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投資者都希望自己能買到漲幅前幾名的股票,成功地捕捉到股價的起漲點,享受股價飆升的樂趣……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股市如同戰場,總體為主力和散戶之間的對弈,一方贏是以另一方的輸為代價的,投資者要想在股市賺錢,除了了解自己外,更重要的還要了解市場主力的操盤模式,從而發現其要害,尋找獲利的機會。

主力在坐莊之前是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籌劃的,包括操作資金籌集,上市公司調研,國家政策面和經濟走向的分析等各個環節,同時還要結合大盤背景和目標股的基本面、技術面、籌碼分布情況,來決定後序的操作,在操盤過程中只允許操盤手根據行情走勢進行局部小範圍的變動。

一輪行情的跌宕起伏,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與主力的操作行為密不可分,主力將操作資金分散在多個不同賬戶中,通過在低位收集大量個股的流通籌碼拉高後派發,賺取股票的差價,從中獲利。但也不是說主力坐莊都能成功的,主力也受到許多外力和突發事件的影響,主力的行為是受制於市場大勢的,逆市操縱的主力大多會失敗,比如早期的中科系、新疆德隆等機構,都曾經在滬深股市中叱吒風雲、牛氣十足過,最後也難免「棋差一招,敗走麥城」,所以投資者選擇跟庄的前提條件是市場大環境處於上行趨勢。假如大勢處於下跌趨勢,對於逆市操縱的主力要警惕,不要輕率、盲目追隨。

主力做莊一般都要經過四個主要階段,吸籌(建倉)、洗盤、拉升、出貨。主力在操盤過程中,經常採用虛虛實實反技術的操作手法,各階段之間並沒有太明顯的分界線,比如,主力在吸夠籌碼後,乾脆省略洗盤階段,直接啟動股價,在拉升途中邊拉升邊洗盤,或回調,或回調後,再拉升,使投資者對股價的運行方向產生錯覺,做出錯誤的決策。主力操盤變化招數較多,沒有一成不變的操作模式,操盤過程是主力與散戶之間智力博弈的過程,操盤手在操盤過程中,會根據實際盤面走勢情況,隨機應變,投資者還應在了解主力基本操作模式後,針對目標股的走勢情況,靈活應變。


在資本市場上,資金和操縱資金的人就像戰場上的兵和帥,所持的籌碼就是殺敵的武器。投入這場戰爭的人花的是金錢,斗的是心理,誰在心理上被打敗,誰就失去了財富。

莊家分析之建倉

一隻股票在不同時期,莊家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時候,也可以有多個莊家。這些情況必然會導致走勢難於分析。我們以長線庄為主進行介紹,因為長線庄各個操盤步驟歷時均較長,上漲幅度也較大,是跟庄的主要對象。

做一次長線庄,就像打一場大戰役,他們在建倉時最在乎的是價位,其次是數量,最後才是時間。籌碼結構不合適的股票根本不予考慮。永遠要記住,長線庄是只買低價的,不會追高。

莊家開始建倉時,股價一般離最近的一個成交密集區下緣已經很遠了,一般在30%以上。

吃貨主要包括幾個階段:見底前平台、做底、見底後平台、推高建倉、第二平台。

見底前平台:在大盤下跌時,莊家開始接手割肉盤,但是如果單純橫盤就沒有人賣了,所以還要繼續振蕩,而且沒有大陽線,不引起短線客的注意。

做底:當大盤見底時,人氣往往是最低迷的,這時如果股價跌破見底前平台,會引來更多的割肉盤。

見底後平台:見底後,稍微進行拉升,一般要超過見底前平台,使割肉者都踏空,不願買回。這樣莊家就有足夠的時間繼續建倉。由於股價還處於低位,持股者信心仍不足,仍有不少割肉者。但是,隨著平台的延長,持股者心態趨穩,加上有買盤關注,所以越往後,莊家吸到的籌碼就越少,當莊家覺得繼續盤下去不划算時,就開始推高。

推高建倉:這種推高的走勢,漲幅並不小,但振幅較大,且莊家往往避過短線客的視線,你在漲幅榜上很難找到它。雖然底部橫盤的時間比較長,但莊家在這個階段吃到的貨更多。

第二平台:經過一段時間的推高,股價有了一定的漲幅,技術指標也到高位了,股民又不再看好此股了。此時正好是洗出獲利籌碼的時機。這個平台不管怎樣盤,看好的人都不多,所以莊家可以憑心情來,有時達數月。待到莊家覺得持倉量足夠且時機成熟了,就開始進入拉升階段。

