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起蜀漢名將,當屬五虎上將最為風流,最為著名。劉備的天下也大體主要依靠法正和諸葛亮的才智,關張趙馬黃的勇武,才贏得天下三分之一。只可惜,在蜀漢最鼎盛的那一兩年,謀臣和五虎上將相繼離世,只剩下諸葛亮和趙雲這樣的大佬。蜀漢人才不多,尤其是武將更少,不過也湧現了一些不錯的軍事人才,堪稱第二代名將。那麼他們到底是誰呢?

top 10 馬岱

馬岱,三國蜀漢政權比較模仿的名將,生卒年不詳,是馬超的從弟。早年追隨馬超大戰曹操,反攻隴上,圍攻成都,漢中之戰等。後在諸葛亮病逝後受楊儀派遣斬殺了蜀將魏延。曾率領軍隊出師北伐,被魏將牛金擊敗而退還。官至平北將軍。

top 9 句扶

句扶,字孝興,為人寬厚,且忠誠勇敢,多次立下戰功,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官至左將軍。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句扶繼向朗後成為蜀漢的左將軍,功名爵位略低於蜀漢名將鎮北大將軍王平。

top 8 鄧芝

鄧芝,字伯苗。後被劉備任為郫令,升遷為廣漢太守。鄧芝性格正直、簡單,不會修飾情緒。建興十二年(234年),遷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不久督領江州。延熙六年(243年),遷車騎將軍,後授假節。平定涪陵叛亂。延熙十四年(251年),病逝。

top 7 馬忠

馬忠,本名狐篤,字德信,曾被劉備稱為賢才。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任馬忠為門下督。建興三年(225年),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討平牂牁叛亂。後任庲降都督,剿滅豪帥劉胄叛亂。官至鎮南大將軍、平尚書事,歷封博陽亭侯、彭鄉侯。延熙十二年(249年),馬忠去世。馬忠是蜀漢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期間,他穩定秩序、處事果斷、威恩並立,深受百姓的愛戴。

top 6 王平

王平,字子均,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蔣琬執政初期,王平協助吳懿防守漢中,後升為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成功防禦了魏將曹爽的大規模伐蜀行動。王平於延熙十一年,病逝于軍旅中。

top 5 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權,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徵西將軍。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與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馬懿殺死後,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姜維伐魏。在蜀漢時為主要北伐將領,多次參加御蜀和伐魏戰爭。但由於夏侯霸的家世地位和經歷背景有著相當的特殊性與複雜性,這麼一位有著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在陳壽的《三國志》中被簡單化。

top 4 張嶷

張嶷,字伯岐,早期隨馬忠多次平定南蠻叛亂,因功封為越巂太守。張嶷在南中長達15年,調回成都時,夷人依依不捨,挾谷泣涕,邑民率領隨張嶷朝貢者百餘人,官至蕩寇將軍,封關內侯。延熙十七年(254年),帶病與魏將徐質交戰,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但殺敵過倍。張嶷死後,越巂郡民無不流涕,並為其立廟,四時祭祀。無當飛軍最後一任的統帥,慘死沙場。

top 3 張翼

張翼,歷任梓潼、廣漢、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後隨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張翼是蜀漢第三任庲降都督,由於執法嚴厲,不得南夷歡心。在北伐上,張翼認為國小民疲,不應濫用武力,是蜀漢朝廷當時極少敢當朝和姜維爭辯北伐問題的大臣。蜀國滅了之後,跟隨姜維向鍾會投降,鍾會之亂被魏國鎮壓,張翼也被亂軍砍死!一代將才做了個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top 2 廖化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曾為關羽主簿,關羽敗亡後歸入孫吳,用詐死之計回歸蜀漢,劉備授任為宜都郡太守。劉備去世後,為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郡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蜀漢滅亡後,徙往洛陽,在中途病逝。廖化以果敢剛直著稱,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

top 1 姜維

姜維,字伯約,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