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有文字的美感,影像有影像的美感。

或許正是因為各有各的魅力,導演們才會孜孜不倦的把那些紙面上的東西搬上銀幕。

說起來,影單貓雖然不會拍電影,但寫個小說讓導演們去拍應該還是可以的。

但想到影單貓寫好後,導演們可能會為了爭影單貓的影視版權而打成一片,所以愛好和平的我至今一個字也沒寫。

1|《相約星期二》1999年

導演: 米克·傑克遜

主演: 傑克·萊蒙 / 漢克·阿扎利亞 / 溫迪·莫尼茲

豆瓣評分:8.8

《相約星期二》是一部直擊影單貓心靈的電影。

它帶給你的絕不僅僅是一次熱淚盈眶的感動,還有教會你如何生活的力量。

大學教授莫瑞患上了漸凍人症,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

但他不願意最後的歲月,只是躺在病牀上徒勞的掙扎,便決心繼續開講授業。

找上門來的,竟是一個多年前就已畢業的學生米奇。

忙碌奔波的生活讓曾經意氣風發的他充滿迷茫與疲憊。

他每週二來到老教授的病牀前,一起討論感情,金錢,文化,婚姻。

在老教授的葬禮上,米奇終於明白:一旦你學會了死亡,你也就學會了生活。

電影的同名原著曾蟬聯美國44周的暢銷冠軍。

不是每個人都能碰到莫瑞這樣看透人生的導師,但好在我們可以用電影,去學習生活該有的樣子。

2|《成為朱莉婭》2004年

導演: 伊斯特凡·薩博

主演: 安妮特·貝南 / 肖恩·埃文斯 / 傑瑞米·艾恩斯

豆瓣評分:8.3

《成為朱莉亞》改編自「毒舌作家」毛姆的《劇院風情》,它完美展現了原著的那種辛辣和刺激。

朱莉亞,一個舞臺劇女演員,事業如日中天、家庭幸福美滿。

也許是太一帆風順了,她竟覺得乏味,轉而與小鮮肉談起了戀愛。

只可惜後來情況急轉直下,她的情人和丈夫相繼被搶走,在劇院也風光不再。

忍無可忍的朱莉婭終於開始了全面的反攻。

電影前半部分幾乎都在鋪墊,在最後半小時一瀉千里、暢快淋漓。

朱莉亞憑藉多年的表演實力和殘忍的手段,再次登上了人生巔峯。

但在影單貓看來,這絕對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復仇」故事。

最後的慶功宴朱莉亞根本就沒去,她只是在一個人坐在飯店,靜靜地享受著自己的美食和美酒。

彷彿那裡所有的喧鬧,都和自己沒有關係。

毛姆引用了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作為小說的結尾:「全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

戲劇當然不僅是劇場裏那些娛樂,它還是人類生活中的必需品。

3|《日瓦戈醫生》1965年

導演: 大衛·裏恩

主演: 奧馬爾·沙里夫 / 朱莉·克里斯蒂 / 傑拉丁·卓別林

豆瓣評分:8.5

蘇聯小說《日瓦戈醫生》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這50年來,它被翻拍成了不同的電影版本。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當屬1965年好萊塢的版本。

它是美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10部片之一,同時獲得了多項奧斯卡獎。

它講述了一段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時期史詩般的愛情糾葛。

主人公日瓦戈是一個醫生,他憐憫底層人民,救死扶傷,與溫柔賢惠的妻子冬尼婭,兩小無猜、感情深厚。

然而,在一次動亂中,他認識了熱情奔放的護士娜拉,與她產生了強烈的精神共鳴。

這種雙重的愛使他陷入無盡的痛苦和彷徨中……

透過這部的經典之作,影單貓彷彿觸摸到了那個苦難大時代下小人物那生動鮮活的情感。

它既宏大深沉,同時又充滿文學美感。

於此,電影藝術再次成為了文字魅力展現的最佳形式。

4|《祕密花園》1993年

導演: 阿格涅絲卡·霍蘭

主演: 凱特·馬伯裏 / 海登·普勞斯 / 安德魯·諾

豆瓣評分:8.4

祕密花園的原著小說,曾是影單貓還是小小貓時,最喜歡看的一本書。

小女孩瑪麗冷漠而孤僻,她沒有朋友,父母也在一次地震中去世。

她被帶到了姨夫那裡,但生活照舊沉悶,失去妻子的姨夫不願見她,患病的表哥則終日陰沉的躺在牀上。

她一度覺得自己可能會就這麼消極下去,直到她發現了一座被封閉的祕密花園。

在表哥的幫助下,他們一起讓這座荒蕪的花園重新煥發了生機。

而兩個孤僻的男孩與女孩,也在這個過程裏,打開了彼此封閉的心扉。

每當影單貓壓抑的時候,都會找出這部電影來看一看。

快樂其實是如此容易獲得的東西,只要你換一換生活的心態,再荒蕪的世界,也能變成燦爛的花園。

5|《喜福會》1993年

導演: 王穎

主演: 周采芹 / 溫明娜 / 俞飛鴻

豆瓣評分:8.4

影單貓覺得,《喜福會》是每一個女孩子都應該看看的電影。

這是四個移民美國的華人母女故事,而她們的遭遇卻又和我們如此相似。

金美的母親曾為了躲避戰亂,從中國逃到美國。

在她離世後,金美來到了母親生前一直參加的喜福會,想從她的三個好友那裡瞭解母親的過去。

麻將桌上,三位母親開始各自的回憶。

她們背負著不同的苦難來到異國他鄉,並希望曾經的經歷不會在自己女兒身上重演。

但這種保護欲,卻又成了她們施加給女兒的創傷,並讓接受了現代教育的女兒與自己漸行漸遠。

傳統與現代的矛盾,一直是造就我們與上一代隔閡的最大原因。

比起敵對,更好的,或許是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諒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