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為什麼娛樂性極強的綜藝接二連三的改編成電影呢?原因很簡單,電影行業的盈利的速度遠遠大於其他行業。

在出版行業呼風喚雨的韓寒、郭敬明,商業頭腦發達的他們近年都選擇轉戰電影。《爸爸去哪兒》這樣廣告費逆天的火爆綜藝了又怎麼會放過電影這一塊賺錢的"肥肉"呢?

當年《爸爸去哪兒》第一次挑戰綜藝翻拍成電影,在票房上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樣一部電影真的算得上是好電影嗎?

電影是"賺錢的藝術",必要前提就是這樣的作品能稱得上是"藝術"。

綜藝節目的內容沒有變化,無非是一集的時間更長。劇情缺乏連貫性,甚至連電影的靈魂"故事"都沒有。只是單純的增加了電影的開放性。

無論是拍攝時間還是投入資金,綜藝電影拍攝的成本與其他電影相比更是相差甚遠,電影的藝術性大大降低,畫面的粗糙程度甚至不能將其稱作"電影",更別提是好電影了。

但在春節這個特殊的節日,闔家團圓,觀眾對電影藝術性的要求大大降低,走進電影院就是圖個開心。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作為系列綜藝中口碑最好,點擊量最高的一期,抓住春節檔的機會,開拍新的綜藝電影。

電影的受眾群體很明顯就是節目的粉絲,但這種畸形的電影撈錢模式會刺激本就不發達的文藝電影。許多導演的多年心血,卻還不如速成十天的綜藝大電影賺的多,還有誰會認真拍電影?

綜藝節目陸續走進影院,大熒幕成了新秀場。縱觀近年來,綜藝大電影口碑的一次次撲街讓觀眾很是失望,希望這一次的《爸爸去哪兒5》可以不再浮躁,認真做電影。

問題是,綜藝大電影,真有這個追求嗎?

(獨狼映畫編輯部:姚蕙沁)


《爸爸去哪》這個節目,我看過一期,那是在幾年前的事了,第一感覺暈雍俗。首先是一幫戲子,跑來跑去做遊戲,擠占黃金時段,讓全國人民看,有什麼意義?其次,拍攝地選在一些公共場所,給其他人的生活帶了不便。三,過度宣揚了戲子在當今社會,人們閑暇之餘娛樂活動的主導地位。四,電視台有問題。我們一直說,廣播電視報紙是黨的喉舌,是宣傳積極向上的好人好事的。看看現在的電視節目,我不想評論了。總之,這類節目沒有一點正能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