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8年廣東省常住人口爲11346萬人,相較於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的11169萬人,增長了177萬人,連續第四年達到百萬級,全省常住人口增長量連續兩年超過江蘇、山東、浙江三省之和。而其中,廣州市全年新增常住人口40.6萬人,佔全省增長量的23%,連續4年保持超40萬人的年均增量。

人口聚集體現城市競爭力

有道是“東西南北中,創業到廣州”,作爲全國四大一線城市,廣州多年來對外來人口具有持久而強大的虹吸效應。從人口占比上,2018年廣州市常住人口數佔全省戶籍總人口的15.7%,佔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的23.7%。

如果將廣州市常住人口增長放在更長的時間軸上,從2000年的994.80萬人到如今1490.44萬人,18年時間裏廣州市常住人口增長近500萬人。其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從2015年至2018年最新統計數據,廣州市常住人口連續4年保持超40萬人的年均增量。

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湧入,爲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充沛活力。

大都市作爲人口經濟活動相對集中的集聚地,也理所應當成爲經濟發展、創新創業的重要區域。數據顯示,2018年廣州全市生產總值爲22859.35億元,佔全省生產總值的23.5%,佔珠三角九市生產總值的近三成。龐大的經濟體量,反過來吸引着更多外來人口集聚到廣州就業和生活。

當然,同屬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上海和北京各自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415.27萬和2154.2萬人,考慮到北京正積極採取疏解人口舉措,上海則繼續保持常住人口增長態勢,較2017年增加5.45萬人。

由此,無論是從國內城市規模,抑或是從全球城市規模觀之,廣州仍然擁有巨大的人口挖潛空間。根據《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2035年廣州常住人口規模將控制在2000萬人左右。從2018年末的1490萬常住人口,到未來的2000萬人,廣州還有容納500萬人口空間。

戶籍政策吸引人 宜居宜業留住人

近年來廣州常住人口連續4年以年均超40萬的規模增加,與廣州近年來不斷放寬的戶籍政策有着密切的聯繫。

2019年1月11日,廣州市發改委聯合多部門發佈了廣州市新一輪遷入戶政策體系。此次廣州入戶新政,最值得關注的便是進一步放寬入戶年齡限制,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入戶年齡限制均在原有基礎上上調5年。同時,首次將普通高校畢業生接收和入戶分離,簡化高校畢業生入戶申報流程,高校畢業生可直接到公安部門辦理入戶。

新政策丨廣州市引進人才入戶管理辦法

戶籍政策的不斷放寬,展現出廣州以更加積極地姿態吸引人們留下,但城市環境與配套設施建設能否滿足市民需求,則更關係到常住人口能否變得更加穩定,能否真正紮根在當地安居樂業,能否真正留住人。

吸引人,留住人,廣州更要引入一流人才。

一流產業吸引一流人才

良禽擇木而棲,廣州能吸引並留住一流人才,靠的不是高薪,而是這裏爲一流人才提供的逐夢沃土

爲了讓更多創新創業人才、高層次人纔來到廣州、留在廣州,廣州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和服務,吸引高層次人才爲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助力。在政策上,從2016年起,廣州陸續出臺實施了《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即“1+4”人才新政),高層次人才認定、服務保障、培養資助方案,以及鼓勵人才來穗創業的“紅棉計劃”。

湖北人張健存在海外博士畢業後,成爲第一批在硅谷工作的留學生,2005年他決心回國到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一待便是13年。“廣州是我最後一份工作的地方。”張健存毫不誇張地說,廣州擁有華南最好的學術研究條件以及科技、產業發展的環境配套,讓他堅定地留在這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