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加個前提條件:以題主所在地為測量點,不能早上在南極測,中午在北極測。同時只針對這一個測量點,不以整個地球為測量物。

我們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公轉,這個距離數量級已經遠遠超過了個人每天活動距離。

我們姑且假設測量時人始終在一個點位,由於太陽離地球太遠,太陽光可以認為是平行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如果早上人站在晨昏線上,到了中午,地球會帶著人轉動一個角度,相對而言(僅僅是相對而言)人相對於太陽的距離是縮短的一點點。

所以,如果要把距離精確到很小很小的級,特定點的距離是中午近一點;但是從宏觀角度看,整個地球的轉動距離相對於日地距離還是很小的,所以地理學上是認為整個地球一天內日地距離為相等的。

至於兩小兒辯日的說法,早上的太陽由於光的折射會顯得比較大,實際上,太陽就在那兒,不大不小。


毫無疑問,一天之中早晨和中午,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那又如何解釋兩小兒的說法呢?

先說熱冷,要知道,太陽光在穿過空氣時會被散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陽光早晨斜射大地,在大氣層中經過的路程較遠,散射和吸收的就嚴重一點,中午近於直射大地,在大氣層中經過的路程較短,散射和吸收的就輕一點,照射到大地的光線就比早晨要強,所以,感覺中午的太陽比早晨熱。

再說大小,人在判斷一個物體的大小時,總在不自覺之中與附近的物體進行比較。早晨,太陽剛剛升起,就會跟地面上的建築物或者樹木等比較,而中午只能跟遼闊的天空比較,自然是感覺早晨的太陽比中午大。


兩小兒看待問題的方式以及理論都是對的,一個是從大小來判斷,近一點就大遠一點就小,沒有問題。另一個是從冷熱來判斷,離得近就熱,離得遠就冷,也沒有問題。而我們卻是建立在近代天文學基礎上去判斷,自然知道理論上是中午近那麼一點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