作霖的奉军节节败退。内外交困的张作霖,于是决定暂避锋芒,退回关外奉天老家。

  那么,张作霖在回奉天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发生意外吗?

  (郭松龄剧照)

  实际上,张作霖在回奉的安排上,还是有所防备的。

  他曾在乘坐火车还是汽车上犹豫不决。如果乘坐汽车,一来路途遥远崎岖,张作霖受不了长时间颠簸之苦;二来沿途安全无法保障。而且张作霖想彰显堂堂大元帅的威风,不愿灰溜溜逃回奉天,因此最终选择了乘火车回奉天。

  即便这样,张作霖都还是十分小心的。他故布疑阵,三次更改出发时间。原本6月1日的出发时间,被他临时推迟到6月2日。然而,6月2日上车的也只有他的五姨太和部分工作人员。

  6月3日凌晨1点,张作霖带着他的六姨太马岳清和儿子张学曾,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当年慈禧乘坐过的蓝钢专列。这列车不但装饰豪华,而且车身钢板很厚,具有一定的防弹功能。

  站台上挤满了送行的人员,张学良也在月台上静静肃立,在军乐队的演奏声中,看着他的老爹渐行渐远。只是张学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居然是他们父子俩的最后一面。

  列车上的张作霖心事重重,他想起了两天前收到的一封电报。电报上告诉他,日本人这几天在铁路沿线活动频繁,难道是真要对他下毒手?

  但当张作霖透过车窗看到奉军在铁路两边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地警戒时,他的心中又稍显释然。只要能安全通过山海关,就是他“东北王”的天下了。

  6月3日下午4点,专列到达山海关。黑龙江督军吴俊升专程从奉天赶来接应张作霖,同时带来了好消息,五夫人等一行人已经平安抵达奉天。张作霖异常高兴,眼看就要进入他的势力范围了,他特意吩咐厨师专门炒了几个平时爱吃的小菜,开了一坛好酒,和吴俊升边吃边聊,相谈甚欢。

  吃饱喝足后,张作霖还拉上几人,玩了一会儿麻将。据说当时他的手气特别好,赢了不少钱。眼看天色即明,张作霖在六姨太的催促下,才余兴未尽收起了麻将,回到自己的车厢。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所在的是10号车厢,位于列车中部。吴俊升和校尉处长温守善一直陪伴在他的身旁。

  6月4日早上5点,火车抵达皇姑屯,离大帅府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距离了。张作霖也从浅睡中醒来,跟身边的人开玩笑:“这个日本人真会折腾,不是要对我下手吗?这不一路平安无事吗?我张作霖又回来喽。”

  在短暂停留后,列车继续前行。

  5点22分,列车即将行驶到三洞桥,张作霖的密电处长周大文突然发现,桥上的日本兵正在迅速撤退。他心里不由得开始嘀咕,这似乎有些不对劲。陪同张作霖的温守善和吴俊升也发现了异常,赶紧拔出手枪,分侍在他的周围。

  5点23分,列车驶入三洞桥,突然两声巨响传来,列车被抛上了半空,重重地摔在地上。整个车厢硝烟弥漫,张作霖所在的10号车厢只剩下了底盘。

  吴俊升当场身亡,温守善被爆炸的气浪掀出车外十多米。在短暂的神志不清后,他强打精神,开始四处寻找张作霖。

  等温守善找到张作霖时,他已身受重伤。喉咙处有一个大创口,正在不停地向外冒着鲜血。

  温守善赶紧用随身携带的手绢把伤口包扎起来,众人手忙脚乱地将张作霖擡到一辆车上,火速将他送回到了大帅府,安置在寿夫人的小青楼里。医官对张作霖进行了紧急抢救,但终因失血过多,还是于当日上午9点不治身亡。

  年仅54岁的张作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召小六子回奉主持政事,望诸人辅助……”

  (参考资料:《张作霖传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