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經》中,狌狌是第一個登場的動物,而且從描述來看,屬於靈長類動物,具有神奇的特異功能。今天,我們從《山海經》入手,來還原關於狌狌的多種說法。

《山海經》狌狌

概括自《山海經》以來的多處記載,可以將狌狌的特點概括爲以下幾種:通曉過去,但不能預知未來;懂人言,但是不會說話;知人姓名;喫了它的肉會健步如飛。

《山海經》中關於狌狌的記載分爲兩處,一處是在《山海經》的《南山經》:

《山海經》狌狌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這段記載相對比較容易理解,意思是說:狌狌屬於獸類,它的形狀像長毛猿一樣,長了一對白色的耳朵,既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據說喫了狌狌的肉,有健步的作用。

同樣是《山海經》的《海內南經》,關於狌狌的記載又添加了一種功能:

《山海經》狌狌

狌狌知人名,其爲獸如豕而人面。

意思是說,狌狌能知道人的姓名,這種怪獸就像是小野豬一樣,長了一張人的臉龐。另外,同樣致力於記載鬼怪神獸的張華,在《博物志》中認爲:

狌狌若黃狗,人面,能言。

《山海經》狌狌

關於狌狌,還有一個“貪杯喪命”的故事。關於這個故事的記載,最早源於給《山海經》作注的郭璞:

狌狌之狀,形乍如獸。厥性識往,爲物警辨。以酒招災,自貽纓罥。

根據郭璞的這個圖贊,我們就可以講一個小故事:

《山海經》狌狌

狌狌喜歡喝酒,還喜歡穿鞋子。於是,山民們就抓住了狌狌的這兩個愛好,把美酒和草鞋放在山腳下。不過,山民們在草鞋上作了些手腳,全部連接到了一起,就像赤壁之戰時候曹操的戰船一樣。

狌狌們通曉過去的事情,所以知道酒和草鞋是誰放的,但它們無法預知未來,於是禁不住誘惑,從小心品酌變成了開懷暢飲以致酩酊大醉。

《山海經》狌狌

到山民們衝出來要抓它們時,它們腳步不靈,又被連着的草鞋纏拌在一起,只好束手就擒。這是《賢奕編·警喻》中的一個小故事。最後,作者劉元卿感嘆:

夫狌狌智矣,惡其爲誘也,而卒不免於死,貪爲之也。意思是說說,狌狌夠聰明瞭,也憎恨美酒草鞋的誘惑,卻終於免不了一死,這都是貪念造成的啊!

【往期閱讀】

解密山海經:關於長生不老,有幾種記載

王者榮耀皮膚:白起無畏之靈源於山海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