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三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1、“超級真菌”N個真相大揭祕(4版)

  培養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圖/美國CDC官網

  “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致死率極高”“公共衛生新威脅”……一種被稱爲“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日前刷屏朋友圈,引起一些網友恐慌。

  “超級真菌”真相如何?多位病原微生物專家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我國已發現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不等同於“超級真菌”感染,只有多重耐藥的耳念珠菌纔是“超級真菌”。且“超級真菌”對健康人羣不構成威脅,公衆不必恐慌,也無需採取特殊的預防措施。

  閱讀原文

  2、家門口花同樣的錢,就能看上省城專家,整合型醫療體系是怎樣的“一盤棋”(4版)

  早在2012年,浙江率先在全國開展城市優質“醫療人才下沉、城市醫院下沉,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羣衆就醫滿意度”(簡稱“雙下沉、兩提升”),基本實現了三級醫院參與醫聯體建設以及醫聯體對縣級醫院輻射的“全覆蓋”;2017年,浙江又在11個市各選擇1個縣(市、區)先行開啓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效果“立竿見影”,縣域就診率達到86%。一年後,在全省全面推開,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成爲該省在醫療衛生領域改革的“金名片”。

  閱讀原文

  3、是山之宗,是水之源,課本里的青海離我們並不遙遠(10版)

  春之牧歌(油畫) 陳逸青

  青海,也許是因爲王洛賓那首著名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讓人知曉的。深情的歌詞和優美的旋律,詮釋着美好和希冀,令人無限嚮往。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其四)》,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在唐代詩人王昌齡眼中,遙遠的青海是長雲、是雪山、是遙望、是黃沙,是邊塞將士艱苦的駐守,是金戈鐵馬的壯志雄心……

  閱讀原文

  4、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耳鳴,病因究竟是什麼?(6版)

  研究發現,平時特別仔細,做事講究完美;特愛思考,愛鑽牛角尖,愛較勁;愛生氣、易憤怒;生活、工作、家庭環境處於緊張狀態,壓力過大、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睡眠障礙;飲酒過量,過度吸菸;高膽固醇及高鹽飲食;常飲用濃茶、含咖啡因的飲料;長期佩戴耳機、工作環境過於嘈雜、經常出入噪音巨大場所的人羣等,都是耳鳴的好發人羣。此外,更年期也常常會出現耳鳴。很多更年期婦女出現耳鳴,但聽力檢查正常。除耳鳴外,她們還會出現一些無法解釋的症狀,如用手觸摸耳廓或用手輕叩頭皮時,也會出現耳鳴。目前認爲,更年期婦女內分泌失調、雌激素降低、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是造成耳鳴的主要原因。

  閱讀原文

  5、話題從不離開考古學科,陪蘇秉琦先生聊天,是種享受(12版)

  1987年9月,蘇秉琦先生在研究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女神像。圖片由作者提供

  蘇秉琦(1909-1997)河北高陽人。新中國考古工作主要指導者和考古教育主要創辦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由他創建的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理論和中國文明起源三部曲(古國-方國-帝國)、三模式(原生型、次生型、續生型)系統觀點,在考古學界產生深遠影響。

  晚年的蘇秉琦先生愛聊天,尤其是觸景生情、逢人憶事之時。說是聊天,先生的話題從不離開考古學科,很少有多餘的話,也很少有重複的話。說是聊天,卻往往是他的深思熟慮,從而時時充滿新意。陪蘇先生聊天,是一種享受。

  閱讀原文

  內容來源:綜合自4月14日《光明日報》

  視頻製作:孫金行 鄒蘭斯 陳祺鴻 梁書達

  圖片來源:網絡 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王子墨

  本期編輯:邢妍妍 張永羣 吳亞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