根據籌碼分布情況及莊家的胃口,有可能有第三、四、五個平台。

莊家建倉,需要吸引賣盤,而且價格盡量低。吸引賣盤大家最熟知的方法是「震倉」。但我認為吸引賣盤,第一靠時間,第二靠消息,第三才靠手法(如「震倉」)。

第一靠時間。一個人買了股票剛剛套牢的時候,總是很難接受現實,更難割肉賣出,所以「震」也是白震。而時間一長,心理上的痛苦逐漸減弱,對於股價也逐漸接受,可最後往往只因為一點很小的原因,就會賣出股票。這就是時間的威力。另一方面,多數人只要獲利,很快就會賣出。所以想吸引賣盤,第一件事就是要讓股票在低位停留足夠長的時間,高位的籌碼自然就掉下來了,然後不管是誰接去的,只要給點小利潤,自然就賣出來了。

第二靠消息。例如1999年末,即將入世的消息害得高科技股票猛跌,然後庄家在低位悄然進場。除了這類利空,最主要的還是與業績有關的消息,出個虧損或不好的報表,突然跌停,就會有許多人賣出,而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持股者心態都很壞,只要稍加震倉,就會賣出。靠消息分兩種,一種是借題發揮,另一種是製造消息。後一種越來越盛行,而且多反映在業績上。

第三靠手法。手法分中期形態、日k線組合和盤中運作。中期形態上,主要有製造下跌假突破、在合理的位置進行橫盤「震倉」、注意推高的時機等;日k線組合上,主要注意形態的多樣性,振幅適度,還要經常製造空頭陷阱;而盤中運作,不能給人以強勢的印象,也不能一味橫盤,要製造振幅(如大賣單壓盤、突然砸盤、尾市砸盤等),促進成交。


主力建倉完畢之後,一般並不會馬上就進入拉升狀態,雖然此時其拉升的心情十分急切,但還要最後一次對盤口進行全面的試驗。

一、試盤。其目的是觀察多空雙方的力量,探明市場上的持倉情況。一般而言,在較長的吸貨階段,主力不能肯定在此期間有否其他主力介入,否則的話就會造成不小的麻煩。在操作過程中,兩個主力幾乎同時介入的情況是十分常見的,持倉比例差不多,吸貨階段都十分吃力。雖然這隻股票不錯,但就是不漲,上下震蕩,成交量時大時小。出現這類情況多半是幾個主力擠在一起,彼此相互制約。

一般的試盤方法是主力用幾筆大買單把股價推高,看看市場的反應。主力將大買單放在買二或買三上,推動股價上揚,此時看看有沒有人在買一上搶貨,如果無人理睬,說明盤面較輕,但股性較差。如果有人搶盤,而且盤子較輕,就成功了一半。

主力在拉升到一定的價位時,忽然撤掉下面托盤的買單,股價突然回落。爾後,主力再在賣一上壓下一個大賣單,這時股價如果輕易下挫,說明沒有其他主力吃貨。在推升的過程中,盤中有時會有較大的拋壓,這時主力大多先將買盤托至阻力價位之前,然後忽然撤掉托盤買單,使股價下挫。如此往複,高點會不斷降低,該股的持有者會以為反彈即將結束。主力突然打出一個新高之後又急轉直下,此時比前期高點稍高,眼看很快要跌回原處,人們再也不敢不減倉了,集中的拋單就會被拆散。

試盤可以探明市場上的持倉情況,主力試盤的主要目的是觀察多空雙方力量的大小,其同盟者是長期被該股票套牢的投資者,而對手是那些持股心態不好的投資者。但誰也無法與主力長期共舞,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投資者沒有耐心和恆心忍受這種上上下下的折磨而出局。

二、洗盤。主力在試盤時如果發現其中有相當多的坐轎者、短線客,在這種情況下,拉升前的洗盤就變得非常重要。

1、洗盤的目的是抬高其他投資者的平均持股成本,讓持股信心不堅定者和短線客出局。

2、洗盤常用手法及盤口的特徵:既然主力洗盤的目的是為了嚇出信心不足者和短線客的籌碼,他們必然會製造出疲弱的盤面假象,甚至進行兇狠的跳水式打壓,讓人產生錯覺,才會在驚恐中拋出手中的持股。

有意思的是,在關鍵的技術位,主力往往會護盤,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主力要讓另一批看好後市的人持股,以達到抬高平均持股成本的目的。

常用的洗盤手法有:

1、打壓洗盤。先行拉高之後,實施反手打壓,在低位停留的時間(或天數)一般不會太長。

2、邊拉邊洗。在拉高過程中伴隨著回檔,將不堅定者震出。

3、大幅回落。一般發生在調整時,機構會順勢而為,藉機低吸廉價籌碼。

4、上下震蕩。此手法較為常見,即維繫一個波動區間,讓投資者摸不清莊家的炒作節奏。

洗盤階段K線圖所顯示的盤口特徵有:

1、大幅震蕩,陰陽夾雜排列,飄忽不定。

2、成交量無明顯規則,但有遞減的趨勢。

3、常常出現帶上下影線的十字星。

4、股價一般維持在莊家持股成本區域之上。

當洗盤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且整體看成交量已萎縮到一個較低的水平時,再也沒有太多的拋盤了,若出現這種走勢,股價的大幅上升即將出現。

