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民國時候的大家,很多熟悉的人名紛至沓來,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河星河一樣,數不勝數。要是談到民國時的大家,再加上一點浪漫,那麼徐志摩和林徽因想必沒有幾個人會陌生。徐志摩的浪漫不僅僅在於他作爲詩人,寫出了《再別康橋》和《翡冷翠的一夜》,更在於他這三十幾年的人生中愛過的三個不同風格的女人: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很多男人一生中總是愛過很多女人的,研究也表明,一個人在短暫時間內只會愛上一個人,也就是說當你移情別戀的時候,對現任就是不愛了。也就是說《天龍八部》中對所有情人都一般無二深情的段正淳並不存在,大多數都是像《情深深雨濛濛》中陸振華那樣的“初戀臉收集癖”,愛來愛去都是一個類型。但是很顯然徐志摩不是。

  張幼儀很顯然是個典型的舊式女子,有着傳統中國勞動婦女的堅韌品格,拿花做比較的話,自然是牆角不起眼的牽牛花,但是生命力極強。林徽因則是新時代才女的典型,是個“一身事業千尋瀑”的文人,有點像君子蘭,高潔美麗卻脆弱。陸小曼則像活在十里洋場裏的牡丹,是個人間富貴花。這樣三個女人本是不應該有交集的,卻因徐志摩強行被歷史繞出了糾葛。

  相傳林徽因當年病重前,還想見見張幼儀。要是說十六歲的林徽因相見張幼儀可能都不難理解。養在閨中不諳世事的少女,傾慕上富有才華詩情畫意的男子,在不知道對方已婚的情況下,對對方情根深種。一切本來順順當當,卻被告知對方已有妻子,去見見自己心上人的妻子到底是何方神聖,自然是不難理解。

  但是事情已經是林徽因病重,徐志摩已經跟陸小曼結婚,又遭遇飛機失事的十六年年後了。爲什麼要在這個時候非要去見張幼儀呢?大概是出於愧疚吧。

  不管怎麼說,張幼儀這段失敗的婚姻,林徽因在心裏總是覺得自己要負有一定的責任,在人在重病在身,快要觸摸到死神的衣角時,總會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前半生的往事。

  “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大概也蹭有當年的歉意,也想彌補當年的過錯,看看這位張幼儀的近狀況。然而林徽因發現“她很好,過得比我好”,大概是這樁心事在這次見面得到疏解。

  被肺病纏身的林徽因又好了起來,然後出院,又過了八年纔去世。事情有時候就是這樣無常,昨天的情敵今天反而可以成爲疏解你心結的恩人。大家覺得對於林徽因和張幼儀,徐志摩算不算得上是個渣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