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整體的節奏掌控,還是情節的鋪陳銜接,《紅昭願》整支MV都做到了在交代出歷史典故的同時,給予了“小戲骨”更大的發揮空間,來表現人物原型的各自形象。

  鍾寶兒的楊玉環姿質豐豔,蔣韻兮的王昭君哀怨生憐,陳舒宜的貂蟬驚鴻宛轉,楊可欣的西施莞爾笑靨。

  整支MV的視聽感受,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了歌曲《紅昭願》製作人殤小謹“讓作品更有意思‘音闕詩聽’”的期許。

  從《紅昭願》的歌詞我們不難想到,這是以昭君出塞爲原型製作的一首古風曲,但是MV很“聰明”地淡化了去國懷鄉的哀怨情緒,而是更多的追求畫面美感和內容豐盈的協調性,這也給四名“小戲骨”的表演增加了難度。然而,她們卻能在節奏明快的音律中揮灑自如,不能不佩服他們走心的演技。

  就演技來看,四名“小戲骨”的拿捏分寸都堪稱到位。比如,貴妃賞花的雍容華貴,西施浣紗的舉止輕柔,都把人物原型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蔣韻兮和陳舒宜分別飾演的貂蟬和王昭君,能非常應景地準確把握住了人物原型的心理活動,僅此一點,就讓多少明星大咖們的演技黯然失色。

  在貂蟬獻舞董卓的鏡頭,陳舒宜的眼神中表現出了超出她年齡的果敢;昭君出塞安邦的片段,蔣韻兮回眸時的眼神裏流露出的感同身受的哀怨,讓人難以相信這是豆蔻年華的少女演繹。

  誰說“少年不知愁滋味”呢?若沒有真正體會到貂蟬報恩司徒的決然,昭君遠嫁胡地的悲慼,又怎會僅用驚鴻一瞥,就傳達出了她們各自的心理活動?我更願意相信,這四名“小戲骨”,不僅停留在知道這些典故的層面,而是非常用心地揣摩了他們的悲喜情感,以及人生經歷。

  可以說,這四名“小戲骨”讓一首簡單的古風曲變得更有畫面感,更具故事張力,靈動的舞姿,傳神的表演,在富有節奏感的音律中一掃諸多古風曲落入的無病呻吟窠臼的弊病,讓我們在視聽感受的同時,領略古典之美,當然還有四名“小戲骨”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