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關於男權與女權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母系氏族社會中,女子占主導地位,女子財產可以傳承給後代,男子則不能。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男子逐漸由狩獵和捕魚轉向農業和家畜飼養業,佔據了女子所從事的社會領域,男子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也逐步提高,母系氏族逐漸過渡到父系氏族。

  如今,隨着社會文明的進步,社會不再由男人主導,也不再由女人主導,變成了一個男女共同主導的社會。而在由男權社會向女權社會過渡的過程中,曾發生過一件驚天地的故事,故事起因是由一個漢字引起的,主人公是民國語言學家劉半農。他一生只發明過一個字,曾被廣大女性咒罵,如今這個字卻被廣泛使用。

  先來說說劉半農,劉半農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自幼聰慧過人。1907年,他考入常州府中學堂,之後回母校翰墨林小學任教,之後又在《小說界》等刊物上發表了諸多作品。隨後,劉半農赴歐洲深造,在歐洲深造後,他又擔任了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成了文壇上的知名人士,飽受各派文學人士的歡迎。

  也許,這對現代人來說有些不可思議。一個初中學歷的人成爲了北京大學的教授,說出來估計不會有人相信,畢竟學歷纔是敲門磚,可劉半農卻做到了。並且,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成了近代中國文化事業的領導者,爲中國文學、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他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就是爲新中國創造了一個字——她。

  在中國漢語史上,原本是沒有“她”字的,無論男女都用“他”來指代,直到劉半農發明了“她”字,男女之間的界限才由此劃分開來。這不僅是文字的演變,更反映了男權與女權之間激烈的鬥爭。

  在古代,第三人稱通常用“之”代替,因此現代人看古文通常都看不太懂。新文化運動時期,很多人在翻譯中國史、中國小說時,往往不能區分得清楚男女,因爲無論男女都只有“他”這一個代稱,這也給翻譯、文學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礙。

  劉半農爲了推動中國文學的發展,創造了“她”字,但在當時,他的作品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討論,各大報社都針對此事發表了觀點。很多學生進行遊街,公開反對劉半農的造字行爲,甚至更有女權主義者咒罵劉半農,說他是男權主義的維護者。她們給出的理由是,既然現代男女平等,爲何要把“他”與“她”區別對待,若是女性要“她”來指代,那麼所有與女性有關的字是否都要加女字旁呢?

  雖然不少女性都對“她”字嗤之以鼻,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文學中提到了“她”字,久而久之,人們用習慣了也覺得十分方便。如今,她在生活中與文學創作中已被廣泛使用,事實證明,劉半農的行爲是正確的“他”與“她”的區分,既有助於社會發展,也推動了文學的進步,是一件兩全其美之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