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由肯尼思.布拉納自導自演,集結了多位演技大神,和老版有一些不同。 導演最擅長操刀莎士比亞戲劇,布拉納自導自演的《哈姆雷特》不僅是目前扮演這一角色最出色的,同時在改編方面也是最精彩的。這一次,他挑戰了阿加莎的經典同名大作。

這一版裏,增加了很多宏觀的大場景,一望無盡的雪景以及雪崩等壯闊的空鏡頭,復古精緻的火車,車廂裏的裝飾也是豪華無比。服裝造型上也是精雕細琢,令每個角色都生動自然。從拍攝手法上看,其中一幕橫切移動的長鏡頭,將車廂裏的各色人物都一一展現出來。大量的上帝視角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參與感,同時夾雜著憂傷的情緒感,這點用得既恰到好處,又很高明。在審問的過程中時常出現的鏡面折射鏡頭,也有意凸顯人物內心的猙獰。導演引用了達.芬奇經典畫作《最後的晚餐》進行大審判,這個收場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影片從基調上,對於波羅這個大偵探也做了不少精細化的處理。開場一個案子裏的雞蛋挑選,就能看出他的強迫症心理,對於美食的誘惑也是招架不住。片裏還給他設置了一位亡妻,讓他對於人情方面有了更多的關懷。他也成了身懷絕技的高手,智慧和拳腳相加,與蓋.裏奇的《大偵探福爾摩斯》有異曲同工之妙。新的結局也是給這一切尋找一個出口,有人性的回歸。

不過這部新版還是有些形式大於內容,華而不實,也許有些改變並不是那麼明智。

《東方快車謀殺案》內地的票房目標大約是2億人民幣,基本可實現。重要的不是錢,而是分賬大片引進類型的多樣化,不能老是視效大片。引進《東方快車》的意義便在於此。下部將翻拍的是《尼羅河上的慘案》,一定也要引進纔是!


與所有經典翻拍一樣,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遇到的同樣是老問題:新瓶裝舊酒,若忠於原著、致敬舊版,可能遭「平庸偷懶」的詬病;若大刀闊斧、強調創新,更可能被責「毀經典」。

東方快車謀殺案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明顯的變化,就是主角波洛本人!

看過前不久上映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人就知道,這部電影裡面的劇情和案件設置幾乎和舊版的那部電影一模一樣,不過本片有一個

東方快車謀殺案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他更接近於人們認知裏的夏洛克·福爾摩斯,而不是阿加莎筆下的赫爾克里·波洛。

小編想說,新版波洛偵探是被福爾摩斯和美國隊長帶偏了吧,迎風而立,衣袂飄飄?!這位偵探冷僻怪誕情緒不淡定,他查案時不僅癡迷於牆上的凹陷、物證的推演,還撬門翻窗身手矯健——如果不是臉上粘著兩撇大鬍子,

東方快車謀殺案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故事還是那個故事,懸念沒變,但波洛變了。外在上,他從小個子、讓人願意親近的話癆,搖身成了走路帶風的高冷偵探。外在走偏可能不太重要,真正讓觀眾調侃他「拿錯劇本」的,是那面目全非的辦案習慣。

即便看似與案件無關的人、無聊的話題,波洛也能耐著性子寒暄。

記憶裏,波洛有個外號「安樂椅神探」,因為他向來嫌棄去現場搜尋指紋、煙灰或者畫上裂縫那樣的物證。他覺得可見的線索一眼可見,看不見的人心纔是探尋真相的起點。他常常舒服地躺在安樂椅上,聽警察帶來現場報告,像記者一樣採訪相關人,喝杯熱巧克力,再動動他小小的「灰色腦細胞」,一切就呼之欲出了。

東方 這不是用「紳士做派」就可簡單歸納的,而是原著作者阿加莎賦予推理故事的精髓——每一次對話裏,藏著波洛的試探、嫌疑人的疏漏。就在口舌間的拉鋸戰裏,人心浮現,真相漸近。阿加莎借著「動口不動手」的波洛,把所有信息向讀者和盤托出,波洛知道多少,讀者同步更新多少。真相即將揭曉的一剎那,只要你猜對了作者的思路,你就有可能得到正確答案。粉絲享受的,恰是這種信息平等下的智慧角力。

當新版電影裏的波洛一出場就在伊斯坦布爾耍酷,當他一反常態親身上陣追索嫌犯,當原版裏最精彩的12份證詞無法完整呈現,想看阿加莎式心理推理的觀眾,無疑是拒絕的。而這更像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他幾乎全知全能,讀者或觀眾能做的,就是在福爾摩斯強大的個人氣場裏,等待他揭開底牌。


謝邀!我們直接進入主題,時間原因,直說主角波洛,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小說我有看過,我看過很多阿加莎克里斯丁的小說,老版電影也看過,幾天前剛剛看過最新的電影版,說實話新版裏的波洛是迄今為止最有風度最帥的,但是也是最不符合原著的,原著的波洛是有點絮叨矯情還有點潔癖的,眼神犀利靈動,總是一副一切盡在眼底的感覺,原著對於妹妹及廚師都有很好的交代,但是新版裏我幾乎都不知道波洛是怎麼判斷出公主的管家就是被綁架小女孩家的廚師的!原著中全程都在火車裡沒有出過火車,而且新版的波洛情緒非常的正義及高昂,總感覺波洛的情緒蓋過劇情!原著中的波洛再知道兇手是誰後內心也是糾結難做選擇,新版對於這點做了非常厚重的表演!

好吧,我來不及了馬上開會了,今天先半途而廢到這裡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