三、拉升。目的是使股價快速脫離成本區。主力利用試盤、洗盤等多種手法觀察盤面後,基本上已了解了整個盤面的形勢,在清楚了大概有多少籌碼是不流動的之後,也就明白了會有多少力量和自己進行爭奪。拉升前主力將倉位基本部署完畢,接下來的股票走勢圖基本上已先期畫好,只有在遇到大異動時才會修改方案。籌碼是武器,資金是兵,激烈快速的籌碼對流———拉升戰就此展開。

拉升戰方式是快速拉升。主力掛單對敲拉高,擺出目空一切的架勢快速拉高價格,製造短線盈利的效應,吸引更多的短線客進出,讓短線客和短線客之間進行籌碼和資金的對流。這時主力的主要任務是讓籌碼在股價上漲中升值,而短線客的頻繁買賣可以節省主力資金的消耗並消除上漲時獲利盤的壓力。股票高漲幅、封漲停是拉升戰的主要手法,主力力求一氣呵成,快速拉高股價遠離成本區,或是放量拉升,或是縮量拉升。

放量拉升的原因有兩種:第一,主力大手筆對敲自己手中的籌碼,虛構市場熱錢的運動方向,吸引短線客的目光;第二,主要成交來自於短線客對短線客的對流籌碼互換,讓短線客為主力做活廣告,吸引下一批短線客進場。

縮量拉升表明籌碼的鎖定性非常好,主力幾乎可以一鍋端,在這一致看好的前提下,對敲幾筆就能夠把股價拉高,絕對控盤的牛股漲起來往往會令人咋舌。


震倉與出貨的不同之處

震倉是股價在上升中途所進行的技術性整理,其目是通過整理換手,清洗掉市場內的獲利籌碼,使市場內的持股成本趨於一致,洗盤的結果造成大量的籌碼被機構主力戰略性的鎖定,從而導致市場內的浮動籌碼大量減少,洗盤的結果會使籌碼進一步集中。洗盤現象在技術上的具體表現是,隨著整理以後,股價波動的幅度逐漸減小,成交量快速萎縮,股價在中長期均線附近被控盤,盤面浮動籌碼稀少,成交量低迷。

出貨是股價上升到高位以後,機構主力利用題材或利好消息,吸引中小投資者進場接盤,出貨的結果與洗盤恰恰相反,出貨會導致市場籌碼由原來的「集中鎖定狀態」逐漸變為「分散狀態」,隨著籌碼的逐漸分散,這就必然會導致盤面「浮動籌碼」的數量增加,其具體的表現是成交量在較長的時間內始終無法萎縮!並且始終保持較為活躍的狀態,盤面浮動籌碼很多,而且消息面會有很多朦朧的題材或利好消息配合。

莊家的出貨與震倉有些什麼區別呢?

1. 盤口方面:莊家出貨時在賣盤上是不掛大賣單的,下方買單反而大,顯示委比較大。造成買盤多的假象,(或下方也無大買單)但上方某價位卻有」吃」不完的貨,或成交明細中常有大賣單賣出而買單卻很弱,導致價位下沉無法上行。

莊家震倉時在賣盤上掛有大賣單,造成賣盤多的假象。若莊家對倒下挫時是分不清是震倉還是出貨的,但在關鍵價位,賣盤很大而買盤雖不多卻買入(成交)速度很快,筆數很多,股價卻不再下挫,多為震倉。

2. K線形態方面:從日K線形態上分析莊家是出貨還是震倉更為關鍵。

莊家震倉其僅想甩掉不堅定的跟風盤,並不是要嚇跑所有的人,(否則庄就要去買更多的籌碼了。)其必須讓一部分堅定者仍然看好此股,仍然跟隨它,幫它鎖定籌碼。所以其在震倉時,某些關鍵價是不會跌穿的,這些價位往往是上次震倉的起始位置,這是由於上次己洗過盤的價位不需再洗,也即不讓上次被震出去的人有空頭回補的價差。這就使K線形態有十分明顯的分層現象。

而莊家出貨則以力圖賣出手中大量的股票為第一目的,所以關鍵位是不會守護的。導致K線價位失控,毫無層次可言,一味下跌。

3. 重心方面:重心是否下移是判別震倉與出貨的顯著標志。

莊家的震倉是把圖形做的難看,但並不想讓其他人買到便宜貨,所以日K線無論收烏雲線,大陰線,長上影,十字星等,或連續4,5根陰線甚至更多,但重心始終不下移,即價位始終保持。

平時閑暇之餘與股友們交流學習「雙龍短線戰法」「漲停複製擒牛戰法」「中線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有興趣自願學習的股友歡迎找我交流學習,定當鼎力相助。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大家可以關注本人,直接私信回復「戰法」免費領取戰法和交易系統一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