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28日電 (趙競凡 羅琨)韓國企業巨頭SK集團做股權投資有何獨到之處?創業企業“火得快、死得快”原因何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會期間,SK中國區總裁吳作義對中新經緯客戶端一一道來。

吳作義身上的投資人標籤不容忽視。金融專業出身的他先後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航天科技(香港)集團公司、三星(中國)總部任職,也曾擔任高盛高華證券董事總經理。在2017年履新SK中國區總裁後,其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新材料等領域尋覓優質的投資機會。

SK中國區總裁吳作義

從投資人的視角出發,吳作義向來對“風口”持謹慎態度。“投資人一定要對風口有清醒認識,不要製造泡沫。”在分析創業企業經歷風口後迅速失敗的原因和借鑑時,他毫不猶豫地說。

他認爲,資本不應該熱切追逐某個行業以至於產生泡沫。同時,創業者也要更冷靜,要思考真正的商業模式是什麼以及能否落地。“創業者要站在爲社會創造價值的立場上思考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纔有成長空間。”

據瞭解,SK集團是韓國三大企業集團之一,以能源化工、信息通訊半導體、營銷服務爲三大主力產業。中國在SK集團的版圖中,是其“全球化事業的核心,承載着SK未來成長的夢想”。

據悉,SK集團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後,已將業務區域擴展至中國40餘個地區,中國員工數量逾1萬名,投資法人數量也超過100家。

他表示,SK在做股權投資時,所持標準與一般公募及私募基金並無二致,主要看重三方面:一是中國當地的管理團隊、二是企業是否擁有核心技術、三是企業的商業模式如何。

在投資理念上,吳作義表示SK不僅僅提供資金支持,更對所投項目進行投顧管理,以技術支持和業務協同推動企業成長。其並透露道,SK中國將在3月底與自動駕駛傳感器領域的一家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後續也將圍繞向來關注的硬科技領域在中國開展更多合作,目前有多個儲備項目在盡職調查中。

在投資項目之餘,由於擁有多年的外企任職經歷,吳作義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變化有着深刻體會。“以前是通過經濟手段,比如稅收和土地優惠政策來吸引外商。但現在越來越偏重政府服務方面的軟環境的改善,子女教育、醫療保障、宜居環境等服務都做得很到位,這是外商更加看重的地方。”他說。

一路走來,吳作義擁有豐富的外資企業背景,但如果時光倒流到2002年——第一屆博鰲論壇年會舉行之年,國企、民企、外企三種企業的負責人崗位可供選擇,他會怎麼選?對此,其並未直接回答,但表示“國企、民企、外資企業都是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三者在競爭中共同成長,都應該被平等對待”。(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