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九一八事變,大家都知道張學良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致使東北大地淪入日本人之手。其實,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九一八事變發生前後,張學良正在北平,東北事務都是由張作相在打理。張作相是誰呢?張作霖的結拜兄弟,東北軍德高望重的“輔帥”,更是一位愛國人士,如果有他坐鎮,日本人是不敢貿然發動事變的。

  可巧的是,就在那幾天,張作相的父親去世了,他正在老家處理父親的後事,把東北所有事物都交給了自己的親信管理。

  問題,就出在這個親信頭上。

  這個親信名叫熙洽,曾是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學習時的校長,也是東北軍吉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張作相最親信的人。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九一八事變爆發時,這個熙洽並沒有積極備戰,而是暗中與日軍勾結,主動撤出軍隊,打開大門迎接日軍。

  結果,日軍沒有費一槍一炮就佔領了吉林,並任命熙洽出任僞吉林省長官公署長官,同時,熙洽還發表了一份聲明:即日與南京政府脫離關係,與張學良也脫離關係。

  看到了吧?日軍之所以能迅速佔領東北,除了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這個熙洽纔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那麼,熙洽爲什麼會選擇當漢奸呢?這還得從他的身份說起。

  看看他的名字就知道,熙洽不是漢族人,而是正經八百的滿族人,而且還是正藍旗,愛新覺羅氏,也正是因爲這個血統,讓他骨子裏一直充斥着恢復大清祖業的美夢。

  大清覆亡後,熙洽雖然滿心憤懣,但迫於形勢,也不敢有什麼表現,而是先進入了東北軍,取得了張作霖的信任,成爲東北講武堂校長。

  當張學良被張作霖送到東北講武堂後,熙洽也特別上心,用心培養,最後張學良畢業時,勇奪全校第一名。張作霖和張學良都對他非常感激,因此,熙洽在東北軍中的官職越做越大,也爲他後來的叛變創造了條件。

  本文開頭說了,在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張作相正在老家處理父親的後事,日本人這纔敢發動事變,而這個消息,很可能就是熙洽透露給日本人的。

  當日軍悍然發動事變時,熙洽覺得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來了,就死心踏地跟着日本人混,希望能借日本人的力量恢復大清,爲此,他還專門把吉林的10萬餘元公款送給了溥儀,並上表陳述復闢大業的機遇。

  但日本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的目的可不是恢復大清,於是,僞滿洲國成立時,日本人並沒有讓熙洽當上夢想的總理大臣,而是隻讓他當了財政總長兼吉林省省長。後來,日本人發現他爲了恢復大清非常瘋狂,又明升暗降,讓他當了內府大臣,沒有了實權,熙洽鬱悶得差點就跳樓了。

  整天無所事事的熙洽,只能把精力放在他的特殊愛好上:逛青樓。而且,除了逛青樓,他的女電報員、家裏的女傭人,哪怕是掃大街的大媽,只要是他看上了,都會不擇手段地把她們搞到手。

  據記載,他的兒子也繼承了他的這個特色,兩人還曾經爲了一個賭場的老闆娘而大打出手,最後打得頭破血流,也真是夠拼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熙洽的夢也做到頭了,被蘇聯紅軍俘虜,關進了西伯利亞監獄。

  新中國成立後,熙洽被引渡回國,於1950年(一說1952年)突發腦溢血而死,結束了自己備受爭議的一生。

  歷史客棧作者:荒沙

相關文章