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28日電 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全球治理體系,已經支撐了國際和平、穩定、繁榮70餘年。但最近幾年,此起彼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構成了對全球治理體系前所未有的挑戰。多邊主義真的過時了嗎?現行全球治理體系需要進行哪些改革,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全球治理向何處去?

  3月28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舉行分論壇“全球治理向何處去:思辨與思變”。鳳凰衛視《風雲對話》主持人/製片人傅曉田與中弗羅裏達大學全球經濟與環境機遇中心主任/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創始成員/前主席詹姆斯·巴克斯、聯合國祕書長敘利亞問題前特使普拉希米、中國商務部前部長陳德銘、韓國總統外交事務特別助理韓秉道、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董事長金立羣、聯合國副祕書長劉振民參與討論。

  思辨:多邊主義是全球化的重要保證

  “多邊主義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保證,我們堅持多邊爲主、區域合作相補充的方針。同時多邊主義在經濟貿易方面對發展中國家有一個區別待遇的保障,這個體制妥善處理了不同區域的發展不平衡,使得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有一個比較公平的競爭來消除差異。”陳德銘開宗明義之後,劉振民隨即響應,“我非常支持全球治理的多邊主義。同時,作爲一個世界公民,我很擔心全球化的一些威脅,以及多邊主義的缺失對於全球治理帶來的後果。”

  中美經貿摩擦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回溯中美經貿摩擦的起因,巴克斯認爲這是特朗普總統違背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導致的。“單邊主義的行動違背了WTO的承諾或者說是義務,造成國與國之間進一步的對抗,特朗普總統違背了此前沿用的爭端解決機制,造成了目前的局面。”巴克斯表示,WTO有164個成員國和關稅區,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充分發揮WTO的價值,“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也應該在多邊主義的原則下尋求解決方案”,巴克斯說。

  曾在國際政治舞臺活躍多年的普拉希米,對單邊主義的做法感到沮喪,“一個國家如果不按照規則行事,那是很糟糕的。尤其當這個不按規矩行事的又是一個超級大國的時候,情況就更加嚴重了。現行的全球治理體系,創造了一個國際制度,使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有了很大程度的修復和改善,這是全球治理向前邁進的一大步。但讓我們感到失望的是,竟然有一些人想回頭。當一個國家僅僅站在自己的立場向其他國家施加自己的想法,這種冷戰思維就是典型的單邊主義。”普拉希米認爲,美國不應該無視國際制度或者國際法律。在1945年創建聯合國的過程中,美國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現在,美國卻拒絕遵守聯合國規則,並且還要利用聯合國來爲自己服務,同時不履行自己對聯合國應該履行的職責。“美國並沒有注意到法治的重要性,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要理解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當中,我們需要倡議和保護多邊主義,我們希望振興多邊主義,振興國際機構和國際組織。”

  思變:全球治理往何處去

  提倡多邊主義,並不意味着現行全球治理體系就是完美無缺的。如何改革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以適應正在急劇變化的世界和時代?劉振民從信任缺失和新技術應用兩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南北發展的不平衡,加深並加劇了全球化過程中的信任缺失,新技術的不斷髮展則讓這種情況變本加厲。”劉振民表示,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年輕人的思維方式,老一代人也逐漸開始依賴智能手機,“很多人可能就會覺得,我們爲什麼還需要一個國際機構呢?我們只要依賴互聯網就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了。事實上,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如果我們要實現所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讓每一個國家都不落後,我們仍然需要這種多邊主義、需要這種全球治理。”當然,劉振民認爲,多邊主義應當改善,儘管“問題本身比改革本身更加複雜”。

  金立羣和韓秉道則分別以具體事例證明瞭多邊主義仍然是目前全球治理體系的精髓之一。來自中國、美國和印度的企業,一起投資修建了從緬甸的港口到雲南長達一千公里的天然氣管道,在這條多國合資的管道項目竣工之後,中國投資者在當地建了學校,爲當地提供清潔安全的飲用水。“因爲他們做了這樣的公益,因爲他們關愛當地社區、關注當地人的權益,我們看到這條管道經過的地區,當地老百姓都會自覺維護,因爲他們知道他們的福祉是和這條管道息息相關的。”金立羣表示,多邊主義的要義,就是在尊重其他利益共同體的同時,成就自己。

  朝鮮半島的無核化進程,是一個更加明白無誤的多邊主義推動的結果。“我們以冬奧會爲契機,推動舉辦了朝韓首腦會談,逐漸形成了和平的氛圍。中國和俄羅斯的共識,最終讓朝鮮和美國坐到了談判桌前。正是在多方的溝通和合作之下,朝鮮半島的無核化進程才能取得這些進展。”韓秉道更加樂觀地展望道,“只要我們堅持多邊主義原則,我相信解決伊核問題和朝核問題的前景都會更加樂觀。”(中新經緯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