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粉絲們引頸期盼的《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即將播出。自2011年4月17日第一季首播以來,HBO出品的“權遊”將世界各地的劇迷帶入了喬治·R·R·馬丁老爺子創造的“冰與火之歌”的世界。

  《權力的遊戲》從第一季開始就有主角時不時“領便當”的傳統,當看到我們喜歡的人物一個個突然死去,心情也如坐過山車一般起起落落。該劇最著名的臺詞就是“凡人皆有一死”,有人統計過,第7季結束時,全劇超過一半的角色都已經死亡,整個前7季中只有2起自然死亡:伊蒙學士和老奶媽皆因衰老而死。最常見的死亡場景爲襲擊,例如那場令觀衆心碎的血色婚禮,其他包括戰爭、死刑和中毒。

  問題是,現在剩下的這些全劇最受歡迎的角色們,誰能活到最後?

  最近,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學生們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應用程序,在互聯網上搜索“權力的遊戲”系列的數據,並用人工智能的算法預測每個權力的遊戲角色的生存機會以及誰將最終登上鐵王座。這些算法編程的工作是慕尼黑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每個學期開設的JavaScript研討課程的一部分。在課程中,學員將學習如何設計,開發和部署智能計算機系統。

  慕工大生物信息學專業教授Burkhard Rost認爲,將教學和學生的愛好相融合,更容易讓學生在使用新的技術工具時獲得經驗,同時也能爲他們在畢業後創建出更新更偉大的應用做好準備。

  而其中排在最可能死亡第一位的居然是波隆!

  其實,這已經不是嚴謹的德國人第一次利用人工智能“劇透”《權力的遊戲》。

  早在2016年,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開展了這項有趣的研究,他們對劇中的數據進行了分析並利用多個機器學習算法研發出了一個程序,隨後學生們在網站上公佈了主角們在第六季中死亡的概率。

  該程序準確率還挺高,它準備算出了前五季和原版書中74%死亡角色的命運,此外,它認爲許多看起來危如累卵的角色其實不會輕易死掉。舉例來說,該程序認爲小剝皮會比席恩·葛雷喬伊活的時間久,他們的死亡率分別爲64%和74%。而珊莎·史塔克則有可能成爲第六季的主角,因爲她的死亡率只有3%,不過現在在君臨做國王的託曼則很有可能成爲下一個犧牲者,其死亡率高達97%。但令人無法接受的是,該程序認爲龍女的死亡率也高達95%。

  該研究團隊負責人表示:“這項研究很有趣,平時我們都用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算法來解決複雜的生物問題,這次卻涉及到了娛樂領域。”

  此外,2017年,美國多家媒體報道稱,一位大數據工程師扎克?圖特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續寫《權利的遊戲》第六部小說的前5個章節,這引起了諸多權遊粉的關注。

  扎克學習的是應用數學專業,曾擔任一家軟件公司的數據科學家,目前則是一名全棧工程師。他基於人腦開發了一套機器學習算法,能在短時間內記憶上千個劇情及其細節並進行分析。他採用的卷積神經網絡(RNN)對序列性數據有較強的處理能力。在訓練RNN模型時,給人名、地名等特殊詞彙指定ID,再將這些ID的序列輸入進RNN神經網絡中,該模型就會學習這些文字的規律。

  受限於數據量不足,扎克的AI所寫出的小說劇情也引發了熱議。在他發表的第六部小說的前5章的劇情中,詹姆最終殺死了瑟曦,雪諾騎上了巨龍,三傻成了拜拉席恩家族的後代,龍媽還被瓦里斯(蜘蛛)下毒了。儘管這些劇情都略爲狗血,但是這些都是粉絲們曾在網上評論中探討過的劇情走向,在原著作者未完成小說的情況下,無法從劇情走向上判斷扎克的AI所續寫的劇情質量如何。

  從1956年美國達特茅斯會議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如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算法、大數據、5G等爲公衆所熟知,“人工智能”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成爲科技創新的“超級風口”。

  或許,未來某一天,人工智能不僅能劇透,還將直接創造出爆款電視劇。(作者:張曉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